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沟通,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注重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作用,往往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沟通,以致我们在对学生品德教育等方面走了许多弯路,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带来了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或闲谈中,我们常会听到许多老师说:"学生难管,很伤脑筋"等一些埋怨的话。认真想来,这并不是学生问题,而是我们当老师的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的麻烦。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沟通,对学生品德  相似文献   

2.
正何谓"学生需求"?就是学生在日常教学中的需要和要求。当我们在教改中高呼要改变教学观念时,我觉得我们忽视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方:学生。学生在想什么?他们希望在语文课堂上收获什么?面对问题,我想到了一个名词:学生需求,就是这个名词引发了我对自己工作的反思。在新学期伊始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给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发了这样一份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3.
有一首诗写道:“你播洒一缕阳光,就会收获满天的灿烂/你栽下一棵小苗,就会收获满树阴凉/……你种下一根芒刺,就会得到满地荆棘/你投出一块瓦砾,就会得到满眼废墟……”此诗的言外之意,就是告诉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很多做教师的可能会进一步地分析此诗包含的道理:对学生付出关爱,我们就会得到学生的尊重;给予学生冷落,我们得到的就会是失落。似乎只要老师去关爱学生了,学生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4.
刘敏 《现代教学》2013,(9):45-45
在上《买椟还珠》一课时,我先疏通了一下词句,学生们记得很认真,翻译得也不错。于是,我提问:"这则寓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语文课代表率先举起了手:"告诉我们做事不可舍本逐末。"语文课代表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也许这个问题可以这样结束了,但我觉得不放心,学生们未必理解"舍本逐末"的意思,得让他们说说清楚。于是,我追问:"什么是舍本逐末?在课文中是‘谁’舍本逐末,他‘舍’了什么,‘逐’了什么?"不料一场风波由此而起。小A说:"谁’是指楚国人,他舍弃了成本。"我马上反驳:"可他的匣子卖了珍珠的钱呀!不吃亏!"  相似文献   

5.
沟通,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往往注重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和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作用,往往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沟通、情感沟通,以致我们在对学生品德教育等方面走了许多弯路,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带来了困难.在日常生活中或闲谈中,我们常会听到许多老师说:"学生难管,很伤脑筋"等一些埋怨的话.认真想来,这并不是学生问题,而是我们当老师的缺乏与学生的沟通,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了的麻烦.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们出现错误时,教师马上会说:"你错了,谁来帮助他?"认识论告诉我们,不要急于告诉学生"你错了"。一、认识问题需要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在平时的教学中,大  相似文献   

7.
每年一度的高考,百分之四十的作文,我们作为旁观者,更是一名观察者,同时也是在间接地介入。我们努力、执着地做着这项工作。指南,重在指出一种方向,不讳言,不掩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我们说,或者你们做,让孩子们得到一些什么,并且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叙说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学生本位论"、"生活本源论"、"实践本体论"是生本教育哲学依据,叶圣陶先生强调"群体本位",所有学生应该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强调"学生要自觉做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着想",这就是其"学生本位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正>让学生"会问"这一教育问题常常会被诸多教育同仁所忽视,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这项工作应该从语文教学抓起。现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会问"的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一、关注问题的价值是让学生"会问"的前提中学创新学习教学模式,是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以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课堂"学生立场"的缺失上海师范大学陈隆升博士撰文指出,教师的"学生立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在当代语文课堂恰恰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1]你可以随便翻开教师的教案来  相似文献   

11.
<正>1问题的提出"教学为了谁?教学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教学从哪里出发?"这三个问题是数学教师必须经常思考和回答的,具有不同教学立场的教师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不同的答案表明了不同的态度,这也影响着甚至决定着教学的方式和效果.事实上,教学立场有教师立场和儿童立场之分.教师立场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教学,以"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为教学设计取向,教学过程以教师的行为与思维方式为主,对学生的感  相似文献   

12.
邝金山 《班主任》2011,(10):59-60
开学没多久,我们班就"烦事不断":学校包干区的清洁卫生不能按时完成;学生上劳动课不愿意带劳动工具,碰到粗活重活就互相推脱;有个男生留着染黄的长发,我"软硬兼施",做了大量工作,但他却依然长发飘飘……工作收效甚微,常有束手无策、精疲力竭的挫败之感,倦怠  相似文献   

13.
[教学片断]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兄弟“米、分米、厘米、毫米”。现在,谁能告诉大家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师的“教”提}{J了更高更求。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更多地考虑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知道了什么、该学点什么、该如何去学的问题,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个体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天的学生和我们小时候一样,都会在课堂中度过一天中最为美好的时光;但不一样的是,儿时的我们,课堂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除了学习,我们还有什么呢?今天的学生,课堂之外的精彩实在太多,把心交给课堂的学生越来越少。讨厌课堂,就意味着讨厌教师与讨厌学习;我们不能因此就责备教师,今天的教师可能比我们儿时的教师更具有魅力;只是课堂之外的魅力增长太快了。不管做何解释,所有教师都关心一个问题:学生还有可能回到课堂吗?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教师希望学生回到课堂吗?第二,教师的确在吸引学生回到课堂吗?第三,学生…  相似文献   

16.
一把结实的大锁牢牢地挂在大门上.一把斧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始终无法将它砸开.这时,一把钥匙钻进锁孔,瘦小的身躯只是轻轻一转,大锁却轻而易举地被打开了.斧头很憋屈,不解地问钥匙:"这是为什么?"钥匙说:"因为我读懂了它的心." 课堂上经常有这么一个现象:当教师见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遭遇到不理想的预设效果时,总会埋怨学生笨,不懂老师的心,而不是反过来想一想,自己读懂学生的心了吗?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吗?可能有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自以为是,没能真正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做了十多年的教师,整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忙得不亦乐乎,但对什么是教育,从未做过多思考。随着教改的深入,新课程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重新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才发现整天挂在嘴边的"学生"一词处处透露着玄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的目的又是什么?仔细玩味"学生"这个词语,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启示。学生:从字面上解读"生"字,含义颇多。①陌生,生疏;②生成,创  相似文献   

18.
魏星 《江苏教育》2012,(Z3):24-25
《沙漠中的绿洲》告诉我们:"沙漠"变成"绿洲",需要源源不断的甘泉。那甘泉,就是阿联酋人付出的热情、爱心、智慧、财富等。走进课堂,面对学生,我们要给学生什么呢?在听课的现场,我认真地写下自己的回答:给学生源泉!也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情趣、动力、策略,让学生乐学、会学。查晓芳老师紧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一核心价值,根据第一课时的特点,以学生的"问"为线索设计活  相似文献   

19.
母亲曾经告诉我这样一段话:如果你选择舒坦、安逸的生活,在平地上走一辈子,那你最终依然在平地上,而如果你不畏艰险在高峰上攀行,尽管你只攀援了半步,但你已经站在的平地的高处了。作为教师,我们不光是孩子的老师,还要做孩子的妈妈、做姐姐、做朋友、甚至充当父亲,不仅要用教  相似文献   

20.
正在对"学生立场"的认识、理解、提出和落实中我们常常有这样那样的误读。1.宽泛化。如,迫不及待地把活动"还"给学生,一味跟着学生走,学生想做什么就搞什么活动。表面上满足了学生主动探索和表现的欲望,学生活了,但因为老师缺少对"还"的目的和策略的思考和体悟,活动缺少了教师的有机调节和发展引领,更多情况下是"无效"的活,是"无序"的动。2.散点状。精彩更多出现在研讨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