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笔者跟随教研室领导到某中学调研,听了一节语文复习课,激发了很多思考。这节课复习的是初二第三册第三单元(散文单元)。执教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板块,即复习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内容,做阅读练习题。课后座谈时,这位老师问我几个问题:语文复习课应该怎样上?现在的中考阅读是教什么却不考什么,即不考所教的课本内容。那么语文老师应该怎么教?还有必要教课本吗?在工作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都很困惑。据我分析,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怎样通过学习课内文章来指导帮助学生阅读、写作课外同类体裁的文章。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关于"教研写"的培训中,有三位老师上了同课异构"九色鹿"。在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之后,都有一个关于写话的训练。三位老师的写话设计同中存异,异中有同。这使我不禁思考:语文课堂的练笔究竟该如何设计?究竟指向何方呢?  相似文献   

3.
钱玮 《广西教育》2013,(13):42-42
笔者听过吉春亚老师上的《两兄弟》一课,感触颇深。吉老师先介绍了文章的作者,然后便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快乐的阅读之旅。一、训练倾听和概括的能力吉老师亲切地对孩子们说:"我来读第一段话,考查你们的听力。"学生一下子静下来,专注地倾听着。吉老师读完后,  相似文献   

4.
<正>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背第九课,真是好险啊。老师一进教室就说:"同学们,我现在来检查背第九课课文的情况。"我听到这话,心里一紧:呀,这可怎么办?第九课的第四段我还不会  相似文献   

5.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朱楚妍同学"还有"这个词读得好,换气时,语气也调整得轻快了.有的说:老师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最后四个字一日气读出来,读得好.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我情不自禁地带头鼓掌.  相似文献   

6.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春联》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春联讲究对仗这一特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不容易掌握这一点。幸好案头有一本丁慈矿老师的《小学对课》,于是便有了一个想法:我何不借着这块"他山石",给自己的教学内容来个"点石成金"?——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课外延伸,让有关春联的趣味知识逐步进入学生的视野,在不断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逐步实现教学目标。于是,我做了如下教学尝试。引趣: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认真预习不仅能为课堂学习做好思想准备,而且能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 我在一年前接手小学四年级的一个班,听原来的班主任说这个班的学生基础好,学习习惯也比较好.于是,教学第一课《观潮》前,我兴致勃勃地布置了一项作业——预习,哪知我刚刚在黑板上写完"作业:预习第一课",就有一位学生问:"老师,就这一题?"我随口应道:"是啊."随即就有几个学生欢呼起来:"耶!容易!"我写上了预习要求后就满心欢喜地下课了.第二天上课,我直接进入交流展示的环节,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想针对学生的学案来调控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黄良春 《教育文汇》2012,(11):44-44
这一天是学校的公开教学日王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四年级数学研讨课。他的教学内容是让同学们计算一道除法算式题。王老师让A同学口述,他一边板书计算过程一边问:"有没有其它答案?"B同学立即举手说:"老师,我有不同的答案。"B同学在叙述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简单的减法错误。这样的错误虽然在四年级学生中极为少见,但王老师仍语气平和地说:"你又粗心  相似文献   

9.
<正>记得前几年的一次全市教师上课比赛中,江西吉安县幼儿园老师上的一节语言课绘本阅读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是一个充满了爱意和童趣的故事。在教学中,老师先阅读小兔子对妈妈说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然后,师生共同阅读兔妈妈的话:"我爱你有这么多。"在此基础上,教师用肢体语言读第二段兔妈妈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高就有多爱你!"孩子用同样方法阅读小兔子的话:"我的手举得有多  相似文献   

10.
适合年级四年级。教学理念导读课一般是在学生阅读这本书之前进行的。导读课有别于单纯意义上的"推荐课"。推荐主要是单向的信息输出,而导读是分享与引领。所以导读课并非一味地让学生听老师讲,而是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真正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导读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对读物产生亲近感,引发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1.
<正>2012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颁奖大会上,举办了首届华东地区"苏派"教学高层论坛系列活动,笔者有幸参加并应邀主持数学论坛,有机会听了四节华东地区的名师同题课《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收获很大,下面就罗鸣亮老师和李桂芳老师分别执教的这两节四年级数学课,谈一些体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是比较难上的课。一方面,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比较抽象枯燥,对于中年级学生来  相似文献   

12.
每年开学,我们都有一个疑问:第一节课上什么?怎么上?许多老师都是习惯性地讲讲对学生的要求等规章制度,或者拿着学生花名册点名。这样一点新意也没有,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虽然学生此时并没有反感你这位老师,但他们也没有要想好好地学好你这科。直到有一天,一位学生跟我讲:朱老师,从你给我们上第一节课开始,我们就非常学这门课,你上课很幽默、很有意思。当时我并没有什么特别感觉,可后来一琢磨:是不是我第一节课上得很成功,深深地吸引住他们了呢?第一堂课怎样上才算成功呢?我个人认为在第一堂  相似文献   

13.
今天是开学的第二天,语文课准备和学生交流昨晚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的收获,下午作文课再写观后感。可刚到办公室,我就听到学生大声喊:"老师,讲台上有四只小猫。"看到孩子们无以言表的喜爱与激动,以及听说要送走时表现的种种不舍,我灵机一动,宣布":下节课我们就来观察它们。"上课了,大家都很兴奋。"同学们,教室里来了四位神秘嘉宾,是谁呢?"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教材每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这两种课文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自读课究竟该怎样上?我想,教读课无非是例子。老师“教”学生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使他们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自读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及课外的同类文章,从而逐步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之以“渔”之后,敢于放手,把读书、质疑、讨论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渔”,把自读课上成名副其实的“自读课”。本着这一目的,我通常用四个步骤来完成一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第一步:通过该单…  相似文献   

15.
庄秋茵 《孩子天地》2016,(4):241-242
好的课堂常规是一节成功课的基础,低年级的孩子特别好动,学生年龄较小,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教学常规尤其重要。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为学生们编了一组儿歌式的课堂口令,来规范学生的课堂常规。一、一号口令:"手背后,坐端正"。当然这其中就包含着课前学习用具要摆放整齐,以及静静的等待老师上课等等。二、当老师准备课堂提问之前,我会给学生一个提示,那就是二号口令:"准备回答问题"。三、低年级教师示范写字是常事,每当这个时候,我通常都是使用三号口令:"我们一起来写字"。四、课上时间长,再加上知识枯燥,会导致孩子们产生课堂疲劳期,所以我的课堂常规口令里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此时我用到的是四号口令;"休息一分钟"。五、语文课上免不了读课文,在齐读或领读时,我们的口令是:"端起书,读一读"。六、课堂上,有时候教师在与学生互动中,气氛异常热烈,孩子们讨论的有点刹不住车的感觉,这个时候的课堂常规更需要老师把握分寸,要做到既不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又让他们及时降温,所以我采用六号口令:"冷静一下"。  相似文献   

16.
上三年级科学<空气有重量吗>一课,在做实验前老师先让学生猜一猜汽球内空气放掉后,汽球与笔帽还能一样重吗?还未等老师说完,智能优势的几个学生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老师,我知道,我来,我来";另一个学生则边举手边忍不住说:"不一样重,汽球会变轻的";而智能劣势的学生还没反应过来.  相似文献   

17.
<正>大多数教师喜欢把习作课和阅读课分开来上,我做过一个实验,同一个班的学生,同样几篇文章,学生学习以前写的和学习过后写的基本没有什么差异。也就是说老师所教授的这几篇文章对学生的习作没有什么影响,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习惯性地把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但是阅读和习作真的能分开吗?读写本来就是一体的,只是侧重点不一样,分开后的教学就是呈现的我刚才举的例子,阅读对孩子的习作帮助甚微。那么今天来讨论一下根据阅读来完  相似文献   

18.
<正>翻看于老师的多部著作,回忆于老师的经典课例,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他的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等课例。在大量的课例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学生的爱,课堂教学的调控、评价,还有他的朗读指导、写字指导和出人意料的简笔画、表演等演示手段。至今为止,我甚至没有看到于老师"纯正"的识字课。顺着这个思路,我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这难道是于老  相似文献   

19.
辩证思维     
<正>哲学课上,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是辩证思维?"老师想了想说:"我先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吧。有两个学生,一个成绩优秀,一个成绩很差。我准备办个补习班,你认为他们谁会来参加补习呢?"学生脱口而出:"当然是那个成绩差的。"老师摇摇头:"不对,是那个成绩优秀的。因为他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差  相似文献   

20.
章右 《教育》2012,(2):38-39
2011年10月24日上午,长春某大学一堂古代汉语课,空旷的教室里稀疏地坐着几个学生——原本30多人的班级,只来了7个人。尴尬的课堂"这课让我怎么上?"授课老师王淑芬抱怨说。课间休息后,又有两名学生悄悄溜走了。王淑芬耐着性子把课讲完,最后不得不使出"杀手锏"——点名。实际上,这一招已用了多次,但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这种现象在大四课堂上并不鲜见。大四的课本来就不多,但有的学生一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