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始终贯穿于整个历史课程。近几年的高考对家国情怀的考查是非常频繁的,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开放性试题都有涉及。对此,教师要围绕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练与考中,升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许岩 《教学随笔》2022,(3):41-43
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具备的,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对家国情怀的继承和弘扬是必不可少的.初中语文教学承担着主要的文化继承和弘扬的责任,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更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文从家国教育的意义出发,对家国情怀角度下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初中古诗词教学提...  相似文献   

3.
    
我,一个住宿生最牵挂的是什么?是令人魂牵梦萦的家。家是个寄托人的童年梦想的地方,是个玩累了可以休息的地方,是个下大雨可以随时避风挡雨的地方,是个受了委屈可以诉苦的地方。现在,我离开了家,更加觉得家是那么的可爱,那么的温暖,那么的令人难以割舍。[主编评点]对家的思念,也是同学们常会碰到的题材。可是不少同学都感到没有什么好写,因为太熟悉而司空见惯了。本文作者在习作的开头对家作了一番议论抒情,接着便写了一件有趣的事———因为想家而搞错了日期。相信大家读后都会莞尔一笑,并感受到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但同学们要思考的是,这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自教科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理解"抽噎"、"清澈"、"安居乐业"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地球的生态环境已被严重破坏,要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教学难点:理解"鸟儿是人类生存的保证"及"相信人类会给我们一个绿色的家"的含义。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读题质疑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能说说你对家的感受吗?(学生畅所欲言)我们的家温暖、安稳,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感觉特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我们今天要认识课文中的主人公却为了家而烦  相似文献   

5.
伴随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也在持续推进,该阶段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意识、形成正确学习习惯和提升综合能力高度重视,并且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中,家庭与学校都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家校双方建立联合关系,不仅对整合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空间十分有利,也能全面实现引领小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目标。为此,薄弱学校的数学教师应在学校协助下不断创新家校联合渠道与方式,以确保日常教学中,家校合力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家校联合对小学数学教与学的重要意义、现存教学问题以及实现高效教与学的具体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使学生经历、体验到美好生活,体验到周围的和谐协调,体验和经历人人平等,人人可爱,这才是我们塑造人才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渗透目标强化训练———《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酒泉市北关小学王秀芳渗透目标强化训练———《可爱的草塘》教学设计□酒泉市北关小学王秀芳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注意在教学中要时...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89):130-131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核心素养培育有利于高中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素养。笔者通过论述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培育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发展,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培养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家庭与学校共同育人是时代之需,育人之要。但在农村小学,家校共育仍然低效,很多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共育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育人效果。并且,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家校共育机制存在缺乏动力、家长被动参与、育人工作滞后、培训边缘化等问题。这与当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不相符。本文从三个方面明晰家校共育的功能定位,并对家校共育机制优化提出四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是针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展开教学,是学生形成历史学习方法,培养历史情感的重要阶段。“家国情怀”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中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新时代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认识到家国情怀在科学知识教学,在学生德育培养上的作用和价值,将家国情怀的教育融入到每一堂课中,结合于每一个初中历史知识点上。本文基于对家国情怀的认知,深入研究初中历史各阶段的教学,探索如何在导入、问题设计,以及历史资料渗透等教学过程中,展开家国情怀培养教学。  相似文献   

11.
王蕾 《小学教学研究》2023,(10):18-19+25
家国情怀是与家和国相关的情感,是一种朴素的希望与寄托,是一种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归属感与自豪感。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及奠基作用为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提供了可能性。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增强教师的家国情怀意识,深化教师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其次要引领学生在文本语境中涵养家国情怀,在言语情境中浸润家国情怀,在语言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周进珍 《教育与职业》2007,(20):139-140
高校写作要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必须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面对学生生命体验的缺失这一写作教学的困境,加强学生生命体验,是写作教学的必然.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用人文关怀启迪学生,为学生搭建增强生命体验的平台,并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设定生命体验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我国历史科目的教学目标已经成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中的核心素养里,家国情怀展现了对价值的追求。形成良好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实现党和政府对教育提出的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形成较好的国家认同心理以及社会责任感等等。因此,本文对家国情怀的内涵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希望可以推动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从而顺利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才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小学生智力有高低,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都有自我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因才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可行性,不求“齐步走”所谓可行性是针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恰当地制定教学目标,既不能偏高,又不能偏低。目标偏高,学生接受不了,容易丧失学习信心;目标偏…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担,而大量的家书史料都表达了书写者对家对国的强烈感情.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家书史料,有利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渲染时代感的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走进历史人物的真实内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16.
家国情怀作为当今社会中每一个合格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是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的根本任务,更是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核心价值观念培育的重要基础,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分析课堂内容,结合地理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设计,将地理学科所具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在地理教学中深挖教材内的家国情怀因素,将生活实际作为地理教学的切入点,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家国情怀产生深刻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将家国情怀有效地渗入到地理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7.
心理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形态,不仅要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如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要求,更要凸显自身特色——以体验为主.这种体验包括心理游戏、故事、视频、情景案例及绘画等形式.无论选择何种形式,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认知、提升.然而,在实践中,心理活动课对体验环节的设置与把握不够合理,容易出现学生体验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张红萍 《考试周刊》2012,(65):54-55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在这个理论的启示下,中职校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学习者己有的水平进行,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最近,有一种意念非常激情地撞击着我的心灵,这就是"回家"。家——人生旅途的出发点,也是人生旅途的归宿。从家出发,旅途中,体验自由和快乐,体验独立和创造,也体验着对家的眷恋和回归的急切。回家之路,是成功之路,幸福之路。其实  相似文献   

20.
目前学生大多生活在421结构家庭,在享受父母呵护、家庭温暖的同时,关爱、孝敬父母是他们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吴丕敏同志教学该部分内容时,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将甲骨文、金文、英文对家的解释引入课堂,从本源上让学生了解家的含义、来由与要求;在欣赏歌曲和活动体验中,让学生体会为人父母的不易与艰辛;引用《论语》解读孝敬。最后,对教学环节等作了回观性、升华性反思。整个教学设计结构完整、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尤其是反思鞭辟入里,值得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