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璐桐 《今传媒》2010,(12):80-82
交友类节目在十年前的中国风靡一时,为中国交友类节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年后,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派交友类节目风靡全国,高居收视榜首。新派交友类节目倚靠新时代的背景文化、个性的嘉宾、故事化叙事以及真实感营造了一个全新的节目模式,成为新派交友类节目制胜的关键。本文对于新派交友类节目的研究现状、模式特色以及对于模式中不足浅要分析,对于当下以及未来新派交友类节目的发展具有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武瑞芳 《新闻传播》2009,(10):11-12,15
电视节目的互动,不仅是多种媒介共存环境下电视拓展自己生存空间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下电视受众的一种审美诉求。在“自律”和“他律”的制约下。互动成为许多电视节日寻求发展的一种途径。《我的今日之最》、《今日观察》和《咏乐汇》,作为央视最新的谈话类节目.分别对互动模式做出了有力尝试.给谈话类节目注入新的活力。本文拟以央视谈话类节目中的互动为例.梳理此类节目中互动模式所演变出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神州夜航》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一档情感类节目,在我国广播情感类节目市场中运作较为成熟。其运作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善于从听众心理需求与节目定位寻找选题;二是通过广播声音结构、节目结构等方面的合理组合有效提升了节目品质;三是借助主持人的亲和力成就了节目与听众之间的高度沟通与融合。本文认为,通过分析其运作模式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广播情感类节目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蔡雨玲 《今传媒》2016,(2):105-106
在世界最大电视节目模式输出国英国,生活服务类节目创意不断、种类丰富,收视各显神通、屡创新高.比如播出了6季的BBC《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英国家庭烘焙大赛),收视率竟能超越《达人秀》《x元素》这类超大型综艺节目.本文从分析英国电视美食节目最新模式入手,深刻阐述英国电视美食节目高收视的原因;从节目成功、失败两方面案例,总结电视美食类节目的制作规律,探讨这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瑞 《青年记者》2020,(8):77-78
当下,电视文化类节目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各卫视平台也竞相制作可看性强、视觉技术创新的电视文化类节目,用以替代原有的综艺娱乐节目,从而带来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复兴。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电视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娱乐元素在文化节目中的融合方式当下流行的几大类文化节目中,娱乐元素的融合方式主要有幽默化表达、多维化交互、故事化演绎三种。这三种娱乐元素共同作用,为电视文化类节目带来了全新的“文化综艺+”模式,赋予了传统电视文化节目生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央视打造的文化类节目成功突围,成为电视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其中,《经典咏流传》作为央视推出的首档大型音乐文化类节目,目前已播出第二季,深受观众好评。与第一季相比,第二季对节目进行了升级,形成“读+释+唱+评”相结合的模式;通过电视、图书一体化传播,延伸产品产业链;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H5互动平台,引导全民参与,扩大节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叶豪 《新闻传播》2010,(8):22-23
新闻与电视相结合,使新闻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使新闻的影响力度大大增强。但是由于新闻的内在要求和新闻特殊性.造成了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与其他节目的不同。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呈现出了与其他节目不同的程式化倾向,本文就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叙事模式做简要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婚恋交友类节目一直是生活服务类节目中受众接受度、欢迎度较高的一类。东方卫视于2016年推出的婚恋交友节目《中国式相亲》,以其人物、规则设置的颠覆性创新,获得了观众认可,成为国内婚恋交友类节目中的一颗新星。本文通过对该节目进行模式剖析,探讨本土市场内优秀婚恋交友类节目的策划要素。  相似文献   

9.
张露 《东南传播》2014,(6):94-96
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压力的不断增加,综艺类节目的需求与日俱增,快速的发展暴露出综艺类节目存在的种种弊端,对综艺类节目的策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文章首先通过节目分析总结综艺类节目存在的弊端;进而通过运用内容分析和个案研究的方法,明晰综艺类节目背后产生问题的根源;最后以《我是歌手》节目为例从内容理念、创新模式、主持创新、社会影响四方面来分析探寻综艺类节目,为解决弊端提出节目策划方法,从而打造更多精彩成功的综艺类节目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生态下文化类节目创新的必要性,结合近年来影响力较大的文化类节目运作实践,重点从机制、组织、内容和营销四个维度对文化类节目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当下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郭歌 《东南传播》2018,(8):135-137
本文以电视节目《广西谁最懂》为例,着重分析文化益智类节目对于广西地域文化的传播模式,主要包括在节目设置编排中的宣传策略,在大众传播层面的传播功能以及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传播发展,为文化益智类节目的传播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娱乐选秀节目盛行之下,《中国谜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两档文化教育类节目的高收视率迅速引发了一股文化热的狂潮。本文试图对节目火爆背后的本质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探讨和总结《中国谜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的成功之道,以期为今后文化教育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样式,探寻文化图存的现实图景和探索文化发展的未来路径。  相似文献   

13.
自从2013年以来,在真人秀娱乐节目、网络综艺节目充斥荧屏之际,《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批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异军突起,推动了文化类节目的又一次热潮.但是,近年来的文化节目基本采用传统的竞赛问答模式,虽然有一定的游戏性和趣味性,但节目设置总体上并未做到推陈出新.2017年央视推出的《朗读者》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类节目的传播生机,该节目由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历时两年倾力打造,其新颖的传播模式和浓厚的人文情怀,引发了业界和学界的热烈讨论,成为具有创新传播意义的"网红"文化节目.  相似文献   

14.
《朗读者》是由中央电视台自主创新研发的一档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邀请各行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嘉宾进行朗读,以"访谈+朗读+轻解析"的模式,让观众看到朗读的魅力,感受文字的力量,进而体会朗读背后的情感。本文尝试从节目的模式创新出发,探索分析节目的情感表现,以期为同类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吴佳 《新闻世界》2010,(12):58-59
在当今电视业界普遍追求收视率的情境下,娱乐选秀、相亲类节目铺天盖地充斥荧屏,为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刺激着从业人员的神经。电视娱乐化浪潮,冲击着文化类节目的生存与发展,也消解了电视文化的内涵。本文试通过分析省级卫视的文化类节目现状,恩考文化类节目未来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电视媒体在传播中国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构建中华主流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电视文化类节目大量涌现,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打造优秀的文化类节目对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本文从文化类节目的类型、内容、形式三个方面阐述传统媒体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提升中国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并分析其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文化类节目质量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7.
陈硕 《报刊之友》2014,(3):53-55
近年来,随着电视节目模式的国际交易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模式的版权销售已经成为了世界电视产业重要的利益增长点,这种有着丰厚利润空间的节目模式交易,催生出了一大批致力于节目模式生产、销售和代理的专业公司。从国内来看,近两年来各大电视台也掀起了节目模式引进热潮,中央电视台以及全国排名领先的省级卫视全都引进了节目模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电视节目模式的特许经营都是现代电视行业发展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节目模式在各地市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受到不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受众的喜好等因素的制约,节目模式在落地时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改编和创造一个模式类节目通常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主要涉及到节目模式的特许者和受许者公司。  相似文献   

18.
杨琰 《今传媒》2022,30(2):47-50
网络文化类节目是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在传播仪式观的视角下,以网易云音乐和新华社联合出品的网络文化类节目《不曾遗忘的符号》为典型个案,从仪式场域、仪式符号、仪式互动三个方面解构网络文化类节目的仪式设置,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网络文化类节目在促进文化认同方面的巨大功用,以期对网络文化类节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视精英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文军 《视听界》2002,(2):16-17
一生活于钢筋水泥丛林中的独立而狭小的空间,现代都市人渴望沟通、了解与参与。这是电视大众文化类节目的心理基础。经济生活的多元化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人人渴望成功,个个想做英雄,这是电视精英文化类节目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田冬锦 《视听》2018,(11):18-19
2018年文化类节目呈现降温趋势。本文基于当前文化类节目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文化类节目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