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拟态环境的形成及其与现实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由对现实环境的直接感知转变为通过大众媒体打造的拟态环境来对客观世界间接的认知。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拟态环境的出现,使人们在认识现实环境时产生了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环境,而这种经过"二次加工"的心理环境正是拟态环境形成的关键。从三个方向探讨拟态环境的形成及其与现实环境的关系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出拟态环境的心理学实质,这三个方向是:(1)从拟态环境的传播者以及受众这两个主体角度出发分析拟态环境的形成;(2)从拟态环境对现实环境的依赖、拟态环境对现实环境的反作用以及二者的偏离三个方面阐述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逻辑关系;(3)从心理学视角探索拟态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拟态环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媒介环境和心理环境构成的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不等同于现实环境,又与现实环境密不可分,人的主观环境(心理环境)起着重要作用。拟态环境的研究重点大多在空间定位与导航领域,而缺少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拟态环境的研究有必要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桂贤 《华章》2011,(27)
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在为了满足受众心理需求的情况下产生的.在当下激烈的媒体竞争下,新闻工作者违背了新闻职业道德,以假新闻来吸引受众的目光,同时虚假新闻已经对社会造成了诸多危害.  相似文献   

4.
电视选秀是受众话语权的产物,受众生产电视选秀时,对电视选秀的文本进行了建构:对传统进行颠覆,使传媒媚俗,使青年亚文化身份被认同。可以这样来评价选秀:选秀是受众消解焦虑与弘扬主体性的统一,选秀使受众审美倒退为机械水平,选秀使电视拟态环境中的虚假被确认。  相似文献   

5.
时尚杂志作为传播过程中的传者,是运用符号化的语言和图像对拟态环境进行建构的。受众作为传播的另一主体,对这种拟态环境进行解读,二者相互作用带来一系列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虚假新闻成因的探讨,局限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法制不健全”、“有偿新闻”等的范围,而本文从网络虚假新闻的生成基础出发,对现有关于虚假新闻研究加以整合,运用信息管理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来研究这一命题。针对网络虚假新闻的特性、传播条件、接受效应进行的这一探讨,包括了对虚假新闻的写作特点、传播过程和价值、接受心理和氛围,以及它的合理存在的环境等问题。文章认为:如果不去探求虚假新闻的生成要素和高效的传递链,不去探求它的巨大受众市场,对这一“特殊新闻产品”的禁止与抵制,是很难收效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虚假新闻泛滥已经成为一个事实。在蜂拥而至的信息大潮中,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传媒人的媒介素养、受众的媒介素养、政府公民的媒介素养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指出公众媒介素养匮乏是虚假新闻泛滥的一大诱因。  相似文献   

8.
大数据时代,数据和算法正在改变新闻的生产方式以及受众的信息接触行为。一方面,受众的信息获取体验得到了较大提升,另一方面也让受众迷失在新闻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中,带来隐私权被侵犯、数字鸿沟不断扩大等不利影响。在大数据时代,新闻媒介应该借助数据挖掘和算法技术,提供更多的新闻精品,以提高新闻报道的预测性,引导受众培养高品位的新闻诉求,提升新闻服务功能和舆论引导功能。只有这样,新闻媒介才能在服务好受众的同时,坚守新闻的专业标准,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新闻传播者和受众两个角度对软性假新闻的成因进行心理学的分析。要防止软新闻造假失实,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是自律的前提,而严厉的事后追惩措施能有效遏制各种造假的心理。同时,媒体要担当起新闻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使虚假新闻失去市场。  相似文献   

10.
在后现代主义浪潮冲击下,营造"拟态环境"的广告设计者们为适应信息时代文化消费市场的需要,在展示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运用假说,通过时广告的虚拟情景来获得消费者心理认同;在满足受众新的文化消费需求的同时,把新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带给消费者。现代广告设计过程中"情景假说"的出现和发展反映出信息时代的需求;其广泛运用,是广告设计艺术性、真实性在思维和创作方式上的一大延伸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是传播学的框架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以国内媒体报道非典型肺炎为个案,对疫情发源地——广州三大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讨其新闻框架;同时,根据每一时期流言传播情况、社会人心安定情况,分析受众接受框架,通过二者比较证实预先理论假设:新闻媒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会根据一定标准框选、凸显事件的特殊部分;受众在接受媒体报道时,也会表现出一定选择,从而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传媒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生活在三种不同的现实之中。其中,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是传播学的框架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选择国内有关媒体对非典型肺炎的报道,探讨其新闻框架;同时,根据每一时期的流言传播、社会人心安定情况,分析受众接受框架。通过二者比较,证实预先理论假设:新闻媒体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会根据一定标准框选、凸显事件的特殊部分;受众在接受媒体报道时,也会表现出一定选择,从而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实现三种现实问的转换与互动。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新闻提供社会各阶层讨论并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公共空间,都市媒体因其特有的亲民性和灵活性成为满足人们信息需要、提供人们正常的表达途径以及参与公共治理的优先选择和理想的公共领域。民生新闻是从媒体到受众的一种关怀,而非受众的主动参与与接近,具有伪公共性,最终必然导致受众的隔膜与疏离。公民新闻在新闻传播初衷中的一系列原则和策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话语机制,方便公众主动接近媒体、积极参与公共方略与决策,重塑媒体公共真实。新闻话语从民生新闻向公民新闻的转换,有利于将都市媒体构建为和谐社会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14.
从千年木乃伊怀孕、比尔·盖茨遇刺,到美国医生操刀换人头;从纸馅包子到虐女后母,新闻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新闻造假是对客观事实的践踏,也是对新闻伦理的背叛。本文从媒介生态的构成要素角度对新闻造假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只有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着手,方能杜绝新闻造假,最终实现媒介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黄燕 《巢湖学院学报》2003,5(2):121-125
档案信息具备新闻价值的基本素质,即重要性、其实性、客观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在“稳态新闻”的采写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利用新闻煤体——报纸、广播、电影、电视、网络——所具有的受众的广泛性和其自身形式的多样性,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前景广阔。档案信息可以因新闻煤介而生动,新闻煤介也会因档案而厚重。  相似文献   

16.
新闻媒体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新闻媒体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争取受众的竞争,凡是能够满足受众需要的,就具有可读性,也就赢得了竞争的胜利.如背群众而驰,必然会在竞争中被淘汰。随着近年来“人的价值”在社会上的日趋重视,新闻报道中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对人的关怀。可以说,当今新闻报道中人文观念的有无,人文观念如何传达.是新闻报道成功与否的衡量尺度。增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观念,不仅是顺应政府决策,满足受众和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今天激烈竞争中媒体得以生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条文化的新闻规范由新闻法律法规、新闻行业标准两部分构成。新闻行业标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新闻职业标准,另一种是新闻事业标准。因"报道端"有着自己不同的深层结构,奉行新闻职业标准的媒介呈现的是"建构的社会现实",而奉行新闻事业标准的媒介呈现的是"被要求建构的社会现实"。媒介有"前窗",也有"后窗"。媒介的"前窗",以新闻行业标准在新闻生产中形塑新闻框架;媒介的"后窗",以禁止性新闻规范在新闻生产前过滤事实。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运营与新闻传播过程中,需要运营、传播主体认真研究与精心操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对受众资源的研发是一个重中之重的课题,这不仅因为受众资源对于媒介事业的重要性,更由于在这个环节上我们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够,因此就媒介对新闻资源的研发问题进行阐述,以求引起有关研究者、运营者的进一步重视,实现媒介事业发展的健康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新闻策划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策划”一词己成为新闻界一句流行语。依靠“策划”可以形成自家独特的新闻视觉,最大限度地争夺受众,满足受众的需求,提升媒体竞争力。目前新闻策划已经越来越受到新闻界的重视,然而它仍然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的,但由于媒体在社会传播中的特殊作用,所以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和认真研究并予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好策划,更好地发挥新闻策划在新闻媒体中的作用,实现其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