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德赛》着力写漂泊,以奥德修斯在海上10年的旅程为主线,歌颂了人类战胜自然的智慧和力量,是欧美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遭遇为主要内容的杰作,成为中世纪流浪汉小说的先驱和旅程文学的原型。从该作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奥德修斯在海上的生涯开始,“漂泊”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母题,影响着许多欧美作家的思维方式和艺术创作。在欧美文学中,也从此确立了以寻求、浪游、回归为内容的三大漂泊母题。“漂泊”便成了最好的陈年佳酿,在欧美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酿造出了许多陈年美酒。其中,深受漂泊母题影响的旅程小说作家的阵容最为强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于1978年开始的市场经济改革,使人们进入了众生漂泊的时代。个别敏锐的作家,如张欣捕捉到了这种漂泊的意义,但是,她将其扁平化为社会精英的漂泊。其他反映漂泊的文学作品中,也将漂泊经验处理为一个阶层或一位有代表性的个体的漂泊。"打工文学"的成功和存在表明,当代文学的突围应当从漂泊这一艺术母题中突围。  相似文献   

3.
漂泊母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十分繁盛,相对于漂泊母题的男性书写,女性漂泊书写具有其独特性:首先它缺乏象男性漂泊那样古老的文化历史传统;其次,它的产生建立在传统女性书写中“守望”结构的坍塌之上。因此女性漂泊意识具有自身的特质。本文阐述从“守望”到“漂泊”的中国文学女性形象书写的结构变异,并试图以萧红的文学创作为参照阐释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漂泊书写的一些特质。  相似文献   

4.
盛琥君 《文教资料》2010,(18):71-73
王安忆的作品不时有新的变化和突破,但"漂泊"一直是贯穿于其作品的主题线索。一方面,她对自我漂泊经历的书写,彰显着她大胆追寻知识分子精神家园的努力;另一方面,她又在对众生漂泊宿命的关注中窥视了人类生存的奥秘。漂泊是人类永恒的宿命,但王安忆却通过文学形象实现了永恒中的超越,这也是王安忆小说的漂泊主题的审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文坛,王安忆素以主题多元著称。但对于“漂泊”主题的书写却一直贯穿她的整个创作历程。一方面,她在对众生漂泊经历的书写中,追问着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在对现代人心灵漂泊困境的关注中表达着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漂泊虽然是人类永恒的命运,但漂泊者们却可以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实现精神上的超越,这也是王安忆小说漂泊主题的审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漂泊杂记》是艾芜的第一本散文集,表现了他早年置身滇缅山水奇境中的艰难生活以及同情底层人民、反帝反殖民的爱国思想。在《漂泊杂记》历经近八十年的出版过程中,出现了初刊、初版本、文丛本、云南本、文集本、小品散文本、全集本等版本,在版本的流变中,篇目不断增加,文本不断修改,这既是艺术的完善,更是时代语境以及作者思想变化的结果。《漂泊杂记》的版本变迁是一个逐渐远离《漂泊杂记》初版及其"漂泊"内涵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江子是一位有艺术追求的作家,开放的文体和美文的功夫,以及二者的互容互摄,大大地增强了他的散文的表现能力,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唯美的气质.江子是一位有良心的作家,许多篇札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他的散文为读者显示了漂泊者和漂泊路上的云和月,审美地反映了商品社会和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真实处境和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8.
漂泊     
又是乍寒的劲风劲风扯破透黄的秋夜秋夜撞开春天的心扉心扉在月夜中漂泊漂泊嵌进缥缈的天街天街闪烁鸳鸯的影绰影绰漾起心海的酸涩酸涩里捡拾凋零的贝壳贝壳在梦中漂泊漂泊于斑驳的木桩木桩可是永远的抉择 ?抉择是平凡的宫殿宫殿在角落处放歌放歌是圆圆的月亮月亮有逐步的嫦娥嫦娥抚弹淡泊的琴弦琴弦唱出真挚绝妙的音乐(本文责编 :剑男 )漂泊@徐力  相似文献   

9.
女人与城市·漂泊与寻找--王安忆小说创作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叙述倾向日益明显 ,写作技巧也日臻成熟。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母题是女人为生存和生活而进行的努力 ,本文中“女人与城市”部分就这一母题进行了讨论 ,并试图对其小说创作中的客观叙述加以分析。“漂泊与寻找”部分则从王安忆的自我意识出发 ,发现其小说创作中的漂泊与寻找的基调 ,同时对其中的主观叙述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漂泊流浪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命运,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命运。漂泊之中,一种全新的代表文明的文化便产生了。漂泊就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1.
漂泊流浪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命运,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命运。漂泊之中,一种全新的代表文明的文化便产生了。漂泊就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2.
哈代小说中人物居无定所,心灵也一直游离在反抗与顺从之间,是"漂泊"中的小人物.哈代巧妙地运用时间和空间,使人物的"漂泊"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从而增强了人物漂泊的悲剧性.因此,从叙述时空的角度来解读哈代小说中人物的"漂泊",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哈代小说.  相似文献   

13.
感觉漂泊     
我以为人生就是漂泊,身的漂泊,心的漂泊。即使一个人在某地终其一生,他的心也可能是漂泊不定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只要风不止,树就无法真正静下来。风者,世事也。 我曾经给自己下过一个断言:40岁以前注定不安分。我的生活环境和身份的不断变更不幸屡屡证明了我的断言。我曾经在一个相对漫长的时段里变得异常浮躁,想去大海,去草原,去沙漠,去内蒙新疆乃至西藏,去探访岑参笔下的天山轮台和漫天飞雪,去听胡笳声断  相似文献   

14.
严谨的创作态度,卓异的文学才华,深沉的浪子情怀,成就了古龙独特的现代神秘的浪漫主义艺术世界。漂泊主题的抒写,乃是古龙艺术世界最为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5.
正友人从遥远的北国,寄来一张明信片,画面上一匹骏马扬鬃,驰骋在无垠的草原和高远的蓝天下。友人说她又要远行了,不知道哪里才是终点,也许是属马人注定要漂泊吧,也许……友人与我同年,都属那独往独来、萍踪无定的马,总是在庸常的生活中渴望着漂泊,在漂泊的旅途中渴念着家。经历了漂泊途程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与川端康成的小说中漂泊模式与寻找主题是互为关联的存在.漂泊是叙事的基础,寻找则是精神的皈依,是抒情的根本.通过漂泊模式与寻找主题的契合,完成了小说叙事与抒情的交融,以诗意的声音传达着对生命价值的终极思考.在20世纪的东方文坛上,沈从文与川端康成式的漂泊寻找并不是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体现了新旧交替时代人类内心普遍的焦灼和困惑,因此也就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17.
漂泊的父亲     
雁哨响在林梢,月亮离合的神光垂落于沙砾斑斑的河道。站在高高的象牙塔上,我望见了漂泊的父亲,望见了负起岁月沧桑的背影。 4月的麦地是深沉的酒,将父亲熏得如醉如痴,卧倒在黄橙  相似文献   

18.
漂泊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相遇与分离,就像微风浮起的涟漪,相互交替。我们就这样在命运的安排下不停上演着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19.
赵星 《文教资料》2008,(25):12-13
在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中,士子的漂泊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事件.本文拟从士子的漂泊中抽取出客死他乡、抛弃原配和充任幕宾这三类事件去探讨士子们的生存困境,进而阐发<儒林外史>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0.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这是我和母亲都很喜欢的一首儿歌。母亲说,希望我就像小船一样自由自在,无忧无虑;我说,愿妈妈不再像离岸的船一样漂泊。母亲没有城市户口,在我两岁半的时候,她带我从青山绿水的家乡来到了这个繁华的城市,从此,为了我、为了家,她开始了她的旅程、她的漂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