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一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外有一颗黑点在蠕动,那或许是我父亲,或许是我母亲。父亲与母亲在黄土地上耕种劳作了大半辈子,还从未远离过那座门。  相似文献   

2.
蕊红 《老年教育》2011,(1):32-32
很小的时候,我就外出求学了。每次回家,离小镇的站牌很远,在车上就能望见迎接我的父母。车一停稳,父亲便奔过来帮我拿行李,母亲牵着我的手,左瞧瞧右看看,眼里满是欣喜的泪花。  相似文献   

3.
父爱难忘     
伟人是谁——是父亲默默地付出让我感动一生萧瑟的秋风中您——短发颤颤有一天我会用稚嫩的肩膀为您撑起一片无瑕的晴空秋风里望见他单瘦的身影,泪眼中铭记着深沉的父爱。十几载人生跋涉,多少回魂牵梦绕,忘不了的是——父亲无言的爱。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两头     
我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回家的当天晚上,父亲中风倒下了,至今再也没能离开病床。产假的100多天里,我几乎天天都会望见生命的两头:一边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小生命在一点点成长,另一边是一个苍老的我同样至爱的生命在一点点灯熄油尽……令我终身遗憾  相似文献   

5.
远行     
<正>(1)一走进大溪滩,就能望见我家的屋,望见那扇开启着的门。门像掉光了牙齿的老人之口,像是要说什么,又像是什么也不想说。有时,我觉得门总是在等。(2)我去县城参加征兵体检,合格了。该怎么向父亲母亲说呢?他们愿意儿子离开那么长久吗?(3)母亲坐在门槛上,两手抵在下巴上,目光恍惚。听我叫她一声,眼睛就有些红了,扯起围裙揩眼角,叹了一口气说:你一定验上了。母亲说完就离开门槛去烧  相似文献   

6.
多年前,一所条件简陋的山村小学。深夜,一个从睡梦中醒来的小孩,望见父亲正专注地捧读着一本刊物,蒙眬中认得那几个大字——《四川教育》。这个孩子就是我。承继父业后,我才慢慢读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树     
那个与往年没有任何不同的春日,父亲从远在百里外的故乡赶来看我。父亲老了,他根本记不清楚自己究竟几次跟我唠叨家里那棵枣树重新发芽的事了。入夜,朦朦胧胧听见小雨点儿拍打窗棂的声音以及父亲沉郁的鼾声,如同一支古曲,在黑暗之中唤我朝一棵树张望。我知道我又在睡梦中像一片叶子飘回故乡,又在睡梦中追寻着那棵久已疏远的枣树。我能记住这棵枣树时,已经五岁了。那时的阳光多好啊!蓝色的瓦屋,赭色的短墙,组成了四四方方的小院,透过树木的间隙可以望见瓦蓝的天、飘逸的云。枣树就长在院子的显眼之处,很灵性地撑起一片天空。多年以后,父亲每…  相似文献   

8.
正"望其项背"与"望尘莫及"意思正好相反某报一篇报道中有这么一段文字:"生孩子,本是十分隐秘的事,过去是连父亲也不允许在侧的,这回可好,不但父亲可以在侧,而且公开对公众直播。我不知外国有无这种情况,我们的媒体敢想敢干连西方人也要望其项背。""望其项背",项,脖子的后部,意思是能够望见前面人的项和背。表示有希望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例如明·周  相似文献   

9.
金色的房子     
曾经有一个男孩住在山上。每当日出的时候,男孩喜欢爬到自家屋后面的山顶,在那里他可以望见远处的一幢金色的房子。房子上有闪闪发光的窗子。男孩想那里面一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好东西,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亲自到那里去看一看。有一天,男孩的父亲没有给他分配农活。于是,趁这个空闲的机会,男孩兴冲冲地上路了。他要到心目中  相似文献   

10.
独守苍凉     
<正>那一段日子,只有母亲和我守候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父亲走了,父亲第一次离开了我们,离了这个家,离了母亲,去了。突然有一种到处漏风的感觉。那一段日子,我会经常望见母亲独处的身影。如同守望这秋天,母亲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屋后的白杨树林中,倚着椅背,久久呆坐着。母亲时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深思,仿佛一位深居简出的隐客。听不到一丝叹息,却时常有踩着落叶的窸窣的脚步声,我会窥见久坐的母亲突然缓缓站起,在落叶沉积的软地上徐徐来回。  相似文献   

11.
<正>我坐在院里,仪从门外进来,悄悄地和我说:"你睡了以后,叔叔骑马去了,是那匹好的白马……"我连忙问:"在哪里?"他说:"在山下呢,你去了,可不许说是我告诉的。"我站起来便走。仪自己笑着,走到书室里去了。出门便听见涛声,新雨初过,天上还是轻阴。曲折平坦的大道,直斜到山下,既跑了就不能停足,只身不由己地往下走。转过高岗,已望见父亲在平野上往来驰骋。这时听得乳娘在后面追着,唤:"慢慢地走!看道滑掉在谷里!"我不能回头,索性不理她。我只不住地唤着父亲,乳  相似文献   

12.
张承志这位文化混血儿的“寻父”既与先锋派们的审义甚至弑义有别,又和少数“寻父”者们有异:因宿命的前定,注定他要在“寻父”之中追根溯源、确证自我。他由崇拜而寻找继而追随父亲,亦即,由对世俗权威的赤子之情的纵情投放到江河山岳的大自然的“泛父化”再到母族血缘的情感认同……其间充满了追寻的艰辛与人格塑就的自我努力。而望见父亲“庞然后背”的精神浪子,便心怀崇拜而追随其后:在人生上,力倡“清洁”;在艺术上,力主“规避”。孤行者颇具深意的“寻父”更是精神视域里一道有力的参照风景线  相似文献   

13.
那年我才7岁,母亲将才7岁的我放在她和父亲一起亲手做的秋千上,只是轻轻抚摸了一下那经岁月打磨发黄的粗绳就面带诀绝的走了……看着消失在村口那棵老槐树影里母亲背影,再回头看坐在门前面无表情的父亲,从此,我心中的母亲就与秋千缠绕在一起了……于是,白天,我总在秋千上晃荡着。当我用力荡漾到最高时,还要拼命伸长脖颈,这样便可清晰地看见那棵老槐树,可当我刚望见那浓密的树荫时,秋千就快落下。我一下一下用力荡高,直至精疲力竭,完全沮丧。那时,我思念的母亲的影子只在秋千的高处隐约可见。后来,失望多了。我便静静坐在秋千上,不用力,让它…  相似文献   

14.
贾宝玉生性淘气,又喜欢与姐妹们整日打闹,厮混在一起。那贾政和王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近来贾政要赴外地任职,最担心的就是宝玉的功课,于是和王夫人商议,准备给宝玉请个家教。第二天,贾政把宝玉叫到身边,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又说了家教一事。宝玉只听见父亲说有人要来,心想,这下好了,有人能陪我玩了。于是宝玉伸长了脖子等待着,只见贾代儒手拿课本和戒尺,蹒跚地走进怡红院。望见宝玉,胡子一吹,眼睛一瞪,吓得宝玉伸长的脖子连忙缩了回来。代  相似文献   

15.
学生赵某,母亲早逝,哥哥患有精神分裂症,唯一的生活依靠是体弱多病的父亲。家境的特殊与困窘,使他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他从小便养成了抽烟、打架、旷课的恶习,老师望见头痛,邻里见了避让,多病缠身的父亲更是对他无可奈何。他家境的贫困,使我对他充满了怜悯和同情。我想,既然学生在我班,作为他的班主任,我就有责任帮助他、感化他。如果每一位老师对他都抱着一种“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孩子还谈什么“未来”呢?于是,我开始找他谈话。对我刚开始的几次谈话,他总是听而不闻,态度冷漠,无动于衷。有一次,他竟然说出这样一句话:“老师,您就别操…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我家住在一条悠长的小巷最深处,小小的红砖瓦房,是庇护我无邪童年的城堡。房前有一块不小的院子,那是让我如向日葵般自在成长的伊甸园。小院中央有一株非常高大而茂盛的香椿树,每到春来,满院弥香,鲜嫩而羞涩的绿芽儿,闪烁在枝头,好似满树缀满了青碧晶莹的小星星。父亲总是喜悦地爬上树去,摘取枝桠上最幼嫩的香椿芽儿,一把一把地抛下来,我总是提前把树下清扫干净,提一只小竹篮,站在树下等待拾取,霏微的香雨一阵一阵地飘洒,我快乐得仰起头来,望见掩映在溶溶绿意中的父亲,穿着母亲手织的枣红色的毛衣,翻出的衬衫领子坚挺而洁白,浓黑而微…  相似文献   

17.
雪夜小巷     
我在这花纹中似乎看到了自新的真谛,那是迷失的心透过浓浓迷雾望见光明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回望春天     
凝望一粒果实 就可以望见春天 望见春天的雨水滋润着梦想 就像那欢快的男孩 音符般谱写着春天的乐章  相似文献   

19.
<正>1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到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  相似文献   

20.
悲壮的秃鹫     
我所见到的这只秃鹫,是在晋中腹地,我童年的溪边。大雨过后夏日的清晨,七彩的阳光拖来暴涨的溪流,天空像母亲给我濯洗过的蓝布衫。我跟在父亲身后,手拿一柄古旧的柴刀,沿着那条扭曲的溪流,进山里打柴。刚刚走进山里,我和父亲蓦然望见一只巨大的秃鹫,钢铁一样向山涧俯冲,双翅展开如庞大的机翼,褐色的羽毛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像一道钢铁般的闪电。随即,它用钩曲锋利的双爪狠狠地抓起一匹灰色的野狼,沉重地拖向空中。野狼发出凄厉的嚎叫,四条腿在空中乱蹬,龇起獠牙去咬秃鹫锋利的爪子。只见秃鹫迅疾挣脱,双爪一松,灰狼四腿朝天一下子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