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网络小说作为一种寄身于互联网的文化产品,近十年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互联网技术在产业资源、市场消费、产业链三个方面为网络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帮助,表现在对网络作者的发掘与整合,商业化运作的促进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衍生。在互联网有力的推动下,网络小说进入了越来越多人的视野,成为了网络文化产业中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大量碎片化信息充斥大大小小的屏幕,如何让用户获取有文化价值的信息,如何让年轻一代在瞬息即逝的信息海洋中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已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网络文学要有文化坚守 近年来,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在海外传播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通过IP这一文化产业模式讲述中国故事,让业界找到了一条借助网络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社会效应,优质IP所发挥的能量都是以前单向运作无法企及的,网络小说与影视剧、游戏和动漫的互动形成了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图书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各类网络小说纷纷出版,至今仍是有增无减,势头强劲。比如《明朝那些事》、《鬼吹灯》、《泡沫之夏》等,都是因为在网络上拥有巨大的点击量才得以正式出  相似文献   

4.
对网络出版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出版已成为一种全新的出版业态,发展十分迅猛。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6年7月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到“十五”末期,我国涉及互联网出版的网站就达788400家,用户已有12300万人。各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出版形式不断涌现,它既包括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网络新闻、网络报刊、网络小说,也包括以视听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网络  相似文献   

5.
为鼓励广大网民踊跃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首都网络文化品味,在成功举办首届网络小说创作大赛的基础上,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第二届网络文学艺术大赛暨网络新民谣创作大赛于6月12日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6.
网络小说IP剧"生成"与"生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一大批网络作家应运而生,促进了网络小说和影视的碰撞与融合.网络小说IP剧具有热播的先天优势,一方面拥有大量原著粉丝,另一方面弥补了影视剧原创剧本的缺失,其经过改编被搬上荧幕是必然的.网络小说IP剧的"生成"与"生存",需要网络小说IP的综合开发,通过文学、影视、音乐、动漫、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实现网络小说IP剧泛娱乐生态运营体系和全版权营销产业链的立体化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骆志方 《出版广角》2018,(12):70-72
随着媒体业态融合时代的到来,网络小说IP通过线下实体书、线上电子书、改编电影电视剧、改编游戏与公演等传播媒介,构建了网络小说IP产品体系.在融媒时代,网络小说IP产品传播具有低门槛、高时效、社交化、碎片化、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征,因而,其产品传播应在抓品质的同时,把握发行时机,做好宣发一体,优化互动体验,进而提升IP传播效率与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金花 《今传媒》2010,(11):98-99
本文从网络小说的定义和起源着手,介绍了网络小说发展的基本情况,着重探讨了新媒体对网络小说发展的功能,从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两个方面进行阐释。网络媒体是网络小说发展的重要载体,网络阅读优势推动了网络小说的繁荣发展。手机媒体也由于其自身的优势正逐渐的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同时也为网络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的不断融合,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网络小说将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1991年4月,我国留美网络作家少君于网络上发表了目前所知最早的中文网络小说《奋斗与平等》。1自此,中文网络小说发展的帷幕徐徐拉开。截至2014年11月,仅起点中文网一家网络书站的网络小说数目即达122万之多,2其题材涉及"玄幻"、"奇幻"、"武侠"、"仙侠"、"都市"、"历史"、"异能"等多种类别。从浅表层面来看,似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为网络小说产业形态的最  相似文献   

10.
网络写作与信息媒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新闻爱好者》2004,(10):49-49
当代信息技术的核心———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网络写作这一重要的网络文化现象,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新的工作和生存方式之一。随着网络小说、网络剧本以及网络多媒体艺术等新兴文学样式的迅速兴起,不仅改变了各种文学样式的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产网络综艺发展走向快车道,节目内容本土化、原创化,节目制作专业化、精良化,用户定位精准化、垂直化,逐步发展成与网络电视剧、网络电影三足鼎立的视频内容,也成为在互联网文化治理中不可忽略的研究对象。本文在分析梳理2010年以来网络综艺相关的文化政策的基础上,归纳出网络综艺文化治理的三种模式:管制、限制和自治的互补与渐进,台综对网综的收编与改造,智性活动和主导性文化产品的输出。并在结合综艺节目发展实践和发展趋势上对综艺节目文化治理提出三条优化路径即技术导向的网络综艺预警制度、构建现代互联网文化市场体系、寻求创新性发展范式。并认为网络综艺节目在未来有望发展成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产品,具有作为文化治理对象和治理工具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部分文化霸权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带有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输出,对以青少年为代表的互联网受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构成威胁。网络古风音乐作为新世纪音乐的分支,脱胎于传统文化,通过诗词典籍的运用,具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对构建当代青年的民族文化认同具有推动作用。从网络古风音乐对当代青年民族文化认同的明确归属感、坚定立场感、树立忠诚感三方面效能出发,剖析网络古风音乐在民族文化认同效能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寻网络古风音乐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民族文化认同的建构策略,对促进网络古风音乐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塑造与文化提升以及当代青年民族文化认同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菲 《东南传播》2016,(3):97-99
恶搞的精神实质,与巴赫金狂欢理论中的"狂欢精神"高度契合,网络世界正是"狂欢精神"得以充分演绎的时空场合。因此,借助恶搞的方式对网络小说改编剧进行营销具有必然性。本文在简要概括通过网络恶搞推动网络小说改编剧热播的多维度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客观全面分析了网络恶搞营销的利弊,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应运用精准的营销策略来积极推动网络小说改编剧市场的繁荣,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网络媒介生态。  相似文献   

14.
我国网络小说以网络出版为起点,走向了跨媒介出版的产业链经营之路.我国网络小说的跨媒介出版在26年(1991-2017)的发展历程中呈现了四种出版模式并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本文将相关模式、阶段等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找到解决路径,从而促进网络小说跨媒介出版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小说中,作者通过渲染民粹主义思想和塑造民粹主义人物形象或直接或间接地迎合读者的民粹主义倾向和立场。网络小说中的民粹主义倾向,具体体现为讴歌乡土与乡民、敌视工业文明、弃新从旧等等。民粹主义思潮具有反思社会发展的镜面意蕴,但鉴于其乌托邦的实质和极端化倾向,亦可能撕裂社会关系、破坏社会稳定和秩序。本文将网络小说及其读者群视为一个特殊的互联网部落,并从背景、表现和影响等三个方面来分析网络小说中的民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文化大数据和图书馆文创产品的概念内涵,详细分析了文化大数据给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带来的新机遇,进而深入探讨基于文化大数据的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与推广途径,包括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图书馆文创产品推广、基于社交网络关系的图书馆文创产品推广,以及基于用户粘性和体验的图书馆文创产品推广。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原本神秘的事物都通过网络摘掉了神秘的面纱,走近了百姓大众。文学——原本高雅的文化艺术.也正逐渐通过网络变得通俗起来.而网络这一媒介在普及一些以前没走入大众的文学作品的同时.也演变出一种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学体裁.这便是网络文学,其中以网络小说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何美 《网络传播》2007,(12):52-53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成为重要的文化创怍生产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和文化服务消费平台。如何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不但成为我们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也在实践当中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磊 《传媒》2018,(4):72-74
网络小说颠覆着印刷文明形成的"雅俗"等级秩序,也酝酿着一场在媒介之间的阅读革命.它也是网络文化范式的转换过程,是各自独立的文化圈子在市场化的资本力量驱动下建构新意识形态的尝试.在媒介元素介入后,针对网络小说改编的研究就不仅要讨论两个文本之间的互文,还要分析两种媒介的互文,只有这样才能其作出动态解读.这一动态过程包括文本互文与电子克隆,体验互文与跨媒介叙事,并在新旧媒体的冲突地带产生融合文化.  相似文献   

20.
网络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都挺好》火爆电视和网络;网络小说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市场潜力很大;网络小说和影视携手拥有其他影视改编所不具备的优势;热度高的小说,不一定能够影视化成功;沉下心打磨一部良心剧,才是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