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问题情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2.
徐筱红 《华章》2007,(10):155-155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这是发展思维的关键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途径.关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创设好问题情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会把学习作为  相似文献   

4.
教学情境是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情境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飞翔。一、在操作情境中创新思维《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操作情境,  相似文献   

5.
情境,即情景、境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适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而且能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联系。数学情境还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快乐地学习新知识。  相似文献   

6.
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目的、新的问题,而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和手段已经不够用了,此时,他们就会有一种渴望达到目的、解决面临的问题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就会使学生产生渴望解决问题的需求,对教学内容发生直接兴趣.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有意义的建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景,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从所创设的情景中发生认知冲突、发现数学问题。在创造性的思维中培养其学习能力。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策略。下面.我就如何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他们亲历现实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在职高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意识,使他们通过自主学习不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使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效率不断提高。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体现以人为主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在课堂合作讨论过程中获得思维的激发,促进数学整体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所谓数学问题情境,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努力克服(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水平,提出问题要恰到好处,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教材不像其他学科容易吸引学生,数学课堂教学特别需要激发学生兴趣。情境创设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对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起着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合他们主动探索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潜能,使他们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产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2.
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优化设计一个高质量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深入地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学新理念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是指通过问题情境这个思维载体,让数学问题隐含在问题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引导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笔者  相似文献   

14.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新学的知识,化解教学的难点,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15.
胡燕 《湖北教育》2003,(23):31-3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体验数学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缔造一种“不和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的思维是在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时而启动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值得品味,并愿意体验,自主地探究。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是围绕解决问题展开,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教会学生运用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和基本规律,帮助学生在分析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去保持清晰的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系列的方法。教师首先要抓住问题解决的核心概念,通过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多角度理解,培养他们相对成熟的问题解决思维。  相似文献   

17.
朱顺华 《黑河教育》2013,(11):5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_{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什么是有效的教学隋境?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数学材料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能力;有效的数学情境应当促进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突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实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课堂生成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课题引入需要情境,解题教学需要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需要情境.实际上,问题情境创设得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进行经历、观察、分析、类比、联想、归纳、抽象、概括、推广等思维活动,从而探索规律,得出新的数学知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水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利用情境模式创建有特色的数学课堂。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教材,精心选择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情境中深入思考,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推动情境模式下的数学教学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20.
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数学知识讲授中,利用图片、视频等各种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里进行思考和研究,并完成数学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提升他们的应用意识,还能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