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士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她随夫出使日、俄、荷、意等国,所作的《癸卯旅行记》为中国的第一部女子出国记。在这部旅行记中,单士厘将出使国外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字里行间渗透着她忧国忧民的情思与强烈的民族自尊意识,展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利弊,流露出作者对卖国者的鄙视和愤恨。单士厘与他的中国第一部女子出国记将永远是中国女性的骄傲!  相似文献   

2.
单士厘是我国近代较早放眼世界、走向世界的知识女性。日记集《癸卯旅行记》集中反映了她为国为民的思想,如较早地关注中国教育问题,蔑视封建礼法,提倡文明开化,启蒙妇女解放,反对殖民侵略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小苹果》与《江南Style》为样本,从内容创作的旋律、歌词、舞蹈等方面以及营销推广中的MV情节与音乐结合、简单好记的歌名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也对两首歌曲的局限性进行反思,从而为中国流行音乐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些经验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秋瑾和夏瑜     
秋瑾于1907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最近无意间发现了短篇小说《轩亭复活记》。 《轩亭复活记》,无生著,1907年作为《女子世界》的增刊印行。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主人公名为夏瑜。小说写革命者夏瑜在轩亭口牺牲后竟又复活了。这内容虽然有点荒诞,但它多少反映了人民群众希望烈士不死的心愿。同年,竞存书局出版了《秋瑾再生记》,黄民编,小说内容和《轩亭复活记》完全一样,而主人公的名字由夏瑜干脆改为秋瑾了。这“黄民”也很可能是小说的真正作者。1912年上海复社出版《黄剑血》,又把《轩亭复活记》收入集…  相似文献   

5.
走向世界的天津女子军乐团军乐团勋们英姿飒爽在不久前举行的法国巴黎国际军乐节上,中国天津女子军乐团的精湛表演引起了轰动,这标志着中国女子军乐走向了世界。这个团以武警天津医校业余女子军乐队为主体,组建只有4年时间。当时不少人都是首次接触乐器,几乎是从头学...  相似文献   

6.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其《玉人》篇是中国最早的玉器理论记载。文章在全面整理《考工记》玉器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概括《考工记》玉器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玉器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7.
《周礼.考工记》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也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声学理论记载。本文在全面整理《考工记》乐钟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1](19-24)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乐钟词语关系。文中概括《考工记》乐钟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乐钟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8.
孝是中国传统道德之首德。《女孝经》规定了女子孝道的责任范围及道德规范。唐朝以后,《女孝经》成为民间教育女子的重要修身教科书之一,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女子教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分析《女孝经》中关于传统女子孝道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对现代女性孝道教育与实践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清末民初是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兴起的重要时期。1892年,郑观应在《女教》一文中呼吁效仿他国,兴办女学;梁启超曾经在《论女学》一文中写道:"欲强国,非造国民不可;欲造国民,非兴女学不可!"这几乎成为中国近代社会先觉者的共识。1898年,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经正女学堂创办。1902年,蔡元培等人创立了上海爱国女学。1907年,清政府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外国教会女学也在中国兴起,女子学校教育在中国历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原婧 《华章》2013,(24)
《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的刊物之一,对推动社会思想观念与文化风气变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17年,《新青年》自第二卷第六号起,特辟“女子问题”专栏,成为关注女子问题、倡导妇女解放的舆论宣传阵地。专栏也反映出五四运动爆发前,知识界对女子问题认识的聚焦点。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新青年》第二、三卷“女子问题”专栏这一基本史料出发,重点关注五四运动前《新青年》所倡导的女子教育思想。从专栏概况、女子教育的时代需求、思想准备、女子教育的目的与构想角度,结合文本综合分析,深入探讨,以窥《新青年》在新旧文化交融的时代主题下,对女子问题的思考与选择。  相似文献   

11.
《搜神记》中异类女子形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搜神记》展现给我们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活动,作者干宝用记录历史的笔法记录了人与另类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异类女子形象,并通过这些异类女子形象的塑造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及男人的心理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六朝志怪小说袭承上古神话,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六朝志怪小说的数量很多,现今保存下来完整或不完整的(包括后人辑佚的)共有四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朝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晋朝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苟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相似文献   

13.
干宝的小说《搜神记》,刻画了许多异类女子,其中女妖的形象一直被认为不够鲜明。其实,在这些女妖的身上,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男性视角之下对女性的复杂态度:女妖的美丽和主动符合男性对女性的情感和欲望要求;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意识又使男性从理性角度否定和批判这些女妖,这种态度最终导致了《搜神记》中的女妖大多结局尴尬而悲惨。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全面整理中国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周礼.考工记》(以下简称《考工记》)色彩词语的基础上,根据中国传统训诂学的训诂原理、语义观念以及词汇语义学原理,运用义素二分法,①[1](P19-24)类聚、梳理并分析《考工记》色彩词语关系。文中概括《考工记》色彩词语系统的层次性、关联性、有序性三大特征,提出《考工记》色彩词语之间具有纵向、上下和横向的结构关联,由此形成词语立体网络,进而体现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芣苜》与《十亩之间》,既是呈现诗经时代女子劳动场景的窗口,又是展示女子情爱世界的舞台,同时二者又是中国诗歌省略与留白艺术的典范之作。观照这两首诗,对认识《诗经》风貌与诗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岳巍 《培训与研究》2010,27(6):124-126
《伊戈尔远征记》是古代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流传广泛,已经被翻译成了几十种语言文字。在中国,《伊戈尔远征记》迄今已经有两个译本,且出版了这两个译本的多种版本,研究也比较深入,但仍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在中外学者翻译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才能不断完善《伊戈尔远征记》的中译,持续推动中国的《伊戈尔远征记》研究。  相似文献   

17.
翻阅中国古典戏曲名篇《牡丹亭》《西厢记》《荆钗记》,翻阅《赵氏孤儿》《琵琶记》《窦娥冤》等,我们不难发现"才子佳人""大团圆"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元明清的戏曲里。本文立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理念,从文化的角度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分析,旨在客观地认识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才子佳人""大团圆"形式。  相似文献   

18.
《太平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次大量插入三国故事的战争小说,通过调查《太平记》中三国故事的文献来源,可以描述《太平记》与中国三国故事的文献关系。就目前的文献根据,不能排除《三国演义》影响的可能性,但也不能断言有《三国演义》的影响。至少可以认为《太平记》的大量使用三国故事,说明中世时期三国故事已经较为流行,这是《三国演义》发生普遍影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9.
《搜神记》约在朝鲜半岛三国中后期相继传入高句丽、百济、新罗。朝鲜中古时期的叙事文学也从《搜神记》等中国志怪小说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三王墓》故事是《搜神记》最精彩的一篇,如果把《三王墓》故事与高丽中期朝鲜中古时期一些相关的叙事文学进行梳理,可以探明朝鲜叙事文学传统形成过程及中国唐前志怪小说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唐代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丽奇宝。她以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题材开后世文学重写的滥觞。文章以单篇《离魂记》为例,分析唐代小说的重写现象。这种重写包含两层涵义:其一是《离魂记》对南北朝小说《庞阿》的重写,其二是后世派生文本如杂剧《倩女幽魂》等对《离魂记》的重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