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读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十字路口,一个小姑娘问妈妈:“为什么不能闻红灯呢?”妈妈说:“要是闯红灯,警察就会逮住你!”这样,不能闯红灯就是为了别让警察抓住。  相似文献   

2.
“问题学生”在我国的中小学普遍存在,要成功实现其转化是一个难题。笔者曾耳闻目睹一些班主任过度追求技巧智慧,将他们看成对手,寻找克敌制胜的方法,每天上演“警察抓小偷”“猫捉老鼠”式的“暗战游戏”,以打败“问题学生”为目的。这些并不能实现对“问题学生”的成功转化。以下是笔者成功转化“问题学生”张三(化名)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上出现了一番“新”景象,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教师们都千力‘百计地在形式上创新,似乎追求“新”已成了一线教师的共识。然而,在追“新”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忽视了新课改理念和教学本原的和谐,只是盲目地“跟风”,一味地学“形”,却不知道丢失了教学本原,殊不知,牵手“本真”自然会相约“精彩”。  相似文献   

4.
黎凡是2012年我文科班上的一名学生,开学的时候一切还算正常,也并没有引起我这个初来乍到的班主任的注意。后来的一年,80后“潮师”与90后“潮女”之间经历了几番有关“说教”与“时尚”的较量,这些较量,让我们学会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情谊。  相似文献   

5.
将生活化教学模式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够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课堂充分焕发勃勃生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比如,为了避免教学过程的枯燥乏味,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就是一个例子,该游戏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灵敏度与反应能力。游戏过程中,两三名学生扮演警察,剩下的学生都扮演小偷,当警察就要逮住小偷时,小偷可两手交叉高举着说“暂停”,这时警察就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小偷趁机逃走,若  相似文献   

6.
生问: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结尾处说:“在这浅紫色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句话我们该怎样理解才正确?“芳香”怎会用“浅紫色”来修饰?这个句子是否有语病?  相似文献   

7.
<正>晚上,我带闺女妞妞在楼下玩。一起玩的还有月月一家和阳阳一家。月月一边玩,一边嘴里嘟囔着:“警察叔叔来了吗?”阳阳妈妈说:“晚上哪有警察啊,人家都下班了。”一旁的月月妈妈笑着拿出了手机,找出来一段有人扮演警察并说“把不听话的孩子收走”的视频给大家看,边放视频边对我和阳阳妈妈说:“好多家长都拿这样的视频来吓唬孩子,我前阵子就给月月看了,别说,还真管用。”  相似文献   

8.
外婆的“甲骨文”是怎么回事呢?习作的文题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吸引着我们往下读。这悬念直到习作的末尾处才揭开:原来外婆在本子上记录了许多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符号,来帮助自己记忆汉字,这就是外婆的“甲骨文”。看到这里我们恍然大悟,顿觉“甲骨文”一词用得很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9.
概率计算题型中,解题时经常要我们分清“有序”与“无序”、“有限”与“无限”、“有放回”与“无放回”等条件的影响,笔者将这些问题形象的概括为“三有”与“三无”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简单剖析,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文学分析法”曾一度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主流。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仍把“阅读教学”视同于“阅读”,把语文课上成了内容分析课和情感体验课。强化“人文”,弱化“语文”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1.
李菁 《科学启蒙》2011,(2):36-37
我们被称之为“吸毒”大王,因为我们能吸收空气里的有害物质,释放出新鲜的氧气。因此,很多人喜欢把我们养在房间里。我们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能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是天然的“空气清洁器”。真是一举两得啊。  相似文献   

12.
"等一下"     
刘维芳 《家长》2013,(12):16-16
他的“等一下”曾让自己自以为是地尝到甜头,而我们的“等一下”又让他尝了尝苦头。孩子虽小,但也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因而这招“等一下”教育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自然就是管用的了。  相似文献   

13.
当老师的都知道,每到开学就有许多学生转进来,有外校的,有外镇的,甚至有外省的,然后分到各班去。我们这里是教导处组织抽签,抽到的,我们都戏谑地称之为“中了奖”。这不,开学第三周我又抽了一次“奖”,而且还真“中”了。  相似文献   

14.
邓炜 《作文大王》2014,(3):30-30
我们班的胡浙徽是个“世外高人”!  相似文献   

15.
何淑玲 《辅导员》2010,(20):44-44
宋代诗人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教学中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境界,恰恰与苏轼“气自华”的境界有相似之处,也就是达到我们所要达到语文教育的总任务。  相似文献   

16.
生问:《咏雪》一文申,谢朗把纷纷扬扬的大雪比作“撒盐空中”,而谢道韫则比作“柳絮囚风起”,这两个句子到底哪一句更好?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站在讲台上,用华丽的词语描述“什么是道德”。同学们听得可认真了,因为我们都相信,道德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也让我们的班集体更加团结、融洽。在老师慷慨激昂的话语中,我不由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那刻骨铭心的“班会费失踪事件”。班会费失踪了!这个消息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班上炸开了。“我们班里不会真有小偷吧?”  相似文献   

18.
教《寡人之于国也》时,我们会碰到…-个有趣的问题:孟子描述战场,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填然”文下注解是:“填,拟声词,模拟鼓声。”这很让人费解:“填”是模拟鼓声的,根据拟声词以音记音的特点,它所模拟的声响应该是“填填”的声音,可是,鼓声怎么会“填填”作响呢?  相似文献   

19.
韩桂军 《黑河教育》2011,(12):21-2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从作文的“源”问题与培养学生良好写作心理入手,引导学生多层面关注社会“源”,多角度感悟生活“源”,多方位把握审美“源”,多形式开发激励“源”。这样,学生的作文才更具生命的活力和自主的灵动。  相似文献   

20.
王礼平 《辅导员》2009,(20):13-14
大家好,我们是比喻“三姐妹”,昵称“百变美女(比喻)”,俗称“打比方”,是一种颇受人们青睐的修辞方法。相似点是我们的密码,也是我们的灵魂。其实我们的身份一点也不神秘,就是由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甲)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乙)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因为有了我们,深奥会变得通俗易懂,抽象会变得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