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010年的金色秋天,作为解放军报社第八批下连当兵锻炼的年轻干部,我在京郊的北京军区某装甲团当了一个月的下士。不寻常的当兵日子转瞬即逝,带着几分兵味、几分不舍,更带着几分收获、几分成熟,重新回归军报生活的常态。  相似文献   

2.
塞北从军行     
虽然早就穿上了军装。虽然经历过三次军训,但第一段真正的当兵岁月却在我入伍的第八个年头来临——2011年5月31日。作为报社第16批赴北京军区某装甲团当兵锻炼的编辑记者,我随部队来到内蒙古草原深处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驻训。  相似文献   

3.
这层“膜”是哪里来的我于一九六三年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解放军报社工作。我换下了学生装,穿上了军装。到报社不久,社党委决定让我下连当兵锻炼一年,十月十一日我到了某部五连当兵。刚到连队,一切都感到新鲜,下决心要在这里好  相似文献   

4.
在我两年多的野战部队战斗生活中,匆匆走过排长、指导员、新闻干事若干个工作岗位。唯独缺少一个当兵的经历。我时常想,两年的军旅时光对年轻的士兵意味着什么,他们收获了什么,又该怎样度过?这次当兵锻炼,给了我一次触摸年轻士兵梦想的机会。2月11日下连第一晚.我就被排里新兵紧张有序的睡前体能训练触动了。500个仰卧起坐,500个深蹲起,500个俯卧撑!我禁不住参与其中,不一会儿就气喘吁吁。  相似文献   

5.
田霞 《军事记者》2014,(4):48-49
2013年11月25日的《空军报》,在第四版整版刊发了我采写的《女兵故事》。这篇受到基层官兵叫好的稿件.是我下连当兵1个月的收获。2013年9月29日至10月29日.我到成空通信某团一营三连当兵锻炼。作为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这是一次难得的深入基层、贴近官兵的机会。我是带着热爱去、揣着思考归的.因而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可贵收获。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中旬,按照解放军报社年轻编辑记者下连当兵锻炼计划,我走进北京军区装甲某团坦克2营6连2排.当了一个月的中士。此前一天,我编发的一期“国防后备军”专版刚刚见报,从编辑到士兵,可谓一个晚上换了角色。作为专版的责任编辑,周而复始地编稿、做版、改样,有时在头晕眼花间难免生出厌倦之感。所以,在去部队的车上,我暗暗下定决心:这一个月绝对不和文字“打交道”!  相似文献   

7.
放下手头的工作,离别年幼的孩子,远离喧闹的都市,走进绿色的军营,过普通一兵的生活。当兵锻炼一个月,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对于大多年轻编辑记者来说是第一次,我想这样的机会很可能是我们军旅生涯的唯一一次。机会难得,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补上当好普通一兵这一课。  相似文献   

8.
寻根之旅     
阔别火热的军营生活11年之后.我重新回到了基层连队。体会兵言、兵事、兵心和兵趣。我们这一组共两人,组长是记者部驻二炮站站长梁蓬飞.组员只我一个。在北京军区某装甲团.除了“两个最新的兵”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代称。是“××第十六期”。有意思的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不是这里.而是随部队野外驻训到某训练基地。草原大漠。铁甲狂飙,身处其中,感触良多。这次到部队当兵锻炼.我以为,就是自己作为一名军人特有的“寻根之旅”.是一次“我是谁、来自哪里、走向何方”的叩问心灵的旅程。  相似文献   

9.
妻子在不是我妻子的时侯,常常想当兵,就因了他爸不是什么大官,也因了她住在一个小城,这个梦破灭了。其实,她想当兵的愿望始终没有放弃,就因这,她选择了当兵的丈夫。妻子的个一米六八,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透出了一股俊俏灵气。在我之前,追求她的不少,然她无一相中,直到我一身戎装出现在她眼前,她才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自从有了我,她的从军梦便随着我踏入了军营,每个队列动作因想着她,我便整齐有序;每一次射击因想着她,我便弹无虚发;每一篇稿件因想着她,我便信心十足。在我的…  相似文献   

10.
我爱读书     
古往今来,读书人写尽了读书的喜怒哀乐。说起我与书结缘,还是当兵后的日子。19岁那年我毅然报名参军,立志要到军营大学校里好好地锻炼自己,多读些书。因为,上小学时,学校离家很远,我常常旷课;上了初中,又只知贪玩,根本无心读书;进了高三当我明白要好好读书时,却悔之晚矣。这回,我下决心要把耽误的时光补回来!新兵集训后,我被分到了机关工作,部队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使我大开眼界,同时也为我提供了学习的好机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总挤出些时间道游书海。我开始选读了《雷锋日记》、《西行漫记》、《平凡的世界》等书。随…  相似文献   

11.
我对军报,对军报的编辑记,一直是心存敬畏、感激的。当兵11年,每天翻开军报,都保持着这样的情愫。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人问我,在你当兵的历史里哪本刊物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军事记者》。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稍稍回忆我几年的新闻之旅,莫不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感。 当兵第二年,我就斗胆拿起手中这支笨拙的笔,小心翼翼地  相似文献   

14.
要说我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小说连播》,算起来已有三十多年了。那是1973年的事:长我十六岁的大哥从新疆当兵退役回到老家,他不仅带回了葡萄干儿、野鹿角,让全家人最高兴的是,大哥带回了一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感受影像的力量我的理想是当兵,人生的第一个打击是当兵没有当成,记得当时招兵的人都已经来家访了,与我父亲"相谈甚欢".但由于文革中父亲有一些"问题",最后被拒绝.遭受第一次打击后,我1968年被下放到建设兵团,当时涉世不深,思想比较单纯.非常努力地工作,干农活、收小麦、背山火,很艰苦,十七岁不到,体重不到一百斤,扛的麦子一袋160斤,黄豆200斤,扛不动也得扛.1970年入党,提了干,还当了副连长.  相似文献   

16.
我从18岁当兵离开家,离开妈妈,只身漂泊已经近28个年头了.早已由女孩变成人母.每每谈及那些有关母亲的话题,我的内心深处总会涌起无边的柔情--双重性的母爱总是让我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17.
李翔 《军事记者》2004,(4):55-56
我是新疆军区政治部的一名摄影干事,长期生活在边疆,当兵不久就迷上了新闻摄影。从事摄影宣传16年来,我把镜头一直对准边关军人,讴歌西线风流。  相似文献   

18.
望夫成龙     
我和丈夫青梅竹马,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同班同学。后来,他当兵接着上了军校,我也如愿以偿考上了西安一所大学。在长达7年的鸿雁传书中,我们的友情渐渐发展成爱情,携手走进幸福的婚姻殿堂。  相似文献   

19.
难忘第一篇     
说起我的第一篇稿件,还得从当兵时说起。1997年我入伍参军,1998年开始学写新闻稿。写了近一年,却未见一篇稿件见报。但我不甘心,决心要上一篇。于是我继续坚持写作,并向有关新闻报道员请教学习,不久,我的  相似文献   

20.
“女兵,女兵,女兵,普通一兵又不普通……”离开京郊那座小小的通信站回到报社开始繁杂忙乱的生活已经好久了。但女兵小姐妹们嘹亮动人的歌声还是回荡在耳边.生物钟也一直停留在6时清醒22时犯困的节奏上。在通信站当兵锻炼的一个月,有我人生中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到通信站体验生活,第一次在部队过生日,第一次春节没回家团聚,第一次在基层连队过年,第一次跟这么多小女兵一起生活,也是第一次以军报编辑的身份去探究去了解基层官兵对这张报纸的看法与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