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减负提质 措施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 ,全面提高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这是当今教育的热门话题 ,我们的做法是 :  一、提高认识 ,真正认识“减负”内涵。  “减负”是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减掉那些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不堪忍受的学习重负和心理压力。减负绝不是降低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精神实质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责”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如此规定     
全区数学教研大组研讨活动时,一位教师在《年、月、日》课堂教学的尾声,进行了质疑问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年、月、日,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一年中有大月又有小月呢?”教师迟疑了一会儿,说“:这是规定。”又有学生举手“:老师,为什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呢?”教师说“:这是规定。”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而不是13个月呢?”教师说“:这也是规定。”举着的小手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教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一位男生小声地说“:有什么好问的,都是规定嘛!”就这样,在教师的规定声中,结…  相似文献   

3.
“减负”越减负担越重的原因之一在于作业没有质量,而作业没有质量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教师没有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作业,二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是对关键问题的检验。把每一个学习目标转换成关键问题,使学习目标与问题一一对应,在此基础上,教师把解决问题当成检验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途径,就会让学生学习的“含金量”更高,“减负”也就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4.
例谈如何促进课堂“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所以我们既要留有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阅读感悟,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班级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斧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这个环节便是议。议,不是师问生答,不是生述后师判。而是师生这个学习共同体间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先和学生共同回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场面,然后话锋一转,提出“总理的离去为什么让如此多的人为之垂泪呢?总理以什么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心?”让学生有情…  相似文献   

5.
乍一看题目,这不是废话吗?作为教师,我们不是天天提倡学生学习吗?但仔细一琢磨,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便觉得这问题还是值得思考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有不少教师是把学习做狭义理解的。认为学习是课内的,内容当然是书本上的、教材上的,除此之外的“学习”与课堂学习截然不同。比如,平时有学生向老师问一些课堂或书本以外的知识,老师便不耐烦地说:“连课本上的都没弄懂,还弄这些。”或者被指责为“不务正业”。一如鲁迅《从百草图到三味书屋》里所描述的那样:“老师,豸子是什么呢?”先生便立刻拉下脸,显出不高兴来。教师忽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不是无情物一次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翻开交上来的作文,事例大多是“捡钱包”之类。由于部分学生总在“捡钱包”上做文章,我宣布一条规定:“凡再写捡钱包的,请把作文本和钱包一齐交给我。以后命题《难忘的一件事》,写老师又成了“热门”。写老师“眼里布满了血丝”“带病坚持工作”,并且越写越玄:“晕倒在讲台上”“终于离开了讲台和他一生追求的事业”,似乎不把老师写死就体现不出“丝方尽”的精神。我问学生:“你们经历过这样的事吗?”学生答:“没有。”不让写捡钱包,也不让写老师?我开始考虑一个问题:看来不是钱包不能“捡”,也不是老师不能写,关键在于所写的内容是否真实、生动、富有感情。文章是真情实感的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减负”的今天,更应做好中小学生学习疲劳的防治工作。关于“减负”究竟减什么?很多人将其简化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不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先生指出,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如不必要的、机械的、重复的训练;减轻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如教师体罚、训斥等不尊重学生人格等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减轻学生过重的经济负担。减负的目的是提高质量,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中国教育报》2000年4月25日)。而要把“减负”真正落到实处,做好中小学生学习疲劳的防治工作也不失为一条良好途径。因为“疲劳”往往与“效率”、“质量”对立,只有中小学生解决了疲劳问题,他们才能获得高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才会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培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节读图课,学习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南北气温的差异》。老师将《我国1月平均气温》和《我国7月平均气温》两幅图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说:“请仔细观察两幅图,同学间议一议,然后全班交流,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大家开始静静地看图。有人看大屏幕,有人翻开教科书,在两幅图上指指点点,若有所思;继而有人窃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的谈话》的发表 ,对我们教育工作中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精辟的论述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落实《谈话》精神的一个紧迫任务是抓好“减负”工作。“减负”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减负增效”的探讨。一、按《素质教育教学工作规范评价方案》落实教学活动“减负不减质” ,“减负”要以提高质量为前提 ,我在语文教学中做到了五个精心安排 :( 1 )精心备课。努力探索教学规律 ,潜心研究大纲和…  相似文献   

10.
《四川教育》2002,(6):30-30
案例:在学习《影子》一课时,合作二小的蔡晓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节:把“影子常常跟着我”一句改为“影子天天跟着我”,请议一议,这样改可以吗?问题刚一提出,孩子们就低声议论了起来。有大胆的站起来表示反对。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这样改不可以。因为书上不是这样写的。”“对!我也觉得这样改不可以。因为影子不能天天跟着我,阴天、下雨天时影子就不能跟着我了。”另一个学生附和道。蔡晓蓉笑了,第二个学生的回答已达到她设计的初衷:孩子们已经理解“常常”和“天天”的不同之处了。但这时,还有一个学生高举小手,显然还…  相似文献   

11.
怎 样认识“减负”的重要意义 ,确保减负不降低质量 ,我认为须“减负”增质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一、从切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减负工作的重要意义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有关文件 ,学习教育部长陈至立关于“减负”工作的讲话 ,学习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以及人民日报《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社论 ,把全校教职工对“减负”工作的认识统一到三个方面 :为什么“减负” ;减哪些“负” ;如何“减负”。经过学习讨论 ,大家认识到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精…  相似文献   

12.
在“可能性”一节课上,吴正宪老师先让学生摸了几次球以后,让学生预测下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这时学生纷纷发言,情绪高涨。吴老师则把握好时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是什么现象,而不是直接把这一现象可能性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可能性”。再如,让学生分组做“摸球”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再次明白了“可能性”还有大有小,而且也明白了什么时候“可能性”大,什么时候“可能性”小,突破了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参与指导,这样的学习给学生增添了情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吴老师执教的课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也需要“减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界定什么是“减负”,我们需要考虑对儿童来说“负担”是什么,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哪些负担是要“减”的?我们不可能想当然地以为“没有了家庭作业”、“老师不再占用时间给孩子补课”就是减负了,我们不应当把接受  相似文献   

14.
“减负”是否会降低教学质量?这是人们普遍担心的问题。如何把这种“担心”变为“放心”,达到既能“减负”又能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这是我们在“减负”中集中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要将“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益。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不是靠少数老师做几节课,而要“全员参与”和“全程优化”。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每位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是“减负”的关键。  “每个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学校“减负”不减质量的一种承诺,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  相似文献   

15.
“自主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近几年老师们思考讨论并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看来,所谓“自主学习”,通俗地说,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把学习当成学生自己的事。但在实践过程中,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自己读书或上台表演表演就了事,而是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自主学习”的起点是什么?自主学习有哪些形式?师生关系如何处理?自主学习是不是就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如果需要,那么教师又如何指导?自主学习对教师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对这些问题,今天的“茶客”们都会有自己的见解。上海从来都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而作为从属于建平教育集团的上海建平实验学校,近几年在新课程改革中,更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今天,该校语文组的老师们光临茶馆,他们中的谭淑云、李百艳等老师都是在全国已崭露头角的名师。他们的讨论,会把我们对“自主学习”的思考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6.
著名学者王极盛教授说 ,现在有些中学生把减轻负担和学习质量下降混在一起 ,是不正确的。“减负”绝不是忽视学习质量。他说 ,减轻负担是让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的效益 ,合理支配时间 ,在一定时间内更注意提高学习质量。王极盛教授指出 ,现在中学里大搞题海战术 ,学生学习压力十分沉重 ,学校注重的是学生花了多少时间 ,这已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王极盛表示 ,“减负”意味着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实际上对学生、家长和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学生 ,“减负”后休息时间变多了 ,要学会“科学地玩”。可以读一些好的课外书 ,看一些好的报刊 ,以…  相似文献   

17.
“减负”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减少学生的作业量或杜绝补课。“减负”就是要减掉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过重负担 ,使他们真正感到教育的意义 ,并且能在较为轻松的环境里主动探求知识。“减负”也并不是什么都要减 ,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习题、练习仍然是不可少的 ,学生接受教育还必须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江泽民同志说 :“不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 ,年轻人是很难成长起来的”。因此 ,“减负”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精神和顽强意志并无矛盾。“减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行素质教育 ,造就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18.
李昕原 《天津教育》2014,(19):98-99
如何减负增效,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语文的“减负”,应从“兴趣”入手。我们不得不承认,对自己有兴趣的事情,我们总是愿意全情投入,也从不觉得这是负担。这种强大的内驱力,必将促使我们提高效率,把事情做得更好。找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点,也就成为了“减负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社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阅读课文。运用新课标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导此文教学,令人耳目一新、受益非浅。一、自定学法以往的课堂教学,总是老师帮孩子们确定学习方式,问答式、讨论式、朗读式;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跑,或回答问题、或小组讨论、或感情朗读,相对来说,孩子们还是被动的。教学《幸福是什么》时,我与学生商量:阅读课文要求我们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己读懂,你想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顿时,学生的“学习的主人”姿态便表现出来:“我想以讲故事的形式学习。”“我想以四人小…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日前颁布《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教师、家长纷纷鼓掌叫好,学生更是欢呼雀跃,高喊“解放”。然而,走访了一些老师、家长、学生后,记者却发现时下很多人对“减负”的认识已走入误区。误区一:“减负”就是无负。学习作为一种脑力劳动,必然存在一定的压力和负担,需要具备一定的意志和毅力,付出一定的心血和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