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深化服务内涵,打造服务品牌“教育是一种服务”已为人们普遍认同。教育教学的过程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是传播文明和价值观的过程。服务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何做好教育服务工作,是新形势下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1.明确提出“层级服务”的思路。学校倡导领导为广大师生员工服务,职工为一线教师和学生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服务体系。2.通过教师的良好形象、态度、教育教学质量,体现服务内涵。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代言人,学校良好的服务是通过教师的形象、态度、教育教学质量来体现的。3.切实实施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2.
鉴于这种“知识型教师”的缺陷越来越被人们所察觉,不少有关教师新型号的底座遂应运而生。然而,要在总体上改变教师的类型,那就有赖于从根本改变“知识型教师”所由产生的那种教育结构,就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看来,从根本上变革现行教育结构以及它所由产生的那种教育管理体制,并触动它所由发生的那种社会——文化根源,那将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3.
在专业型教师教育中,实践智慧是赋予教师的教育服务以专业性品格的最高论据。专业社会服务产于社会分工,它是由特定人员为社会提供的一种社会必需的领域性服务。教育实践智慧具有稍纵即逝性、情景依存性,它不可能成为教师发展的目标,不可能为教育服务的专业化转变提供牢固支点。教育实践智慧寓于教师文化、发展于教师文化之中,其效能取决于教师文化系统。关注教师文化是教师面向社会构筑其专业教育服务的实践保证。  相似文献   

4.
“文化判断力”即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文化市场、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能够凭借自己丰厚的文化积累与见识、品评鉴赏能力和敏锐的观察批判能力,准确地判别其价值取向的善恶、优劣和真伪,从而做出鲜明的选择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学生的文化判断力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专业型教师教育中,实践智慧是赋予教师的教育服务以专业性品格的最高论据。专业社会服务产于社会分工,它是由特定人员为社会提供的一种社会必需的领域性服务。教育实践智慧具有稍纵即逝性、情景依存性,它不可能成为教师发展的目标,不可能为教育服务的专业化转变提供牢固支点。教育实践智慧寓于教师文化、发展于教师文化之中.其效能取决于教师文化系统。关注教师文化是教师面向社会构筑其专业教育服务的实践保证。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传统师德向教师专业伦理过渡非常必要。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当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并突出“教育”、“专业”和“服务”三个核心理念,通过强化教育服务的自主与自律意识、不断提升教育服务品质等,努力形成专业化时代所要求的教师专业伦理。  相似文献   

7.
服务学习”是一种将“服务”与“学习”整合起来的课程和教学取向,对提高师范生的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其专业精神有着重要价值。高师院校应通过融入教育专业课程或开设独立的综合课程,以及与教育实习结合、与社团活动结合等多种途径和有效措施积极推进服务学习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师教育中的多元文化服务学习是适应现实的需要和应对未来挑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教育中多元文化服务学习的方式主要有:服务学习融入教师教育培养方案、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教师教育中多元文化服务学习的特征是: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多元文化服务学习;重视多元文化服务学习中的反思;多元文化服务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传统的学校文化提出了挑战,要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对学校文化进行重建,而学校文化中最有活力和最具主体意义的是教师文化。对教师来说,在这种传统教育下所形成的一些教育理念、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等,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要改变这种“旧文化”的强大惯性,必须进行一场“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构建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新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0.
“双减”政策实施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运用于课后服务,于学生而言有利于学生关注生活、学习生活技能,于教师而言有助于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学校而言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展示校本文化。生活教育理论与课后服务的融合要遵循生活性、实践性、主体性、生成性的原则,要将教育理论作为支撑为课后服务提供方向,融合多方资源为课后服务助力,并在实践中对课后服务体系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1.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是关键。学校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场所和文化环境,其中学校文化素养对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为什么学校文化素养对教师自身发展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教师应具备的学校文化素养有什么特点?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学校文化素养?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期“三人行”栏目将围绕“提高教师的学校文化素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学生”是“儿童”众多社会角色的一种,“学生文化”不同于“儿童文化”。我们在学校中见到的“学生”往往是“单向度”的儿童,是“教育对象”或者“教育主体”,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对“学生”认识不足,更缺少对完整的教育对象“儿童”的认识。将儿童科学引入教师教育课程是向“儿童发展本位”的教育原点的回归,也是我国未来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美国的教师教育课程将儿童科学贯穿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作为典型的“儿童中心”的教师教育课程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面对课后服务存在的现实困难,中学主动求变,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在双方主体“需要”与“被需要”的协同合作中,创造性地构建并实施了“高校-中学”课后服务协同建设模式的实践样本。该模式一举打破了课后服务所需课程、师资及质量的掣肘,在“四个变化”转型中提升课后服务能力,满足了“双减”下中学对高质量课后服务专业课程与资源的需求,引领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提升教研水平;创新师范专业教育实践模式,彰显师范文化特色,为深化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创新“高校-中学”课后服务协同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封喜桃 《教育导刊》2014,(10):54-57
教师教育文化是教师教育持续发展的保障,应该在把握其本质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建设。现阶段,教师教育文化形成中存在外延认识偏差、相关人员教师教育意识自觉性差、功利化与制度化等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几个主要难题。结合这些难题分析发现,教师教育文化建设的根本是“精神的追求”,关键是政府,具体要各方面共同承担,最终要实现个人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5.
黄荣华 《语文学习》2010,(7):105-107
于漪老师从事基础教育工作至今已有60年。60年来,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其他教育活动,如报告、著文、审编教材等,她始终将“文化”视为语文教育的命脉,由此也形成了她独特的“文化视野”。在全球化席卷世界之时,在多元文化大碰撞、大融合之时,在中华文化面临严峻挑战与重大机遇之时.今天的中学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师应当有怎样的“文化视野”?我们期待“于漪与文化视野”这一话题下的系列探讨文章.能在这一方面给今天的语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校本研究肩负着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特定的学校文化。每一位教师都有在一定文化背景条件下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先进的文化是一笔财富,落后的文化则成为一种负担。以学校和教师发展为本的校本研究形成的新理念、新方法,可以促使学校文化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获得基础性的依托。“研究”为“建设”服务,校长和教师可以在这一研究与建设的过程中,有效吸纳新课程文化。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的过程中,经历成长的阵痛和喜悦,达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与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不止是一个“专业人”,更是一个“文化人”;不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堆砌,而是教师文化的建筑和作品。教师文化是教师独特的存在样式,是由文化图景与文化图式构成的有机体。教师文化存在的样态是多姿多彩的,其中自在文化、自为文化与象征文化就构成了它的基本样态。教师在文化创生中发展着自我,在自在文化与自为文化、技术文化与象征文化的相互构成中不断变革着参与教育生活的样式。走向自在自为式的文化生存,实现教育行为的自然性与自主性的统一,是教师发展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代表”的要求出发,深入阐述了教育的责任:教育必须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教育的使命在于传承文明,创新文化;教育的服务的面向和对象。  相似文献   

19.
肖川先生的大作《教育的理念与信念》,用理性的思考与诗意的语言将教育的世界描绘得多姿多彩,字里行间散发出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的光芒。他那种对教育的热爱与柔情时时激荡着我的心灵。肖先生书中提出的“教育就是服务”的论断,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的批判。当今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时代诉求下,“文化回应性教师”伴随着“文化回应性教学”的发展逐渐在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话语体系中生发。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内涵体现出对教师应当具备综合、系统的文化回应性素养的要求,具体包括多元文化知识体系、多元文化情感、多元文化意识与态度及文化回应性教学技能。基于对国际经验的梳理发现,文化回应性教师的培养可归纳为“课程—认知”“体验—实践”“批判—反思”“引导—支持”四条路径,呈现出“职前—在职—可持续支持”的“全程性多路径”发展特点。未来文化回应性教师培养还需关注对文化回应性教师概念的修订发展,并开展本土语境下的内涵建构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