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拟从汉英问候语这个角度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面子理论的应用,发现中西方面子理论在言语式问候语的方式以及体态式问候语方面的应用是相似的,均是为了满足对话双方的积极面子;在言语式问候语的内容和问候语中的称谓语方面的应用则有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中国的面子理论更强调积极面子的满足,以期获得对方的喜爱或赞同,而西方的面子理论更注重消极面子的被保护,即不干扰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问候语是人类交际中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这种看似简单、且已模式化了的言语交际形式富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特性。同时这种交际形式的特殊性在于,其字面意义远不及其表达的情感意义和社会规约意义重要。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对问候语的社会文化阐释的基础上,从共性角度,探讨了英汉问候语的当代变迁和问候语的语用功能,并在最后重点探讨问候语的礼貌等级及其制约因素的关系,认为人们使用不同礼貌等级的问候语是受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交谈者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共同构成了人类的交际行为。与言语行为相比,后者的受重视程度显然不够。从文化差异角度出发,以英国、日本和德国的三部电视剧为研究对象,选取"道歉"这一场景的数据,对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发生比例进行对比,分析文化和非言语行为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非言语行为与言语行为一样,是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的人们非言语行为的不同往往源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教师话语对学生语言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教师话语,主要包括问候语、指令语、反馈与评价三方面。以期通过这三方面的言语功能分析研究,从理论角度揭示当下英语教学中教师话语存在的问题,帮助英语教师调整和规范使用课堂用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国英语教学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语言、思维之间关系密切.不同文化反映出不同的语言,不同语言积淀不同的文化,语言与文化以思维为认知基础,同时制约着人类的思维.言语交际在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也难以摆脱它的影响,无论乏在言语行为中表现的独特思维方式、言语习惯、交际策略,还是言语事件中不同的言语过程和语用特点.以及言语情境的变迁与认知构建等,都给我们对跨文化话语的理解增加了不少的困难.而通过从文化角度对跨文化话语分析中的言语行为、言语事件、言语情景分析,我们可更好地理解跨文化话语.  相似文献   

6.
从语用功能和结构看中英文问候语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的言语行为之一的问候语,在社会语言交际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文中从问候语的功能及结构入手,探讨了英语问候语及中文问候语的异同,以达到和交谈者建立一种融洽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言语幽默是根据特殊语境,利用言语双方对某些词语的字面或语用意义的不同理解而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本文根据语用逻辑学的观点,从语境、预设和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别论述了言语幽默中的逻辑背离及其幽默效应。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的发生是一种个体行为,但任何个体都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独立存在,它必须受到特定文化规约的制约。批评言语行为也不例外。那么,中国特有的文化背景对批评言语行为的发生有何制约作用?这种文化的影响又是如何体现在批评言语行为中的?文章从行为发生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人批评言语行为模式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9.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一种对语言的意义进行研究的理论,其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对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目前大学外语教学现状,从语用学的角度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内涵。作者认为把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提高大学生语用能力及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从而强调了言语行为理论在外语教学,尤其是大学外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告作为一种传达产品信息的应用语言,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广告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和文化的转换.本文分别从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角度分析了广告翻译中的等效与失效,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和语境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语寒暄语的语用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问候语分为狭义问候语与广义问候语两大类,而广义问候语又可细分为招呼语和寒暄语.寒暄语是汉语问候语中最能体现其特色的一类.本文从语用学的理论角度分析汉语寒暄语与语境、合作原则、礼貌原则之间的关系,阐释了寒暄语的独特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袁园 《文教资料》2014,(31):166-168
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视语言的使用视为一种行为,开拓了从行为角度来研究语言的道路。塞尔发展和完善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并且强调语言交流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意向性。 J.Mey提出的语用行为理论把使用语言看作一种交际行为,从情景出发,考察使用者如何达到交际目的。可以说言语行为理论是从微观角度考察人们如何“以言行事”,而语用行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理论或者宏观的人际交往理论。本文试从发展的角度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评述,并试图构建一个更为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语用学为理论基础,从跨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深入分析真实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结果发现,包括因文化习惯、风俗习惯、社会发展情况、意识形态和词义范围产生的语用内涵意义的差异;非自由话题的差异;表面对应而施为用意不同的言语行为;施为用意相同而表达方式不同的言语行为;受母语特定行为影响的不得体的言语行为在内的五个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因素,从而进一步说明熟悉文化和掌握语用规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叶晓敏 《文教资料》2008,(20):37-39
本文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基础对曹禺的戏剧<日出>中人物之问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以期对戏剧中人物关系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传统来看,转喻是一种普遍的修辞手法,而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重新认识了转喻.如今转喻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而被视为一种思维方式.言语行为理论从转喻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在生活中人们使用和理解间接言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原型范畴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施为性言语行为中重要的一种言语行为之一,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并表现出原型结构。试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旨在通过中英文拒绝言语的实例对拒绝言语行为的范畴框架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拒绝言语行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16.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为实现有效的语言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观点出发来对人的语言行为进行解读,将言语本身定义为某种行为的实施,如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等。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言语行为理论的使用策略也不尽相同,只有通过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说话者的语气、内容等多种要素,才能确保语言语用力量的有效传递。本文重点以《红楼梦》中人物对话英译为出发点来进行讨论,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对《红楼梦》中人物对话英译进行研究,从而来提升翻译信息的对称性,实现原意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对中国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语用失误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⑴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⑵贯彻好言语行为与语境理论;⑶尽可能多地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做好中外文化的对比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文化语境下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旨在分析和探讨男女两性所属的文化语境是如何构建的,这一文化语境又是通过何种机制规约了男女两性的言语行为模式的,男女两性言语行为形态上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又会造成怎样的交际冲突。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交际通常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中国和西方在非言语行为上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文化通过不同的手势或动作传达相同的信息,和同一手势或行动在不同的文化中表达不同的意思。本文对比研究了中美两国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非言语交际形式的不同。首先介绍了身势学相关概念,然后从体势、手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触摸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异。从而得出了启示:我们必须注意本土语言和目标语言中非言语行为的差异,并在跨文化交流中加以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对企业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及口号进行分析,力图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理论解释,发掘其使用价值,从而能动地指导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