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中国饮食文化与餐具及材料在中国,饮食自古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体现着许多文化的底蕴。中国和外国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差别,外国人可能会注重营养,而中国人把味道是排在首位的。而且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食品上,也包含于中国的餐具之中,以前的人们会在餐具上刻画出食物的图画。  相似文献   

2.
广西客家群体庞大,是中国第四大客家人聚居区。当前对于广西客家饮食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的制作方式,食品形成的来源、传说、记录,菜品中的禁忌文化和菜品中的寓意解释方面,未能更深入地揭示这些饮食文化背后的深层影响因素。通过对广西客家饮食中的典型食品特征的研究,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意识观念,挖掘客家饮食文化中的深层含义,使其制作方式的特点与文化的深层关系能够得到有机对接。  相似文献   

3.
日本传统饮食文化受中国影响很深,但却至今能够保存自己独特的一些饮食习惯与传统。本文讨论日本饮食中的鲣鱼干,酱汤,赤饭,梅干,寿司,纳豆等传统食品,探讨为何在被称为世界饮食文化大熔炉的日本,日本传统饮食文化还能得以保存,延续与发展。并期望通过这些探讨,更好地理解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4.
壮族饮食文化习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又有汉族等其他民族习俗在内的饮食文化习俗。壮族的饮食文化习俗具有三大特点:喜食糯米食品,喜食生腌酸辣,饮食礼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5.
赵荣光先生是中国饮食文化从饮食史研究到食学建构重大转变的主要奠基人,其饮食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赵荣光先生倡导、身体力行的中华食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饮食史研究、烹饪研究,扩展到了饮食思想、地域饮食、饮食礼仪、不同阶层饮食、饮食传播和交流、饮食安全等领域。他开创了与国际饮食文化界对话、交流、合作的新时期。其倡导及开启之功,使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有了今天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中国和日本饮食文化的差异入手,就中国饮食观念、饮食礼仪、饮食烹调及选材、酒文化、饮食习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以期达到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良性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创建富有特色的中国饮食文化数据库,是丰富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学科的创新性研究。数据库理论与饮食文化学研究的交叉,是新饮食文化运动研究范式的转变。赵荣光饮食文化数据库的建构,是以中国饮食文化历史发展规律与结构特点为依据,以"赵氏理论"为研究性样本。此数据库对促进中国饮食文化学网络数据化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饮食理念是希望通过提高日常饮食的营养、合理食用各种食物和均衡营养素的摄取来达到饮食健康的目的。在普通人的印象之中,日本料理的菜品通常是诸如关东煮这种味道单一的炖菜;刺身、寿司这种生食类菜品;又或是天妇罗这种油炸食品。事实上,在这些表象之下,日本料理所体现出的日本饮食文化中有许多与现代饮食观念不谋而合之处。日本料理作为中国大众广为接受的一类外国料理,其对外扩展和备受大家青睐的原因离不开料理本身的特色。日本料理中以生食、海产品、清淡以及乳制品为主的多种类饮食文化,是日本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更是蕴含了许多健康元素。  相似文献   

9.
台湾客家自明末清初来台至今,饮食有六次较明显的变迁,带来客家饮食文化较明显的离散与融合。台湾客家饮食共同特色是保持食物的原味、特别擅用香料与沾酱、具独特的酱渍食品、自制酒茶饮品繁多。台湾客家还吸收来自大江南北的饮食文化,发展出风靡饮食市场的城市美食。受到移居地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地化"的客家族群出现相当多元而异质的饮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0.
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原料的获取、食品的加工、制作、食用过程中创造的技术、艺术、科学及其在饮食基础上形成的心理素质、思想意识、传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本文对新疆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饮食已由一种生理需要升华成为一种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中,面条以其悠久的历史、多变的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令人津津乐道的食物。探究面条渊源、了解加工生产、分析现状、窥探饮食风俗,可以使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一平凡而又不普通的食物,并促进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华饮食文化的宽视野、多角度、深层次,是中华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以及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和积累并影响世界的宝贵财富,但其至今还没有确立在学科体系中的正式地位。要建立独立的饮食文化学科,深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实为极其重要的步骤。唯此,才能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使世人充分了解中华饮食文化,克服饮食文化在西方主导的学科体系中缺乏地位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
朝鲜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朝鲜族是种植水稻的民族,主食主要有饭、糕、面条等,其饮食礼仪繁杂,饮食色彩上注重视觉美。通过分析朝鲜族饮食的文化特征,挖掘其在民族凝聚力、民族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豆的本义为古食内器,其今义在古代用“菽”表示。“豆”的字形演变反映了这种古食肉器的形制、种类及其历史变化,这种变化与先民饮食技艺的改进有关。通过这些文字,可以看出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西饮食文化是西南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区域的饮食文化缺乏系统的挖掘与整理。但事实上,这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自古至今的食源、食性、食涵、食俗、食风等所有饮食文化事象,对整个西南地区乃至中华民族饮食文明的影响都是亘古遂深和日久旷远的。从史上该地域文化圈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古医食、文化学著等方面入手,首次探究了广西唐至五代时期饮食文化发展的基本形态和区域面貌。  相似文献   

16.
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与该民族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及所处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也不例外,它也是建立在一定生活基础之上的。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也是人们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离开饮食文化来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是得不到中国传统文化真谛的。理性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找出它的基础部分,这是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朝鲜族人民创造了既蕴含他民族文化又不失本民族特色的朝鲜族饮食文化。冷面是朝鲜族三大特色食品之一,它不但是朝鲜族人民引以自豪的传统饮食文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冷面的原料多为荞麦,其制作过程复杂,历史悠久且工艺独特。冷面折射出朝鲜族饮食文化的民族认同价值、历史记述价值、民族文化承载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族学视野下的朝鲜族传统饮食文化及其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族饮食文化以其重保健,重食疗;崇尚自然,融合多元;精诚细作,讲究美感和手功的饮食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颗奇异的明珠。通过朝鲜族饮食文化的内涵,可以体会到一个民族的生态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及这个民族所追求的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雷州“天人合一”饮食文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雷州饮食文化,明确了生产方式应顺着天时;食物制作应顺着地利;饮食结构应顺着人和。"天人合一"是雷州饮食文化的特点,是中国哲学思想在饮食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