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聚焦在民国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书籍插图上,联系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梳理和分析书籍插图的艺术形式,感受插图艺术家们的创作态度和创作精神,以期对现代书籍插图的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木刻版画与书籍插图历史久远,明清版画插图题材广泛,刻绘精美,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它甚至对小说、戏曲等文类的创作、刻印及传播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图文并茂和精美的形式仍然是图书出版的现代品格和最为基本的内在要求,插图的精美也是书籍自身精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成为书籍精品化、流行传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傅姗姗 《青年记者》2020,(5):105-106
民国时期,川渝地区在革命力量的支持下书籍出版鼎足发展,新旧文化交替给书籍设计带来了革新动力,也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①抗战插图在此特殊时期的重要历史作用不容忽视,川渝地区虽经济与科技水平落后,但本地盛产土纸,印刷小企业小作坊很多,为抗战书籍的印制与发行提供了丰富的物资支撑。加之,全中国的艺术家们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以及抗日战争的影响下,纷纷将抗战插图作为解读进步思想、传播革命文化的重要利器,将手中画笔化作武器积极参与创作,为老区人民认识革命和加入革命斗争,夯实革命战斗力贡献了力量。1938年《抗战画刊》第11期刊载老舍文章:“艺术家并无超特之权,把救国的责任轻轻放过去,而专虔诚礼拜艺术之神。”②这一特殊时期的抗战插图在兼具时代性与艺术美的同时,也具有独特的民间审美特征,同时,战时书籍插图的发展带有鲜明的革命性,既服务于民众,更服务于国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古代版画艺术的发源地,版画的出现远在世界各国之先.仅以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梓行时间刊记的版刻书籍插图--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扉画算起,也比欧洲版画的出现至少要早五百余年,而古代版画作品的丰富遗存,就是以书籍插图形式出现的.自唐至清,各个时代的版刻艺术家,为了适应不同书籍对图版类型的需要,以及大众不同的审美趣味,提高版刻插图的艺术欣赏价值,对它的版式、版型不断进行变革.古籍插图的异彩纷呈,与图版形式的多样化是分不开的.考察古籍插图的版式、版型的渊源流变,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版画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研究中国雕板印刷史、书籍插图史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插图     
在编辑部里常听到有同志说:“给来个插图吧,活泼一下版面。”持这种说法的同志,他们还是重视插图的,可惜对插图的理解不够全面。诚然,插图有活泼与美化版面的作用,但这只是插图功能的一个方面。正如鲁迅所说:“书籍的插画,原意是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插图作为绘画的一种独特  相似文献   

6.
医学书籍插图加工的三点要求陈丁惠,沈彬源插图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涉及形态学、手术学的医学书籍,插图更是必不可少的。一本书的插图画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到该书的质量。插图是穿插于文字之间的图画,它与文字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工书籍插图必须注意具备“...  相似文献   

7.
在以文字为主要阵地的报纸媒体中,插图是改变阅读方式的最好的一种途径。尤其是高校校报,因为受众的不同,插图艺术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插图的概念,插图在校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怎样才能更好地在高校校报中应用插图,做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插图浅谈     
我们在办报过程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给这篇文稿来个插图,美化一下版面吧!”一篇文稿,配上一幅或几幅题图插画之类的确可以使版面活跃不少,生动许多。但,如果认为,插图的作用和功能仅此而已,那未免就太不公允了。诚然,美化版面,活跃气氛,这是插图的一个很重要的功用。实际上,插图比较大的、且容易被人忽视的功能是;变相对抽象的文字叙述为具象的视觉再现。它在深化文稿的思想内涵、增加文稿的宣传效果等方面,有比较独到和特殊的功能。鲁迅先生曾指出:“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鲁迅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国书籍手绘插图受到多种艺术思潮和社会审美需求的强烈冲击,在当今社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艺术功能逐渐扩大,形式与风格变化多样,适用范围不断延伸等。未来中国纸质书籍手绘插图依然会占有重要位置,手绘及手绘风格的书籍插图依然是主流,其风格势必继续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书籍中的插图,尤其是理工农医类教材的插图制作,既是一种精细的创造性劳动,又具有一定的审美要求.不能想象一本插图低劣粗糙的书会是一本优质的书.一本理科书经常有100至400幅插图,读者打开书,第一眼印象定是插图的优劣.插图的准确、清晰、美观将有利于增强图书对读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插图,是书籍、报纸杂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作用,鲁迅先生曾讲过:“书籍的插图,原意在装饰书藉,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在九十年代的今天,随着读者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和对艺术的空前需求,报纸的文图并茂就更显得重要了。  相似文献   

12.
审读插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地质出版社晨曦插图是科技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插图不仅形式美观、简洁,易于读者理解,而且可以表述出文字难以阐述清楚的问题、正确地运用插图和选择图面内容,使图面内容及形式无误,是一件需要作者和编辑认真对待的事情。下面仅以我做编...  相似文献   

13.
正所谓插图,也称插画,是指插附在书籍、报刊或文字中的图画。可以是线描图,也可是着色图。既具有对书籍内容上的从属性,又具有相对的艺术上的独立性。这种配合文字的附图,对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具有艺术解释、审美欣赏或补充说明的作用。自古以来,插图就是我国书籍形态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宋元以降印刷出版的书册,多有引人入胜的插图和与之相得益彰的整体版式设计,令人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1980,(3)
图书,顾名思义就是有图之书。图,就是书中的插图。书中有插图,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清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过:“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惰书经籍志》礼类有《周官礼图》十四卷。”可见,那时虽然沒有发明印刷术,但给书籍插图,已开了先例。印刷术盛行后,书中有图更为多见。在敦煌石窟发现的《金刚经》,是唐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所刊,卷首就有一幅精美的佛说法图。到了宋、明,绘图书籍更盛,水平也更高了,如《三国演义》的附图达二百四十幅之多。清代也有《避暑山庄图咏》以  相似文献   

15.
文学书籍的插图是对作品的一种形象而生动的注解,对理解作品很有帮助,使书中主人翁和特定的境物给人留下的印象更突出,更鲜明,更深刻。 可是,从70年代末期开始,插图在文学书籍中就越来越少了,现在更是少见,可以说几乎绝迹了。一本书从头到尾厚厚的几百页,全是文字,硬塞给读者一份沉闷,一份压力,减弱了读书应有的那种愉悦,那种享受,客观上影响了阅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郭孟春 《中国出版》2012,(18):56-59
晚明时期是古典插图本图书的极盛时代,涵盖之广、为数之巨、题材之丰、形式之全、刻印之工均堪称空前,并形成了众多流派;插图从叙事性到装饰性、审美性,具备了导读和传播功能,成为晚明书籍传播的一个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出版界出现了一场持续不断的“图片”热潮,有人称之为“读图时代”。进入21世纪,这股热潮不但没有退缩的迹象,反而大举挺进学术书籍领域,并且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如果说通俗读物里出现大量图片并不奇怪的话,一向属于精英知识分子阅读对象的学术书籍也出现图片热就有些耐人寻味了。笔者认为,学术书籍插图热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特定的时代需求、社会背景与历史渊源。它不但是一种对图书概念、图书历史本身的回归,更是一种革新、一种进步,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回归。由于自然科学类书籍必须要使用插…  相似文献   

18.
鲁迅对现代书籍插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对现代书籍插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非常重视书籍插图,对于所编辑出版的图书,总是根据需要想方设法配上精美的插图。鲁迅曾替孙用出版译著《勇敢的约翰》,几经波折,最后决定自己印刷。在给孙用的信中,鲁迅说:“既将自主印刷,则又颇想插以更好的图。” [1]为了得到原书的插图,他一方面要孙用努力寻找;一方面“托在德之友人,转托匈牙利留学生,买一本插画本。” [2]。后来,孙用从匈牙利世界语译者考罗卓那里得到了 12幅彩色壁画复制品,复制品非常漂亮,鲁迅高兴极了,连称:“这《勇敢的约翰》的画像,虽在匈牙利本国,也是并…  相似文献   

19.
徐康在《前尘影录》一文中提及“古人以图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故有“图书”一说。可见插图从来就是书籍的形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浏览古版本书籍,尤以宋元以后印刷出版的书册,均有引人入胜的插图和与之相得益彰的整体版式设计,令人感叹古人通过创造书籍形态去体现书卷美的匠心所在。非常遗憾,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版的书籍除少数精美佳品以外,绝大部分是一成不变的老面孔,许多门类的书籍均  相似文献   

20.
王士勇 《大观周刊》2012,(46):251-251
插图课程涵盖了商品插图、书籍插图、技术插图等门类,经典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因为插图存在时阃久远,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具有文化传承作用,它成为与文字相互依存的传播符号。插图设计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艺术设计教育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艺术设计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创新发展而逐步演进的,而插图课程能够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现设计理念上的突破和革新。两者有着同样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