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妇女问题始终给以极大的关注。在其众多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本文以鲁迅的几部作品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我国近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他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对封建思想的反抗,揭露的封建思想害人的本质,特别是对当下妇女形象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通过分析鲁迅小说当中妇女的形象,并对她们的悲惨命运作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推导出其对待妇女问题的态度,从而更好地理解鲁迅的妇女观和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他的小说《呐喊》、《彷徨》中,创造了一个他那个时代的相对完整的女性世界,其中鲁迅寄寓了对中国妇女的深切同情,挖掘她们被扭曲、被践踏的根源,适当地批判她们的历史弱点,并执著地为她们的解放寻找出路。正是在关注妇女、写妇女的角度,鲁迅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鲁迅小说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以其文化批判和经济审视而极具深刻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鲁迅代表作中祥林嫂、单四嫂、爱姑、子君这几个妇女典型形象的分析.剖析鲁迅对封建社会妇女境遇的解读,以及鲁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的许多小说,就是以妇女们被迫害问题为突破口解剖中国社会,解剖它的基本组成细胞--家庭,从而探索中国社会妇女解放的道路。在探索中,他把中国妇女的解放斗争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把解放妇女和反对整个封建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在“哀其不幸”的同时,又“怒其不争”。他深刻剖析了中国妇女的劣根性,批判了中国妇女的奴性思想,总结概括了她们的挣扎--不幸的人生历程、毁灭的悲惨命运。帮助她们寻找出路,从而争取精神上的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6.
鲁迅笔下的狂人从写满“仁义道德”的书中只看到了“吃人”两个字,看似癫狂,却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我们透过文学作品中的许多妇女形象也能看出,作家们通过描写她们一生悲惨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的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吃人”的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7.
一部中国封建史,是一部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血泪史,一部女性向不公平命运的抗争史。无论是《卫风·氓》中的女丰人公,还是《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无论是《祝福》中的祥林嫂,还是《水浒》中的潘金莲,她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种种封建社会桎锢的影响,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而潘金莲这个形象,尤为典型。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的女鬼的境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恶劣的生存环境;她们重亲情、努力返归人世的行为和结局蕴含了中年民族特有的尚人伦、重人世、以人为贵的化心理;富有才学的女鬼形象是作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寄托体。  相似文献   

9.
窦娥和祥林嫂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两个妇女形象,她们身世地位相似,都是悲剧命运,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吃人的封建礼教,剥夺了她们生存的权利。关汉卿怀着激愤之情,将抨击的矛头直指封建政权,鲁迅以悲悯之心,借祥林嫂的不幸,广泛而深入地挖掘了广大妇女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妇女要获得真正的解放,必须首先取得政治上的翻身,经济上的独立,必须推翻封建制度,必须进行深沉韧性的战斗。  相似文献   

10.
祥林嫂、爱姑和子君分别是鲁迅小说《祝福》、《离婚》和《伤逝》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她们代表了旧中国不同阶层妇女的形象和命运。祥林嫂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农民,她善良、勤劳而本分;爱姑是一个中产阶级妇女,她较祥林嫂有较强的反抗精神,她不甘沉默,敢于公开挑战和反抗;子君是一个不同于祥林嫂和爱姑的知识女性,她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先进的思想,勇于和封建势力作斗争,追求爱情自由。她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阶级和性格,但是,却同样经历了婚姻的失败,也承受着社会制度带给她们的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1.
林香扬 《成才之路》2010,(16):74-75
单四嫂、祥林嫂、爱姑、子君是鲁迅塑造的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女性,小说对女性形象“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揭示了造成妇女悲剧命运的封建社会制度的罪恶。鲁迅把“妇女解放”这个问题放在社会解放这个社会思想大课题来进行探索的,即社会解放了,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鲁迅从"立人"观点出发,一直关注着妇女解放和妇女命运,并一生都在探寻使妇女获得真正解放的出路。他的前期作品主要描写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压迫下妇女们的悲苦命运,表达出作者的深切同情;后期作品则更多涉及到十里洋场里妇女的市侩化现象,并对她们的堕落和市侩化予以揭露和批判。鲁迅在看到金钱和社会对妇女腐蚀的同时,也看到她们自身精神上的弱点。鲁迅前期小说《祝福》、后期杂文《阿金》则鲜明地反映了鲁迅发展着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3.
谈祥林嫂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二字深刻地概括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放的本质;他的另一篇著名小说《祝福》,则用具体的形象反映了在封建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所“吃”掉的活生生的现实。《狂人日记》提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祝福》发出了救救祥林嫂的呼喊。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完全是一个被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摧残致死的妇女形象,她在遭受封建社会各种势力的迫害时,表现得十分愚昧和麻木。读了《狂人日记》,再去读《祝福》,就会发现这两篇小说的创作意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以《聊斋志异》中对一群十分可敬可爱的花妖孤魁妇女形象的描述,反映了她们与人们的爱情、婚姻、友谊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思想,同时也2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爱情道路的坎坷,地位的低下,作者给他们寄予深深的同情,并赞扬了她们敢于反封建礼教,勇于抗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我们学习过了鲁迅的两篇文章《祝福》和《阿Q正传》,其中分别涉及到了人物祥林嫂和吴妈,本文从解读文本的角度来分析二者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进而归纳总结出:虽然她们的经历不同,但却殊途同归。而封建社会的礼教道德是压在妇女身上的一座沉重大山,只有扫除封建旧道德,妇女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一直关注着知识分子的命运,特别是那些在辛亥革命或五四运动中受过时代新思想洗礼的知识分子,《伤逝》这部小说中主人公是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代表.柔石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写出一部知识分子题材作品《二月》.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她们面对封建社会的重压,依然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也曾奋起抗争,但是当她们面对社会的强大压力时就败下阵来,彷徨于“歧路”与“穷途”,最终让自己走投无路.  相似文献   

17.
鲁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最出彩的是乡村寡妇。她们是鲁迅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透视点,也是后人研究鲁迅妇女观的恰当切入点。鲁迅对乡村寡妇形象的深度刻画展现了其对妇女解放、社会变革以及知识分子命运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和认知。在鲁迅看来,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是妇女走向解放、知识分子实现启蒙、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根基和资本。  相似文献   

18.
客家妇女的形象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列女,作为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楷模,则集中、典型地体现了客家妇女的传统美德。本文着重考察乾隆《汀州府志》中的《列女传》,试图从列女这一特殊女性群体视角来加深对客家妇女形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程玖 《学语文》2002,(1):14-14
说不尽的《呐喊》、《彷徨》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一部大百科全书。进入《呐喊》、《彷徨》的艺术世界,我们会惊喜地发现鲁迅小说中人物命名是形神兼备、妙趣横生,寄旨良远、煞费苦心的。 首先,鲁迅小说中妇女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真实姓名,大多采用丈夫家的姓,或者加上丈夫的排行来称呼。如:杨二嫂(《故乡》),华大妈、夏四奶奶(《药》),邹七嫂、吴妈(《阿Q正传》),单四嫂子(《明天》),鲁四婶、柳妈(《祝福》),灰五婶(《长明灯》)等。或者以丈夫的名字及身份直接称呼,如祥林嫂(《祝福》)、秀才娘子(《阿Q正传》)等。在中国封建社会,妇女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她们身受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大绳索的绞扼与束缚,承受着肉体和灵魂双重摧残的苦痛,特别是在从来不把妇女当人的强大封建夫权力量面前,女人仅仅充当了男人的附属品,没有自己独立的尊严与价值,甚至连享有一个完整的姓名权都被剥夺。鲁迅透过这小小的女性人物命名,揭露了封建妇女不幸而痛苦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鲁迅在《呐喊》,《彷徨》两个小说集中,深入描写了各种不同的妇女阶层。在众多的妇女形象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祝福》、《伤逝》、《离婚》中刻划的祥林嫂、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从她身上,集中反映了旧中国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