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矩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  相似文献   

2.
陈榕 《班主任》2005,(5):16-17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是两种工具,可见工具在完成任务时的威力与作用.工具的威力毋庸置疑,那么,如何正确认识和正确使用工具也就成了我们工作劳动中的重要问题.木工的基本技能是得心应手地使用锯子、刨子、凿子,这锯子、刨子、凿子就是木工的基本工具.班主任的基本工具是什么呢?我认为,班主任必须用好"数"、"理"、"法"这三大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3.
林革 《中学数学杂志》2006,(3):65-65,F0004
俗语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无论是大到宇宙星系,还是小到花草蝼蚁,任何生物都应该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否则大自然的和谐就会被破坏,灾难性的后果就会出现。人类社会更是如此,制定并遵守合理的规则,是为了保证生活的稳定和自由,当然这种相对的自由是建立在绝对规则的基础上。一句话,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必须制定标准进行统一的规范。  相似文献   

4.
从人的生产的角度来说,必须确立起对于自然、对于人的"属人"的审美观.这一审美观应当遵循这样的原则:它必须尊重人的自然生产;它必须受制于人的自由与人的解放;它必须以人的自我肯定为前提.而这样的审美观是人类的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它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它指引着人的生产,指引着人类文化生活的方向,它不给出具体的步骤,但却给出理想与蓝图.审美是人类自我完善与自我进化的社会实践,也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这也是实践存在论视域中审美活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规矩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一句俗语,常强调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它本来来自木工术语,规指的是圆规,木工干活会碰到打制圆窗、圆门、圆桌、圆凳等,古代工匠就已知道用规画圆了;矩也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所谓曲尺,并非弯曲之尺,而是一直一横成直角的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  相似文献   

6.
严格的家教会给人的一生留下明显的痕迹,中国自古历来重视“家训”,强调“严训”,所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教育子女要依据社会、家庭的规矩,训练孩子按规矩成长,才能成为有模有样的人才。这种见解似乎无可指责。一个社会必须用一定的标准去要求社会成员,家庭教育也应力求使孩子符合社会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一种规矩。那么孩子按规矩发展成长是否就一定有利而无弊?我认为肯定不是的。教育孩子不能没有规矩,又不能完全依规矩,这之中的分寸  相似文献   

7.
<正> 只要有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存在,自由问题就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最普遍的问题也是最容易引起曲解和偏差的问题。有人说,自由的圣水,一旦滴入人的心中,特别是滴入青年人的纯真的心灵,便会产生一种魔力,甚至会发生狂热。如果诱之不当,社会生活就会泛起恶潮,出现动荡混乱的局面。文革中的打、砸、抢的极端自由,超越国家法制,践踏他人自由的事实至今仍使人有切肤之痛。数年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所  相似文献   

8.
社会秩序和谐的内在核心要素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客观的"应该之法",即自然法理念。自然法因此构成了和谐的形而上学基础。个人自由是社会秩序中的自由,社会秩序是个人自由的秩序。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和谐的实质是道德化的利益关系。道德化的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本源性、客观性的特征与自然法的属性是一致的。自然法作为一个形上的理念存在是相应于善与公正,而"和谐"的价值目标是要实现公平与正义,它内在地与自然法的公平正义的价值旨归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9.
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统治,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法律的"严"与"宽",即立法中什么行为应当纳入法律规范或者从严惩处,什么行为不宜纳入法律规范;司法中什么情节应当从重量刑,什么情节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关系法律的目的能否圆满实现.国家应当从保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发展这个指导思想出发,斟酌立法的"严"与"宽";司法人员在依法司法中,在法律的自由裁量权部分,应当深刻理解立法宗旨,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司法情感来把握司法的"严"与"宽".如此,国家才能更稳定地发展,公民的社会生活质量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独立的人,都是社会的人,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约束人的行为,放任一部分人自由,势必会造成另一部分人的不自由,因此,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幼儿园的教育是群体教育,每一个班级相当于一个"小社会",每名幼儿在"小社会"中获得的自由也是相对的。案例中,教师为了引导幼儿自发游戏,尝试创设"好玩区",从理念上看,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但在实  相似文献   

11.
文学理论主张的提出都在深层意义上蕴涵着人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反观与思考,是其社会文化心理的直接表现.明代"尊唐抑宋"的诗学复古思想便是如此,它是当时明代地主知识分子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是当时地主知识分子在汉族中心神话破灭之际对之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乞求与渴望在文学理论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张涛 《培训与研究》2002,19(6):38-41
政治自由是与法治相伴而生的观念与实践,是法治社会所展现出来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自由在政治生活中的真实体现。准确把握政治自由的科学含义,积极寻求政治自由的法治保障。将会促使公民的政治权利真正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矩"是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一种管理。对学校而言,学校管不好就出不了人才,班级管不好成绩就会下降。那么,学校管理应该从何处着手呢?  相似文献   

14.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矩"。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活的联系也愈来愈密切。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能否认识法律、尊重法律,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父母和家人。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就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8,(15)
所谓制度就是规矩,以矩为方,以规为圆,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规矩也可以理解为规则,规则不仅保证着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带给他们高效率,甚至保证着他们心灵的自由,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灵魂才在高处放声歌唱。在好的规则面前,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节约,大家总会自然而然想到要省吃俭用,要过"苦日子…"紧日子",真的是这样吗?好多同学一肚子疑问. 节能智多星笑了:"非也!非也!"其实,节约型社会是这样一种状态:资源大大节约、污染大大减少,社会生产、人们生活都进入循环相继状态,不但不过苦日子,相反,日子还会越过越好.专家们给大家展示了节约型社会的蓝图:  相似文献   

17.
俗语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无论是大到宇宙星系,还是小到花草蝼蚁,任何生物都应该也必须遵守一定的规矩,否则大自然的和谐就会被破坏,灾难性的后果就会出现.人类社会更是如此,制定并遵守合理的规则,是为了保证生活的稳定和自由,当然这种相对的自由是建立在绝对规则的基础上.一句话,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必须制定标准进行统一的规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标准应该是严肃且权威的,但本文叙述的却是标准的另一面,那就是某些标准在制定之初是极不慎重,甚至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比如在容积、重量、长度等标准中,长度标准的确定是最早…  相似文献   

18.
两三岁的孩子不谙世事,世界在他的眼里也无规则可言。到了4岁就不同了,孩子的语言与活动能力增强了,心理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时候,家长就该给他立规矩了。 首先,我们的社会需要规矩,如果没有规矩,这个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很难想像。其次,通过规矩的约束,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以建立初步的是非观。更重  相似文献   

19.
交往是交往德育的基本媒介,交往在交往德育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建基于生活世界之开放而自由的主体间意义关系情境中的交往德育,也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进行的,渗透、潜积、蕴涵、牵涉于其中,超不出其畛域."生活世界"是交往德育的基地,是德育交往以致于人的觉解和品德生成之所.  相似文献   

20.
双腿交叉的"语言"在社交生活中,身体语言的魅力不亚于声音.两个人并排坐在一起的时候,双腿交叉的方向也意味深长.如果他们相互友好,那么他们会在无意中将架在上面的腿朝向对方,这样他们的上身就离得更近;如果并不友好,他们的嘴巴里可能进行着热烈的交谈,他们的腿却将内心的不满暴露出来,双腿交叉时,他们会将架在上面的腿转向相反的方向,身体也借以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