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西安事变中,全国人民对事变的态度是不一样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三类群众团体对西安事变存在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们各自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是西安事变的人质,同时也是事变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对事变的解决起着决定性作用。西安事变的顺利解决具有历史必然性,当时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且大部分民众将救国的希冀寄托在以蒋为核心的南京政府上,因而希望维护现存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西安事变得以和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孔祥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在西安事变期间,他代理行政院长,参与国民党中央关于处理事变的每一重要方针的策划与制定。他的态度,对于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起着相当的作用。认真分析孔祥熙在事变期间的言行,对了解国民党政府所采取的方针,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西安事变后的宁、青、新地方实力派赵晓燕1936年12月12日在百安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事变。全国舆论为之哗然。对于这个突发事件,国民党内部的各地方实力派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出发,态度迥异,对张杨的举动或褒或贬.那么,宁、青、新地方实力派的态度如何呢?他们采取...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关键环节。纵观西安事变的发生到和平解决的整个过程,虽然是由很多复杂的因素促成的,但是其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张学良的联共抗日主张是西安事变发起的思想基础;张学良精心策划和准备使得西安事变得以按预期目标发生;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今年十二月十二日是西安事变五十周年,当年我党科学地分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经过反复研究和慎重考虑,独立自主地作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战,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一书中,却说什么在事变发生后,张学良曾急电中国共产党,请求协助解决捉蒋的善后事宜,而“中共中央负责人,没有一个想到西安事变.以和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国际因素 ,美、英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 ,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主张国共两党和解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日本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阴谋 ,从反面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8.
1935年5月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日亲善”的烟幕下,策划并制造了一系列侵略事件,由此导致华北事变的发生。此时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可是,国民党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仍在继续;对内“剿共”消除异已的方针仍在坚持;对抗日救亡运动的压制也未放松。国难日亟,国统区知识分子与其他各界一起掀起了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抗日救亡浪潮。在这一伟大的实践中,他们均鲜明地表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以下笔者就对华北事变至“七七”事变这一时期国统区的左、中、右三类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9.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爆发了震凉中外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带领中共代表团赴西安,他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终于完成了第二次国共和作.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国际因素,美、英等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苏联和共产国际也主张国共两党和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武力解决西安事变的阴谋,从反面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国共两党重新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最初中共内部就如何处置蒋介石、事变如何解决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因此事变最终的和平解决经历了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西安事变爆发后,地方军阀出自不同的目的,纷纷表明了自己对事变的态度,成为影响事变发展的重要力量.阎锡山作为当时最有实力的地方军阀之一,对事变尤为关注,并欲借之以达到个人目的.但因种种原因,最终未能如愿.  相似文献   

13.
杨虎城在西安事变最初就有捉蒋后放蒋的思想。他在事变“善后处理”中时而主战,时而主和,能始终把握既定方向,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军政措施,促使陕甘善后循政治途径解决,避免了新内战的爆发,最终成功地巩固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4.
发生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在当时极其紧张和复杂的局势中,能顺利得以和平解决,是多种合力与诸多因素造成的.文章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得出了比较符合历史实情的科学答案.  相似文献   

15.
叶剑英在西安事变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充当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在西安事变前,叶剑英在东北军、西北军中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而后,他又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事变中,“云南王”龙云由短暂的观望到反对张杨而拥护中央;由主张武力进攻到军事政治并用;并劝告杨虎城接受陕甘军事善后方案,建议南京勿对西安用兵。龙云的上述做法促进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相似文献   

17.
论西路军失败与战略决策失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路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略决策失误造成的,首先是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决策失误,其次是西渡黄河后对其战略使命的一系列决策失误,再次是在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后出现的保守,西路军因此不仅未能完成打通国际的重大任务,反而兵败祁连,造成千古遗恨。  相似文献   

18.
在“西安事变”中,何应钦扮演了什么角色,学术界认识不一。多数人认为何应钦此举名为“救蒋”,实则“杀蒋自为”。然而,细考历史,并非如此。实际上,武力讨伐政策不仅有出于营救蒋介石出险的主要意图,也有借机剪除异己、消灭中共的现实考虑。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从西安事变全过程看,蒋介石获释回宁是和平解决事变的一个关键环节,把它作为事变最后和平解决的标志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20.
1936年发生的西安事变,由于国民党封锁了消息,全国民众并不知情。范长江“冒险尝试”到达西安,与杨虎城、周恩来等人会面了解事变真相,并到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领导人见面,进一步了解中共的政治主张,通过《大公报》把事变真相告诉了全国人民,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迅速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