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恐怖主义是全球化时代国家、民族、宗教等各种尖锐矛盾的反映。当代恐怖主义的影响已经渗透到国际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威胁国际社会安定与和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当代恐怖主义背景也日趋复杂,经常借助宗教因素的外衣,实现其所希望达到的恐怖目的。本文从宗教恐怖主义活动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当代恐怖主义活动的目的和特征,以及宗教恐怖主义的根源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民族宗教问题与中东地区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 1”事件使世界各国深刻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 ,许多国家政要、学者纷纷研究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对策。中东是国际恐怖活动和恐怖分子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民族问题错综复杂 ,宗教影响广泛而深刻 ,民族、宗教问题在该地区的政治社会生活中一直具有重要影响。因此 ,要探究中东地区恐怖主义的滋生和发展 ,民族和宗教问题或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视角。一、中东地区的民族、宗教特点中东是世界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的地区 ,民族和部族问题、宗教和教派分歧、边界和领土纠纷交织在一起 ,一…  相似文献   

3.
多种国际因素影响着我国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发端于美欧的全球化进程,来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境外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势力,成为影响我国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三大国际因素。  相似文献   

4.
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极端手段,对世界是一个巨大威胁,其产生原因和针对目标是多元的。民族因素是恐怖主义的重要内涵,政治和宗教是民族与恐怖主义之间的纽带,它们刺激了民族与恐怖主义的结合。民族宗教的极端化可以促成恐怖主义,而恐怖主义则为民族的其它目的服务,包括成为民族解放和民族分离的武器,这是一个连环扣。  相似文献   

5.
论恐怖主义的民族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作为一种极端手段,对世界是一个巨大威胁,其产生原因和针对目标是多元的.民族因素是恐怖主义的重要内涵,政治和宗教是民族与恐怖主义之间的纽带,它们刺激了民族与恐怖主义的结合.民族宗教的极端化可以促成恐怖主义,而恐怖主义则为民族的其它目的服务,包括成为民族解放和民族分离的武器,这是一个连环扣.  相似文献   

6.
冷战之后,宗教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威胁。宗教之所以与恐怖主义密切相关,乃是因为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每一种宗教中都包含暴力冲突的隐喻。暴力通过"正义战争"的概念得以合法化。宗教恐怖主义形成的根源在于全球秩序变革引发的认同危机,在非西方社会这种危机还与殖民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背景对恐怖分子的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提示我们对于恐怖主义的理解要具备一定的移情能力。  相似文献   

7.
国际恐怖主义是世界上国家、民族、阶级、宗教问题等各种尖锐矛盾绚反映,是世界范围内南北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生成的毒瘤。目前,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反恐斗争中国际合作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打击恐怖活动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 国际恐怖主义是指“国际社会中某些组织或个人采取绑架、暗杀、爆炸、空中劫持、扣押人质等恐怖手段,企求实现其政治目标或某项具体要求的主张和行动。”由于国际恐怖主义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政治目的,故又被称为“政治恐怖主义”。各种极端的政治组织、民族团体和宗教团体,常常采用国际恐怖手段来实现它们的政治和宗教目标。时至今日,国际  相似文献   

9.
"三股极端势力"即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三股极端势力具有合流之势,并对我国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反对和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人民政权,分裂祖国,削弱民族凝聚力和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严重危害了我国的政治安全.为此,必须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民族国家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恐怖主义威胁是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三股势力",影响新疆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东突"等恐怖组织策动的以民族分裂为宗旨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暴力恐怖犯罪危害极大,反恐防暴斗争形势十分严峻,打击和遏制新疆暴力恐怖犯罪活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文章阐述了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现实危害,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疆暴力恐怖犯罪的法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恐怖主义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变得越来越猖獗,被称之为“20世纪的政治瘟疫”。对国际秩序和人类安全提出了尖锐的挑战。现代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宗教、领土纷争;外部势力干预它国内政;高科技的普及及先进武器技术的扩散和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等。它表现出范围日益扩大、方式更为隐蔽、手段更为残忍、大量使用高科技产品和新式武器及美国成为主要攻击目标等特点。国际反恐怖斗争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学政治课要重视对学生的危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危机意识,了解国情,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对时代和社会的挑战,抵御意外风险,为升学或就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文化身份问题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现代性话语。文化身份是其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动性的构成因素(阶级、性别、国别、年龄、性、种族、道德、政治立场等)在异质文化冲突中的嬗变及其组合。文化身份在异质文化的冲突中发生嬗变,广告、消费文化在文化身份问题中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超级女声》通过“超级”确立身份,通过交往构建身份,通过自我身份认同达到社会身份认同。文化身份危机的根源在于自我认同的建构与社会认同的背离。个体文化身份要超越符号认同的屏障,重建文化身份的深度模式,摈除焦虑;社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为个体身份的重建开辟绿色通道,最终达到个体文化身份和社会文化认同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4.
The tendency in education writing on globalization has been to examine the congruence of educational policies in western societies and the international effects of global governance of education by powerful transnational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European Union. The authors tend to identify massive changes in approaches to educational governance,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broadly common policy and management agenda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new managerialism’, devolution, and rigid accountability structures, entrepreneurialism,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that have been imposed largely as a result of globalization. These measures are often seen as being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hollowing out’ of the state, and the emergence of neo‐liberalism as the informing ideology of both international capitalism and residual nation‐states. There are few studies, however, of the dynamics of educational life and micro‐political activities that enable or challenge or bring about the kinds of educational reshaping and renorming that are typically associated with globalizatio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nalyse such micro‐shaping, which, through reporting an ethnographic study in a site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examines how school managers and teachers dealt with government policy intervention and, in the process, both willingly and unwillingly implemented significant educational change.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全球化的实质是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在全球对外扩张和深入发展的变革历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全球马克思主义有机公民在国际层面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形态、文化形态、组织形态相统一,以及在中国层面上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国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统一以及在运作层面上直接性联合与间接性联合、多样化发展与自主性发展相统一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国际化作为全球化中的“新全球化”将促进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日益呈现出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发展陷入困境.造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弱化的因素很多,但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全球化的浪潮冲击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地位;二是社会多样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影响;三是开放多元环境阻滞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发展;四是现代传媒消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全球化成为现代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正是中国人民基于这一趋势所做的明智选择。全球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考验。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处理好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在全球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差异,构成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教育差异.中美教育比较,没有孰优孰劣,其目的是要保持自己传统的优势,找出自己的弱点,借鉴他人的长处,从而构建我们需要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生活网络化是新形势下文化研究面临的时代境遇,这一新的时代境遇为文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研究需要把视野放到国际大背景下,站在国家高度上,作为针对时代境遇的一种问题意识的研究,进一步突出增强文化的经济功能、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导文化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