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必须从实际出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中学校德育衔接的正确发展能够促进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但由于大学和中学的德育建构具有差异性,大学和中学德育的具体工作具有复杂性,因此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必须从实际出发,寻找一条适合各自特点的衔接之路。  相似文献   

2.
大中学德育衔接是我国德育改革发展到现阶段出现的新课题。衔接具有客观必然性,是实现大中学校德育任务,实施大中学校德育内容,大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德育过程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理论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利用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开展学校德育,将成为我们提高德育实效性的一种积极尝试。作为社会学基础理论之一的社会角色理论在大中学校德育实践中有重要应用价值,不仅有助于实现大中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而且有助于实现大中学校德育衔接。社会角色理论应用于大中学校德育实践,有利于实现德育的生活化、提高德育的可操作性、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坚持中学德育的前瞻性,是搞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的重要条件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我国大中宋的德育现状又为其提供了现实依据。因此,我们要采取有力措施,让中学德育发挥其前瞻性。  相似文献   

5.
《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增强《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水平、综合素质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本文就提高《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德育。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渗透德育可从学生的习惯培养、教法改革、网络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7.
刘柏岑 《广西教育》2012,(26):95-95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传统文化》课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传统文化》课上渗透德育,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文道合一,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揭英荣 《成人教育》2013,(3):122-12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一门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课程,如何上好这门课,对学生的成才成长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认清学生的基本特点是上好《基础》课的立足点;处理好提高思想修养和掌握知识的关系是上好《基础》课的根本;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上好《基础》课的关键;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是上好《基础》课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整体德育素质的提高十分重要,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有重大意义。欲达此目的,要做到发挥《思想道德修养》课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发挥主题班会对德育教育的作用;通过开展有益活动使德育构建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发挥在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应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教学实效,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程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社会主义教育功能、价值观引导功能、人生观、世界观改造功能、理想信念教育功能等几方面。要有效发挥这种德育功能就要切实提高教师素养,保证《概论》课的德育效果;狠抓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搞好课外活动,发挥活动的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应用型民办高校及其学生特点为切入点,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以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应用型民办高校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下,对德育教材作一体化的设计与安排,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课教育优势,系统整合德育内容、畅通学段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德育教材一体化建设面临一系列关键问题:课程标准的使用理念有待进一步明晰,融入思政内容的方式尚须改进,与现行德育教材的关系有待完善。应当认识到,立足课标而非唯课标是德育教材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结合是德育教材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基础,吸收现行德育教材可取之处是德育教材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参照。为此,需要组建高质量的德育教材建设队伍,系统构建德育教材框架,科学安排德育教材内容,助力德育教材一体化实现。  相似文献   

14.
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提出将组织修订《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学德育纲要》等文件,继续做好中小学德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课程教材的审定工作,重点推进高中德育课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衔接。根据规定,大学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必修课,以及"形势与政策"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  相似文献   

15.
做好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工作,是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德育过程的特点和学生个人品德形成的特点决定了应该加强德育衔接,当前的德育衔接工作在内容、方法及效果方面仍存在着问题。进一步加强各阶段德育衔接可以从德育主体、德育衔接内容及衔接理论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结合陶行知的“生活德育论”理论,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第五章第三节“遵守公民道德准则”中标题二“社会公德”为例。结合学生日常行为及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引用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对幼儿的社会领域要求,强调学前教育学生学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在道德修养方面“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与陶行知强调的“教学做合一”的生活德育论观点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自动化专业国家级精品课《计算机控制系统》及省级优秀课《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建设过程,并进行了经验总结。这两门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起到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的重要衔接作用。课程内容直接应用于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学生就业等环节。课程建设及教学效果直接影响自动化学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左雪琴 《考试周刊》2014,(89):120-120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总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从小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新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以下简称品德课)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阵地,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这一功能的弱化是不争的事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品德课成了道德内容匮乏的空架子。要发挥好品德课程的的德育功能,教师必须认清品德课程本身的特点和以及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对课程功能发挥产生的影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等诸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一、小学品德课教学德育功能发挥的困境1.德育外延的泛化使教学缺乏针对性在我国,德育是范围很广的习俗教育或社会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0.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应当坚持从高职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在知、行统一,多元评价主体互动,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等原则的指导下,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评价体系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性研究,构建符合高职生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式方法。这对于推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课堂教学变革、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