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解释的现象还不少。考试时,有的教师对词语解释的要求也过死。这种情况值得研究。我们知道,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词语教学是讲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词义教学又是重要的一环。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义,就无法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掌握词义又是一件很细致的事情。解释词语要力求简明而确切,不要用学生不懂的词语去解释词语。有的老师习惯于把需  相似文献   

2.
一、不能将词语解释囫囵照搬,要解透解活,结合课文、结合其它例句进行解释。最有效的办法是将课文中的某词换上另一个同义词,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通过比较掌握词语的意义。许多教师将课本上面的或参考书上的词语搬到黑板上,学生又把它搬到笔记本上,读一读、背一背就算完事。这种作法是不妥的,学生很快就会将绝大部分内容忘记,即使没有忘记也用不上。时代不同了,老师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聪明,相信他们的经验,他们遇到问题也会自觉地反思、联想,或者请教同伴或长辈,不要低估学生而把简单的词语反复解释。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往往会通过查字典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方法固然好,但课文中的大多数词语,只要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就能解释清楚,而且比生搬字典上的解释,更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  相似文献   

4.
张瑾 《湖南教育》2004,(5):30-30
变“理解下面词语”为“通过不同方式来理解你不理解的词语”。“理解下面词语”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文中教师认为学生需要理解的词语让学生进行理解。而“通过不同方式理解课文中你不理解的词语”,首先在对词语的选择上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词语选择,就满足了因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其二,对词语理解的方式也多样化。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直接问老师、问同学等,都能达到理解目的。其三,对词语解释的方式也多样化了。学生根据自身体验来解释,如用词语造句,找出该词语的近义词或者反义词,用手势、动作来解释等。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文的注释文字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对正确有效地解读课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词语注释藏玄机在长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词语注释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词语解释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弄清楚词语的基本义,进行字词意思的记忆,完成字词积累的基础上,可以归纳掌握一些词语的用法和词语的解释方法。如:在多音字的辨识中,要知道"以义辨音";在合成词的解释中,可以将单音节词解释成双音节词;可以分清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归纳出修饰性词语的解词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给学生讲解"纷纷扬扬"这个词语,是结合课文的解读进行的。这样做,通过对这个词语的解释,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反之,通过课文,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这个词语。这样讲解词语,使词语的教学和课文的解读相得益彰。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个词语,在解读课文之后,安排学生用"纷纷扬扬"作口头造句。具体要求是:第一,开动脑筋,打开思路,想想哪些事物可以  相似文献   

7.
在目前的语文课中,有些教师仍把词语教学单纯当作为讲读课文扫除障碍的一种手段,常常在讲读课文前摘出生词单独解释。解释时又往往是依照字典、词典的定义,领着学生在概念上兜圈子。这种以词解词的死板方法,既不具体、生动,又不便于启发学生理解掌握词义,而且很容易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坏习惯。那么,词语教学怎样搞效果会好一些呢?结合过去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 讲解词语,不但要注意生词,还必须同时注意熟词。这里所说的熟词,是指学生虽然略解词义,但运用起来容易出错的词语;在课文中有特殊意义、用法或起关键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运用电教媒体,直观形象,化难为易对于朝鲜族学生来讲,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有些词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文后面"词语库"中的解释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但有些词语只是直译过去的,学生根本不理解,这时,运用电教媒体,便可以使这类问题迎刃而解。在学习《丑小鸭》一课时,文中的"篱笆"一词,学生比较陌生,解释起来又比较耽误时间,这时,只要运用Power Point中的"超链接"功能,在词语上链接一张篱笆图片,学生一看就会明白,  相似文献   

9.
讲解词语,重要的是要把词语的含义讲准确,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词语用法的基础。所谓把词语讲准确,就是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讲清讲准词语在具体课文里的真正含义,让学生对这个词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都有正确的理解。在学生的作业中,由于他们对词义理解片面而造成词语运用上的毛病并不是少见的。譬如,我在学生的作业中看到这样的句子:“天汾小学是举世闻名的。”“下课了,老师溜出教室。”显然,句中“举世闻名”、“溜”两词都用错了。“举世闻名”就是名闻全世界,用它来说明—个小学是大词小用;“溜”,是偷偷地跑开的意思,含有贬义,用它来说明老师走出教室就不恰当。学生这种运用词语的毛病,是与教师没有真正讲清楚这些词语的意思有关的。怎样把词语讲解准确呢?我认为,认真备课,教师先弄懂课文里词语的含义,是讲清讲准词语的先决条件。在备课时,教学参考书上的词语解释可以参考,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因为在一篇课文里,  相似文献   

10.
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而这些词语也往往成为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内涵的绊脚石。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背诵一些抽象的词语解释条文,或机械地解释词义,往往使学生一知半解;或机械地人云亦云.并不能真正懂得词语的意思,更不能领悟到这些词语在文中所起的表达作用。下面,笔者就以几则名师的解词教学片段谈谈他们的解词艺术。  相似文献   

11.
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而这些词语也往往成为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思想内涵的绊脚石。如果让学生一味地背诵一些抽象的词语解释条文.或机械地解释词义.往往使学生一知半解.或机械地师云亦云.并不能真正懂得词语的意思.更不能领悟到这些词语在文中所起的表达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把枯燥的讲解变成有趣的对白呢?  相似文献   

12.
学生纯熟的读写能力的养成,离不开字词句篇的反复练习。语文练习,就是帮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写作,打好读写基础的一项重要训练。近年来,我们加强对学生语文练习的指导,初步摸索出了如下一些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一、抄写词语。每篇课文讲完后,都要求学生抄写该课的词语三至五遍,布置抄写的词语都经过了比较严格的挑选。一般是抄写生字难词,常用的词语,学生容易写错写别的词语,古文中有生命力的词语。一些和课文中的词语在意义上有关连的词语也提出来附抄在后面。如《沁园春·长沙》一课,布置抄写的词语是:沁园春、橘、万山红遍、百舸争流、翔(翱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读通课文是阅读教学的“底线”,那么我认为对文本中出现的词语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底线”中的“底线”,学生如果连课文中出现的词语都不能够准确理解,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也只能是浮光掠影。扎实、灵动而有效的词语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词语的含义,并能丰富文本的内涵,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让语文课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预习课文、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很可能遇到陌生的词语,这就需要教师解释。为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生词,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利用直观教具或借助教师的表情、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如:解释“横断面”时,可以借助黑板画来说明;解释“倾听”一类的词语时可以借助表情、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二、用解释加举例的方法来说明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如:“动员”的一种解释是发动人参加某  相似文献   

15.
包建新 《教学月刊》2003,(10):38-40
在阅读教学中 ,大部分语文教师要在教读一篇课文前做这样一件事 :把课文中重要的或学生陌生的词语列出来 ,进行解释。这就是在扫清阅读障碍。解释的内容一般是音、形、义三方面 ,有时也说说词语的结构、用法或与词语有关的历史掌故等。这些自然都是十分必要的 ,但似乎很少有教师注意到引导学生感悟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质地和芳香 ,尤其是教生字生词时 ,以为把它解释出来 ,在阅读中不成为障碍便足够。其实 ,这样做在很多情况下未能抓住词语教学的最关键因素。还是先从《荷塘月色》中摘取几个例子来说明吧。(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  相似文献   

16.
谢嫦娥 《教师》2011,(6):109-110
当前的词语教学,尤其到了中高年级,往往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些课上甚至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尽管到了中高年级,字音、字形并非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了,但忽略对词义学习,或只是停留在轻描淡写地引导学生读读字典上的解释而已,缺乏对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的开掘,缺乏对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质地和芳香的品味、咀嚼,词语解读是难以在孩子们的心里打下烙印,因此,引发孩子们对课文内涵的深刻感悟。  相似文献   

17.
绘形。有些词语所表现的景物,生活中不常见,教师可通过简笔画,勾勒物体形状,让学生来理解这个词语。如教“帐篷”时,我画了一幅示形图,然后指名来解释词语,学生解释得很好。   绘色。用彩色粉笔简单描绘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景物,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如教“苍”字,我用彩色粉笔画了一棵青松,然后问苍松的“苍”字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出“青色”的意思。   绘景。联系上下文意思设计简笔画,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作用,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如教《咏柳》一诗,我设计了一幅简笔画…  相似文献   

18.
第一部分:词语解释这部分所取词语,均为课文中所有而未作注释者,又是须要理解和掌握的。词语以课文前后为顺序,结合课文复习很方便。  相似文献   

19.
秦惠如 《广西教育》2009,(19):43-43
有些词语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欣赏、品味,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人物心理,并逐渐学会灵活运用词语。  相似文献   

20.
释词六法     
一、演示释词法理解象声词或某些表示动作、神态的词语 ,无需用口头解释或书面解释 ,只需演示一下就行。例如第十册《田忌赛马》中的“目瞪口呆”这个词 ,只要老师当众演示一下 ,学生就知道这个词是“受惊而发愣”的意思 ,然后再多叫几个学生进行演示 ,加深对这个词的理解。这样释词 ,形象生动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看图释词法有些词语可借助课文插图去理解。例如第六册古诗《小儿垂钓》中的“蓬头”、“稚子”、“垂纶”等 ,只要老师指导学生去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学生不难发现 ,“蓬头”指头发散乱 ,“稚子”指小孩 ,“垂纶”指钓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