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篇着重探讨西汉刘安所写《离骚传》的主旨,指出:《离骚传》中对屈原“呼天”、“呼父母”的同情,是刘安自己不幸身世所造成的思想上潜意识的反映;《离骚传》中对屈原的肯定和对楚怀王的批评实际上是对刘安时汉武帝用人治政策委婉的批评和告诫。  相似文献   

2.
鲁迅《故乡》中“然而圆规很不平”的“圆规”与夏衍《包身工》中“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的“芦柴棒”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或别的什么,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十多年;尽管1993年版新编初中语文教材第六册取消《修辞复习提纲》而让“‘圆规’是‘用人的外部特征代替人’”的观点逃之天天,但争论尚在进行。尤其是我们这些中语教师。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六韬》中“文韬”、“龙韬”对军事人才的选拔、考核、使用等原则、标准与方法对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的借鉴意义。提出了“民本思想”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趋势,“选人、用人、留人”是企业管理者用人之道,“五材、十过、六守”是选人的重要衡量标准,“八征“是选人的基本方法,“上贤、举贤”是用人的可靠途径,“赏罚激励”是留住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古代任用人为官,称“任”,后来也称作“任命”。所以就职也称“上任”,卸职也称“卸任”。选拔任用官吏也就称“简任”:任贤勿贰。《尚书·大禹漠》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后汉书·申屠刚传》  相似文献   

5.
<正> 古代任用人为官称“任”。《尚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后来也称作“任命”。所以就职也称“上任”,卸职也称“卸任”。选拔任用官吏也就称为“简任”。《后汉书·申屠刚传》:“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贤保,以成其德。”上任为官称之为“就任”、“就职”、“就吏”。《汉书·朱博传》:“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晋李密《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晋书·阮籍传》:“于是乡亲共喻之,乃就吏”。人被征召为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四中奎套《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育人是用人的基础,只着眼于用人,忽视育人,是短视的。……要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不同要求,对……干部进行培训。”中组部、国家教委《关于加强全国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指出“中小学校长在发展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7.
《孤愤》篇(《韩非子》第十一篇)是韩非申述法家用人路线的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韩非分析儒法在用人路线上的尖锐矛盾,提出了任用“法术之士”对加强中央集权和保证法治路线贯彻执行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完全投合了秦始皇的心意,秦始皇看了以后十分赞赏,拍案叫绝。从秦始皇对这篇文章的态度上,可以看出,韩非提出的这条用人路线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劳务派遣与事业单位用工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颁《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更加令人关注。这种用工方式是指劳务派遣组织招聘和管理劳务人员但不用工,用工单位只用工而不招聘和管理劳务人员,其实质就是“用人的单位不养人,养人的单位不用人”。新颁《劳动合同法》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权益的重视和维护,而事业单位采用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则有利于深化用人机制和人事制度改革,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9.
《文心雕龙.事类》篇专论引事引言。事实上,“事”字的含义非常丰富,就行文的具体运用而言,至少可以分为六类。因此具体篇目中的“事”字必须具体对待,不可率意而断。《事类》篇引发了“互文性”的联想,刘勰的“用人若己”说对当代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璺辑 《师道》2008,(2):60-60
大学专科毕业的谢泳被厦门大学破格聘为文学院教授,在中国学界引发了一场大学用人制度的讨论。据《成都商报》介绍,谢泳是山西晋中师范专科学校英文专业毕业生,以“一个人一本书一所大学”的研究享誉学术界,曾任《黄河》杂志副主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