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钱玄同(1887—1939)原名师黄,字德潜。辛亥革命前曾改名夏,五四运动以前改名玄同。原籍浙江吴兴,幼年随父生长在苏州。清光绪末年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师范科。在日本拜见章太炎(炳麟)于《民报》社,章太炎介绍他加入同盟会。同时听章太炎讲文学音韵学。结识的许多章门弟子,后来都成了著名的学者。宣统年问归国,任浙江嘉兴中学等校国文教员。辛亥革命后,钱玄同先在杭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先生(1868—1940),字孑民,号鹤卿,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是光绪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他非常倾向革命,1905年就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并且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作出很大贡献。1907年曾赴德国留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成立民国临时政府,任命他为教育总长。这年4月临时政府迁至北京,由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势力的排挤,他在这年7月14日愤然辞去教育总长职务,并且到法国留学,一直到1916年回国。1917年1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积极支持正在酝酿中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对新旧两种思想“兼蓄并包”,在北大教授中既有激进的民主  相似文献   

3.
许唯宁 《留学生》2013,(2):54-55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许多在国外的留学生纷纷回到国内参与革命工作,例如在日本的留学生几乎全部返国,留欧学生蔡元培、马君武、纽永健、石瑛等归国效力。在武昌起义之后直到中华民国创立过程中,从南北方的谈判、宪法和法律的起草,到国家机构的建制、政党政治的运作、政府的组阁等,其组织者和骨干力量基本是从日本、欧美归国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黄兴是与孙中山并称为民主革命家,号称为“孙黄”。长沙起义失败后,他避走日本,同孙中山结识。此后,他协同孙中山,合作创建革命组织同盟会。在孙中山的旗帜下,黄兴积极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领导发动武装起义,坚持维护孙中山的领导威信和同盟会内部团结,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发展,对武昌起义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大学校长马君武若为民国知识分子的勇武好斗排个座次,马君武想必位居前列。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共产党宣言》的纲领,是他首次译成  相似文献   

6.
马君武诗文著译系年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君武 ( 1 881~ 1 940年 ) ,原名道凝 ,号厚山。后改名同 ,又作恫 ,或作悔 ,字贵公。留学日本时 ,改名和 ,字君武。留德后才以字行。马君武为我国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家、翻译家和诗人。广西桂林人。祖籍湖北蒲圻。早年接受传统儒学教育 ,有扎实的国学基础。继受维新变法思想影响 ,赴日本留学 ,以后又两度留学德国 ,曾获德国工学博士学位。通晓日、英、德、法几种语言。对西方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工艺化学、矿冶学等专业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并曾涉足西方哲学、逻辑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等学术领域。从 1 90 0年起 ,他以饱满的…  相似文献   

7.
林觉民与黄花岗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字意洞,福建闽侯县(今福州市)人,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开始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课余谈及时事,常慷慨激昂地说:“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1905年和陈意映结婚,两人感情笃深。1907年到日本留学,进庆应大学文科,研究哲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和革命党人林文、林尹民同住一室,情同手足,时称“三林”。 1911年春天,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决定在广州起义(这就是载入史册的1911年夏历3月29日之役,史称黄花岗起义)。起义前,同盟会在香港设立了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由黄兴(克强)、赵声任正副部长,他俩通  相似文献   

8.
留学新闻     
中央音乐学院男高音歌唱家、留日回国学人王宪林日前自费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归国独唱音乐会”。 王宪林1984年进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声乐,师从于王福增、王秉锐教授。1986年赴日本留学。 自1987年首次在日本举办独唱会之后,王宪林相继被邀请担任《贝九》《弥赛亚》领唱,受到好评并被日本电视台、电台作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9.
雷沛鸿的职业教育思想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周可桢雷沛鸿(1888—1967)字宾南,广西南宁人。1907年在香港加入同盟会,1910年参加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后曾任桂林市桂平中学教师及左江师范和南宁中学校长。1913年赴英国留学,一次大战后转赴美国...  相似文献   

10.
谢彬出身贫寒,八岁入私塾启蒙,喜读王船山《遗著》。曾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尔后,留学日本东京,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反袁斗争,受孙中山赏识。归国后,赴新疆考察,著有《新疆游记》一书,孙中山称他为有志之士。后赴云南调查,著成《云南游记》。在北伐战争中任职,大革命失败后,退隐家园,著书立说。1947年任船山中学校长,第二年病故,享年61岁。毕生著述达30余种,近千万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学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由孙中山创立。其前身为中国同盟会。1905年8月,孙中山联络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先后发动了萍浏醴、七女湖、镇南关、黄花岗等起义。  相似文献   

12.
启蒙导师与得意门生 1903年,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发展的重要年头。知识界流行着求学与留学热,青年们向往着求学与救国、留学与救亡相结合的道路。儒学根底厚又带有纯朴爱国思想的宁调元,不甘心书斋思辨,抱着寻求救国良策的心态,考入了留日学生胡元倓刚在长沙创办的新式学校——明德学堂。这年秋天,黄兴亦自日本归国策划反清起义,应聘为明德教  相似文献   

13.
1906年爆发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由同盟会发动组织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竟然出现了两道大相径庭的檄文,—篇是以龚春台为首的洪门会发布的《中华国民军起义檄文》,一篇是以姜守旦为首的洪福会发布的《新中国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布告天下檄文》(以下简称“龚檄”、“姜檄”),这实在是辛亥革命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值得注意和研究。 1906年舂,留学日本的同盟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受同盟会总部派遣回湖南“运动湘军,重整会  相似文献   

14.
周扬(1908~)湖南益阳人。1927年在上海大厦求学时入党(1932年重新入党)。曾留学日本。1930年回上海后,参加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文学运动。1933年担任左联党团书记(还由冯雪峰引荐担任过上海中央局文委委员),主编过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抗战爆发后,于1937年秋到延安,曾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陕甘宁边区文协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1946年至1949年,先后担任中央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局宣传部部  相似文献   

15.
史学信息     
纪念萍浏醴起义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于—九八六年十一月中旬在江西萍乡举行。与会代表围绕萍浏醴起义的性质这—基本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关于萍浏体起义的性质,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持这一观点的论者从五个方面论证了同盟会的领导作用:(1)起义的计划决定于长沙永陆洲会议。而会议的召集人是同盟会派回湖南“鼓吹革命主义”的刘道一、蔡绍南;(2)会议通过的起义策略出自同盟会主要负责人之一的黄兴;(3)同盟会总部获悉起义消息,立即策划应援;(4)龚春台以“中华国民军南军先锋队都督”名义发布的檄文,从措词到含义皆脱胎于同盟会纲领的宗旨;(5)经过同盟会的领导和改造的洪江会实际上已经成为同盟会的一个外围组织。因此,这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伦敦蒙难 1895年10月26日,孙中山领导兴中会发动广州起义,由于谋事不密,被清政府察觉,起义失败。起义领导人陈少白、郑士良到香港避难。陆皓东为了返回秘密住所销毀起义者名单,不幸被捕牺牲。清政府悬赏“缉捕”:孙中山1000元,陈少白、郑士良等200元或100元。孙中山在起义失败后,先到广州基督教牧师王煜初家避难,后乘轿潜往澳门,在葡萄牙朋友佛兰德斯的帮助下,于10月29日抵达香港。31日从汇丰银行取出300美元,避开警察,登上开往日本神户的船。11月12日在神户登岸。不久赴横滨建立兴中会分会。 1896年1月,孙中山断辫发、改服饰抵达美国  相似文献   

17.
<正>黄炎培(1878-1965),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家乡任塾师。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学特班,受业于蔡元培。1902年应江南乡试中举人,年底返故里办川沙小学堂。旋因鼓吹反清被捕入狱,获保出狱后赴日本。1905年秋经蔡元培介绍加入"同盟会"。归国后创办、主持上海广明小学、广明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并执教于上海城东女学、丽泽书院。历任川沙县视学、劝学所总董、江苏学务总会评议员、江苏教育总会常  相似文献   

18.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原来的革命团体都集结在同盟会的旗帜下进行斗争,为什么只有1907年的安庆起义和绍兴起义仍打出光复会的旗号呢? 1905年8月,华兴会、光复会、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在日本东京成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同盟会成立后,原来的一些革命团体都集结在同盟会的旗帜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1906年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萍乡起义;1907年5月的潮州黄冈起义;6月的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的钦  相似文献   

19.
建党,被孙中山视为千头万绪的革命事业的三大端之一(其余两端为起义和宣传).建党的目的,就是他所说的“求天下之仁人志士,同趋于一主义之下,以同致力.”那么,孙中山是如何建立以主义相号召的政党的呢?他的建党思想和活动又有何特色呢?本文仅就中华革命党时期孙中山建党特色谈几点一得之见,以就教于方家.一中华革命党于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它是总结了同盟会和民初国民党成败的经验教训后建立的.  相似文献   

20.
启蒙导师与得意门生1903年,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发展的重要年头.知识界流行着求学与留学热,青年们向往着求学与救国、留学与救亡相结合的道路.儒学根底厚又带有纯朴爱国思想的宁调元,不甘心书斋思辨,抱着寻求救国良策的心态,考入了留日学生胡元倓刚在长沙创办的新式学校——明德学堂.这年秋天,黄兴亦自日本归国策划反清起义,应聘为明德教员.先后来明德执教的尚有黄兴的同学和好友张继、杨德麟、陆鸿逵、苏曼殊、李步青、周震麟等具有排满革命思想的进步人士.黄兴除教授师范教育科目外,还在中学班、小学部讲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