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利霞 《新疆教育》2012,(14):47-47
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协作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所谓师源性障碍,是指教师的思想观念、社会形象、专业素质、教育行为、职业态度等,对学生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甚至是阻碍作用。其实,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客观存在,不容回避。我们在对贺州市学校的一项调查中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有42%的学生承认在学校有害怕的老师,49%的学生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人们不禁要问:从事着“…  相似文献   

3.
在生理上,几乎所有初中生都心怀一种对自己走向成熟的怕羞感,隐匿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学习上.初中生一般不愿意帮助他人,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在思想上,他们不愿意受他人领导管理;在同学间的交往中,初中生大都存在戒备心理。对初中生的这些“隐私”心理,需要老师积极加以引导教育。在做工作时,首先要注意与学生心灵相通,无话不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向和存在问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是中学里的后进生,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的诸多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促使后进生转化,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在生理上,几乎所有初中生都心怀一种对自己走向成熟的怕羞感,隐匿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学习上.初中生一般不愿意帮助他人,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在思想上,他们不愿意受他人领导管理;在同学间的交往中,初中生大都存在戒备心理。对初中生的这些“隐私”心理,需要老师积极加以引导教育。在做工作时,首先要注意与学生心灵相通,无话不谈,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向和存在问  相似文献   

6.
詹少玲 《考试周刊》2012,(92):173-174
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转化后进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心理障碍是影响后进生转化的重要原因.排除了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可以让教育更加有效、公平、和谐。驱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使闪光点得到充分展现;打消他们的戒备心理、逆反心理,让他们与整个环境融洽;排除他们的厌学心理.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更要帮助他们勇敢地破除惰性心理.保持奋发向上的动力。只有心灵的通明,才能真正迎来后进生的光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主要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特殊教育对象是有身心缺陷的孩子,大部分学生因为身有残疾而存在心理障碍。形成原因很多,如身心缺陷、从小懒散、家长溺爱、基础差,诸多因素中,心理障碍是重要因素之一,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因此要促使学生转化,使他们接受教育,就得千方百计排除各种心理障碍,这  相似文献   

8.
1.创设氛围。树立信心,体验自我实现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信心是学习成功的基石。教师要重视帮助学生克服信心不足的心理障碍,重新认识自我价值。抛弃退缩、害怕、胆怯心理,确立进取精神。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创设新颖别致、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觉得学习英语有趣,以引发出学习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9.
要大面积地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关键的一环是要提高成绩差的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就首先要克服他们的害怕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1.认真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新课的基础。如果不进行预习,学生上课就会心中无数。特别是当前许多老师都在改革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方法,课堂上经常进行一些启发性的提问。而成绩差的学生就怕老师问到自己,大脑始终处于紧张而不是兴奋状态。当然以前也强调预习,但大都不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类学生往往象看小人书一样看一遍而又不得要领。因此,我就在具体指导上下功夫,给他们规定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全面实施,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着力于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一、交流情感,奉献爱心,克服冷漠消极心理冷漠消极是学生中常见的不良心理表现,有这种心理障碍的学生往往心理封闭,沉默寡言、他们或因缺少家庭温暖而沉闷,或因学习较差而消极。了解情况后,我满腔热情地关心他们,主动与他们交流思想,帮助他们克服心理…  相似文献   

11.
心理障碍是指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它是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而聋哑学生由于听力残疾带来的认知困难,常使他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偏见,更易造成心理障碍,且不易克服。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如果不及时、不得当,许多刺激都可能使他们产生心理变异,造成行为异常,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一、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心理在教学中,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做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塑造正确的英语学习心理。这样无论对教还是学都是十分有益的。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给学生必要的鼓励,使他们树立起必胜信心。第一节英语课老师要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冰上课心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博 《华章》2009,(10)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上好速度滑冰课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克服心理障碍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要想上好速度滑冰课,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帮助、引导他们有效排除心理障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是21世纪的新主人。我们要重视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素质教育 ,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因素的侵袭 ,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性 ,促进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成长 ,发展各方面能力 ,克服在学习中为人处事的心理障碍 ,从而健全人格 ,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 ,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了更好地在小学生中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矫正其不良心理行为和不健康的心理状况 ,必须加强调查研究 ,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从而有的放矢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前段时间 ,我校在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的支持和指导下 ,…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东部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我校的插班生也越来越多。这些被分到各年级各班的学生,往往因为刚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没有一个朋友,不熟悉周围的一切而沉默、不安,因而处于这段时期的学生存在着一定心理障碍和学习障碍。他们对新环境存在着戒备和不信任的心理,有时会有过激反应。因此,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后进生,主要指在德业和学业两方面都存在着相当问题的学生。这些问题一般来讲,最初的形成原因往往和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心理障碍有着直接的关系,如过早失去家庭温暖所烙下的自卑感、缺乏安全感的戒备心理、逆反心理、长期的消极和失落感以及厌学心理等。学生过早地失去了成长所需的良好心理环境,具体到教育上,这些孩子比他们身边的同龄人缺乏接受教育、参与教学、接受评价的种种必要因素,也因此,对他们的教育显得尤为困难。他们虽然在班级中为数不多,但影响不小;经常违反或者破坏学习纪律,消耗了老师们大量的精力;情节严重的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因此,矫正这些学生的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他们的前途,而且影响到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的最大遗憾,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没有色彩,没有生机,唯独老师、家长是他们的影子,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宣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动辄被咎的痛苦,故初中作文教学的关键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机,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乐于表达时,就会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现有知识努力成文。那么,如何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呢?一、消除害怕心理,培养自信心害怕作文,是作文能力差的学生固有的一种心理障碍。造成这种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还是“作文难”。为此,首先是…  相似文献   

18.
通过赞美、欣赏及鼓励的手段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这样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放松学生的心理戒备,从而老师得到信赖,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而且增强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事实上,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时候老师的赏识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着学生的整个身心,使学生变得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19.
陈鸿 《新课程研究》2009,(10):160-16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但是提起语文学习,很多小学生都会有一种共同的心理——害怕老师布置写作文。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一切教育的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达成预期效果,要想使作文教学有成效,首要问题就是要帮助学生攻克这道心理障碍,培养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一、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指个性心理和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也就是说,个体心理具有平稳的,良好的状态,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身体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并具有良好的功能状态。开展体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指体育教学活动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提高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充分发挥体育修心养性特殊作用并加以拓展,协作学生开发心理潜能,渗透以认知,个性心理、心理品质、情绪情感、心理适应为主的教育,指导与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