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如何提高跳远的助跑效果,笔者认为主要应从确定助跑距离、提高助跑速度、提高助跑准确性三方面着手。 一、如何确定助跑距离 助跑距离过长,运动员在踏跳前很远的地方过早达到最高速;如果助跑距离过短,运动员又难以在起跳前达到最高速。而起跳前速度提高0.1米/秒,跳远成绩就可提高1%-2%.助跑距离需要多长多短,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以我校两名运动员秦国华和王晓玥为例:她们的助跑步数分别为18步和16步。她俩的百米成绩分别为12"9和13"6。两队员身材不高(分别为1.60米和1.61米),但助跑节奏快。现将她们助跑的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2.
发展速度耐力,提高跑的速度,在 这样的基础上培养和完善快速的、准确的、有信心的、稳定的助跑,这是各个跳跃项目助跑的训练任务。 一、非全程助跑距离的确定 在训练中,确定非全程助跑的距离时,可按助跑一步等于走两步的方法计算确定。一般认为,8步助跑为短助跑(跳高运动员3~5步),10~14步助跑(跳高运动员5~8步)为中助跑,16~20步助跑(跳高运动员8~12步)为全程助跑。训练中,特别是在比赛时,确定全程助跑距离时,必须利用卷尺进行丈量。 (一)结合各种跑段进行练习 在助跑的训练中要合理的把各种跑段结合起来进行练习。例如:  相似文献   

3.
跳远助跑具有双重任务,第一是发挥最大速度,第二是准确踏上起跳板,且要尽量减少起跳损失距离。跳远助跑的稳定性是取得较好成绩的根本保证。在比赛中,有经验的运动员会根据风向、天气等因素适当调整自己的助跑距离、助跑节奏,并且能够稳定地发挥助跑速度,这是成熟运动员的重要标志。本人经过数年的教学和训练,总结出一些适合业余跳远运动员助跑稳定性的方法,以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三级跳远助跑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助跑的方法有三种:(1)逐渐加速法,这种助跑方式由于是逐渐加速,有助于减少助跑开始阶段的紧张程度,便于发挥运动员速度。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跑速发挥较晚的运动员;(2)积极加速法,运动员采用站立式或行进间起动方式,要求在助跑的开始几步加快步频,增大步幅,其特点是助跑距离较短,要求在较短的助跑距离上尽可能地发挥助跑速度。  相似文献   

5.
助跑是跳远技术的基础,助跑获得的水平速度对跳远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运动员在起跳前总是尽力获得水平速度。80年代以来,有关跳远助跑技术的理论较多地强调采用可控速度完成助跑,近年来随着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助跑技术又有进展。目前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最后几步助跑采用继续加速的方法,上板时达到最高助跑速度。如著名运动员鲍威尔。最后5米的助跑速度达到10.94米/秒。刘易斯最后5米的速度达到11.26米/秒。1 助跑的技术与距离运动员为了打破静止状态、进入运动状态而采用助跑技术来获得水平速度。因为路程是速度…  相似文献   

6.
现代跳远技术,可分为五个有效部分进行分析,即助跑、预备起跳、起跳、腾空和落地。 一、助跑 毫无例外,快速而有效的助跑是运动员取得最佳成绩的必备条件,因此,助跑能力方面的训练在跳远技术的练习中应占有很大的比重。 助跑距离的长短(30—50m),要取决于运动员加速度的能力(根据运动员所具备的力量、速度)及训练条件。世界水  相似文献   

7.
男子标枪运动员张连标投掷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张连标掷标枪技术的分析,从助跑距离、助跑速度的变化以及最后用力过程中身体重心速度、标枪速度和运动员身体姿势角等变量,揭示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离地距离、腾空距离及着地距离的研究,认为运动员助跑最后三步步长结构对助跑水平速度、身体重心高度以及起跳效果都有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最后两步步长构成具有不合理性;倒数第二步着地距离过大,最后一步着地距离偏小。前者造成倒数第二步重心高度下降过多、最后一步减速严重、踏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偏低,后者造成起跳过程中垂直作功距离偏短、腾起垂直分速度及腾起角偏低。  相似文献   

9.
撑竿跳高不同于其他跳跃类项目,最大的区别在于撑竿跳高需要持竿助跑,运动员不但要获得尽可能大的水平速度,还要使降竿与助跑协调配合。正确的持竿助跑技术,不仅是为了提高绝对速度,对于运动员来说,好的助跑技术是正确起跳的基础。持竿助跑距离主要取决于利用速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跳远的助跑     
作者在本文中论述了关于跳远助跑的距离、加速、最后几步的节奏以及提高助跑步点的准确性和提高助跑速度的方法。对奥运会和欧洲锦标赛跳远的情况分析表明:助跑的距离趋向加长。那些力图在起跳前达到最高速度的优秀运动员都采用了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在现代背越式跳高技术中,助跑速度的快慢对运动成绩起着重要作用,助跑距离长、速度快是很多优秀跳高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之一。我国著名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就以助跑速度快、“进攻性”强而著称。电影胶片的分析结果表明,他在临近起跳时的助跑速度可达8米/秒以上。这一速度上的优势帮助他创造了世界记录。他的教练胡鸿飞曾提出“以速度为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光电测速的方法,对我国64名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最后10米分段速度进行了测量和研究,探讨了我国该项男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成绩的关系、不同级别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水平,并对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进行了比较,建立了我国该项男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成绩的模式表。  相似文献   

13.
跳远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四个技术部分组成,其中助跑技术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衡量助跑技术的标准包括助跑速度、助跑节奏和助跑准确性等,而助跑准确性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运动员跳远水平的发挥。由于目前高水平的跳远运动员助跑距离加长,助跑速度更快,助跑步数多,极易造成起跳犯规现象。加之比赛环境的变化,比赛竞争的激烈性,助跑准确率成为跳远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障碍。本文运用观察和数理统计法对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跳远比赛的37名运动员(男19名、女18名)助跑犯规情况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远技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世界男子跳远运动的现状,对当今世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概括地总结和分析,得出现代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技术有助跑距离进一步延长,助跑速度进一步加快,攻板阶段步频进一步加快,合理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起跳速度快,摆动作用更为突出,起跳蹬伸时机早,适宜的腾起角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跳远助跑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采用光电测速的方法,对我国133名一级以上男女跳远运动员的助跑最后10米分段速度进行了长期的测量和研究,探讨了我国男女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成绩的关系、不同级别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水平,并对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助跑速度和若干问题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建立了我国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与成绩的模式表。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世界男子跳远运动的现状,对当今世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概括地总结和分析,得出现代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技术有助跑距离进一步延长,助跑速度进一步加快,攻板阶段步频进一步加快,合理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起跳速度快,摆动作用更为突出,起跳蹬伸时机早,适宜的腾起角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对影响跳远助跑起跳准确性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小源 《体育科技》2007,28(3):31-34
当代跳远技术对助跑提出的要求很高,不仅距离长、速度高,而且对助跑技术的结构及节奏稳定性要求也很高.助跑是跳远的前提,没有准确的助跑,跳远技术再好也没有成绩,助跑的节奏稳定性已是当前跳远运动员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保证,分析影响准确性的因素为提高准确性提出了参考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助跑速度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采用SCL—Ⅰ型运动测速雷达仪,对我国10名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进行了比赛现场测试。共获有用助跑速度曲线44条,数据280多个。经整理分析得出: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曲线类型可分为尖峰型和平台型、助跑的加速度方式有“速升”和“缓升”两种。不同运动员应选择适合自身特点,能充分发挥速度能力的助跑形式。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世界男子跳远运动的现状,对当今世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概括地总结和分析,得出现代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技术有助跑距离进一步延长,助跑速度进一步加快,攻板阶段步频进一步加快。合理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起跳速度快,摆动作用更为突出,起跳蹬伸时机早,适宜的腾起角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助跑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青少年跳远运动员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速度素质,但是由于助跑节奏不稳定,利用速度能力差,踏板不准确而影响起跳的人占相当大的比重。因而应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运动员正确的助跑技术与稳定的助跑节奏。另外,青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高,大脑皮层兴奋性占优势,身体在结构和机能上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具备掌握正确的助跑技术与节奏的先决条件。 二、正确的助跑节奏 优秀跳远运动员虽然在助跑距离、起动方式、加速形式等方面存有差异,但最后几步助跑节奏是基本相似的,即最后几步速率稳步提高,加快速度是在保持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