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背景、作用及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与土地资源乱占滥用二者相互刺激。使经济运行出现不健康、不稳定局面,因此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势在必行。由于土地资源特有的性质和功能,使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具有调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多项作用。而土地参与调控的主要手段在于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在地租和税收理论指导下通过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以及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土地供应政策在各级政府真正落实,等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作为经济上体现国家所有权身份的地租收益及功能亦随之不断变化。文章根据一般地租理论的论述,通过对我国城市地租的政策演进及其变化规律和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原理分析,强调在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土地政策的运用中,地租理论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过热与土地资源乱占滥用二者相互刺激,使经济运行出现不健康、不稳定局面,因此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势在必行.由于土地资源特有的性质和功能,使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具有调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多项作用.而土地参与调控的主要手段在于科学地制定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在地租和税收理论指导下通过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以及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土地供应政策在各级政府真正落实,等等.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同时,针对市场的弱点和消极作用,国家进行有效地宏观调控。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够理解“市场调节”。忽视或不理解“国家宏观调控”,所以,讲清“国家宏观调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解掌握,提高学生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的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因此,2007年下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适时适度进行微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十一五”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并存,最终可能使总供给持续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再次出现。为此,规划将从机制和体制上适度控制投资增长,并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这“一稳一控”成为“十一五”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基点。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高考的必考考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土地增值税在被忽视十多年之后,重新得到重视,并参与到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中来。这项税收政策是否能如所预期的,达到增加财政收入,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目标呢?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将土地增值税对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的战略定位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现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已经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它的发展规划离不开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的扶植与引导,离不开计划调控、土地政策调控、产业政策调控、财税调控、金融调控等宏观调控的法律政策的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2006年密集出台的各项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凸显了土地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在2003年以来的本轮宏观调控中,土地调控亦是政策效果最为显著的调控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1992年全国掀起了兴办开发区的热潮,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去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宏观调控,对开发区进行了清理,使开发区热迅速降温,逐渐冷下来。开发区的土地经大批量的开发,挤占了大片城郊的上等农田,而今这些土地大部分处于闲置本利用状态,这对于耕地资源非常稀缺的国家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对开发区由“热”转“冷”加以回顾总结,想出今后的对策,不仅关系到开发区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乃至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一、开发区“热”的起因及利弊分析1992年全国各省、地、县乃至乡镇都掀起了…  相似文献   

10.
刘莹  姚瑶 《林区教学》2023,(9):62-65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微观实践布局的融合贯通下,“三教”改革开始从宏观理论走向微观实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也向系统化、全方位、综合型方向转型。结合高职“三教”改革实施存在的问题,以蒙台梭利教学法课程为例,提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三教”改革对策,深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建设,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的北京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都继承了清末的土地开垦政策。与此同时,一些社会名流也主张土地开垦。促使这些政策和主张出台的社会因素主要有:战争、灾荒以及人口增长。在这种政策和主张的推动下,我国边疆地区的土地被大量开垦,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民国时期土地开垦政策出台的过程,对于今天开发和建设边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家政策对房地产经济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投资规模逐步加大,住宅产业化被提到了日程上来,日益引起国家和大众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高考政策属于国家的公共政策。作为高校招生考试,高考应该坚持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优先性,但因为高考政策同时涉及为高校输送新生的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而且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比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影响更为广泛、更为久远,所以高考政策应在为高校选拔新生的同时,坚持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优先。但现实却是,有些高考政策使基础教育领域的国家利益优先性体现不充分。这就要求高考政策进行必要的、及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4.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reactions to a trans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social actors in policy documents. The data are provided by the so-called Bologna Process, particularly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rabl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and Finnish responses to those demands. Who is represented as active and who as passive, as European policies are discursively translated into national policies? How are those ‘quality actors’ represented in the policy documents directed at a transnational audience (i.e. the Bologna Process communiqués, as well as national reports on its advancement) as opposed to documents directed at a national, in this case Finnish, audience (i.e. national policy formation documents)? What kinds of policy fields emerge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representations of actor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ologna Process as an example of the ‘gloc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相似文献   

15.
土地管理政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六个配套政策之一。创新土地管理政策,对推进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土地制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一系列依据,总结了国内各大综改区在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基本经验,进而结合武汉城市圈综改试验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武汉城市圈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方面的建议,以求通过在土地政策层面上的创新,不断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保障,现行的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政策存在许多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林地使用权制度、采伐限额制度,制定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制度、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保证非公有制林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土地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均告失败的国民党政权从大陆退出.南京国民政府在其执政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始终表示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施政宗旨,在土地问题上为赢取民众支持,同样宣传以孙中山的土地思想为核心,并在各阶段推出多项土地政策.这些土地政策虽也包含若干进步因素,且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国民政府统治基础的封建性与反封建的目标取向之间的根本矛盾,孙中山的民生思想被大大扭曲,其土地政策基本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examines the role of PISA in the globalisation of education policies. It approaches the question by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PISA on the ways in which new legislation was debated in national contexts in the period 1994–2013. The study asks: Has there been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reference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debates on education policy due to PISA, and, if so, is this change confined to debates on education policy? Our analysis shows that education policy debates feature an increasingly global discourse in which organisations such as the OECD have an authoritative role. Yet, our findings do not support the claim that PISA is the cause of a change in this respect. Debating national policies in a global context and utilising the same transnational discourses regardless of the policy issue area in question has long been with us, yet there is a global trend in which national policies are increasingly often debated through appeals to models and policy advice promulgated by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而引起的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化、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形势,为了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克服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的局面,放弃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提出了“减租减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等适合根据地新民主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方针政策,指引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以大生产运动为中心的经济建设,为改善民生和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