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晓宇 《考试周刊》2023,(23):135-138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力学实验中的一个基础实验,既能应用于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也在验证动量守恒、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中有应用。因此全国各地的高考中均涉及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相似文献   

2.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近年来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往往与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等知识综合起来考查。这就要求同学们能够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方法,会应用动能定理解决变力做功和复杂运动、多过程运动问题等;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掌握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方法,会解决多物体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相似文献   

3.
电场具有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具有电势能.所以很多静电问题与力学知识紧密联系.解答这类静电综合题应注意将力学中的研究方法迁移运用,从受力分析、运动状态分析入手,应用静力学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从动量、能量的观点入手,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结合相关电场的知识,进行分析求解.  相似文献   

4.
两个物体问通过弹力或摩擦力发生相互作用,是力学中重要的物理情景.这类题以运动和力的关系为中心,解题方法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等主要力学规律.因此是一类大型的综合题,也是高考中考查最多、难度最大的一类综合题.适当地建立物理模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现将在运用动量守恒定律中出现的典型模型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郭松 《考试周刊》2008,(50):183-184
电磁感应中"双杆问题"是学科内的综合问题,涉及电磁感应、安培力、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等。学生只有综合上述知识,认识题目所给的物理情景,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后才能正确解题,因此是较难的一类问题,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下面对电磁感应中常  相似文献   

6.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考查的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其中构建物理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运动学知识研究物理学前沿问题,已成为近年高考的热点.对本章知识的单独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较多的是将本章知识与牛顿运动定律、电磁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以现实生活、生产和科研实际为背景的直线运动问题,仍是今后高考命题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冯菊明 《中学理科》2007,(12):60-61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热学、电磁学中都有涉及.高考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只有两种情况: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对于在运动中两物体追击问题和一个物体两次不同受力情况,两次不同运动情况以及正交方向上一个物体受力变化的题目仍应予以重视,再就是牛顿运动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弹簧和实验问题这几年有所侧重,连接体问题亦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8.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不仅在力学中,在热学、电磁学中都有涉及。高考考查牛顿运动定律只有两种情况: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对于在运动中两物体追击问题和一个物体两次不同受力情况.两次不同运动情况,以及正交方向上一个物体受力变化的题目仍应予以重视,再就是牛顿运动定律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弹簧和实验问题这几年有所侧重,连接体问题亦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9.
动量守恒定律表现在于物体和物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机械运动量传递问题的规律.动量守恒原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考查考生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重点内容,历年高考中考查动量守恒问题都十分灵活,其通常与其它重要的知识相结合出题,综合性强.因此,动量守恒求法是考生比较需要注意的问题,若熟悉掌握好动量守恒的求解方法,可以提高解题正确率和效率.现将高考中常见的动量守恒定律问题结合具体例题,讨论如何解决动量守恒定律的问题,通过详细的解答步骤帮助同学们学习和掌握这类问题,灵活运用不同思路使同学们更透彻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电磁感应中“双杆问题”是学科内部综合的问题,涉及到电磁感应、安培力、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等.要求学生综合上述知识,认识题目所给的物理情景,找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是较难的一类问题,也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现对“双杆”类问题进行分类例析.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新课程贯彻的过程中,炒得最热的莫过于"研究性学习".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一切活动,从狭义上解释,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自我学习和生活中选择研究课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目前中学物理新教材的"课题研究"就属于狭义的研究性学习范畴.按新课程标准的说法"高中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研究性学习"轰轰烈烈谈的多,扎扎实实做的少"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认为与高考无关,因此,许多学校对研究性学习不重视.但2002年高考(上海卷)却已经给我们透露了这样的信息:研究性学习正在走进高考,现就该试卷的特点作几点分析:  相似文献   

12.
立体未来主义的诗歌在格式上大胆革新创造出一种立体诗格式———“图画诗”在创作手法上抨击古典风格推翻理性传统思维模式语言不追求风雅而是强调力度、粗野和感情的狂热在思想内容上反映个人所见、所闻、所感并对资产阶级进行讽刺抨击通过作家主观感受艺术地表现现实的本质。肯明斯的诗歌反传统的形式没有标点符号诗行参差不齐任意拆词、拆句措辞有时粗野比喻古怪离奇歌颂自然讽刺资产阶级哲学、科学和宗教。  相似文献   

13.
2003年江苏高考题串列加速器是用来产生高能离子的装置.图1方线框内为其主体的原理示意图,其中加速管的中部b处有很高的正电势U,a、c两端均有电极接地(电势为零),现将速度很低的负一价碳离子从a端输入,当离子到达b处时,可被设在b处的特殊装置将其电子剥离,成为n价正离子,而不改变其速度大小.  相似文献   

14.
2000年高考(浙江,江苏,吉林,江西)理科综合卷,终于揭下它那神秘的面纱,露出了真容.纵观全卷,该卷难度适中,强调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重视了理、化、生等学科的综合,较好的体现了"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于教学大纲"的思想,不失一份好卷,但美中不足的是:选择题16题的答案,有些欠妥.  相似文献   

15.
题目两根相距d=0.20m的平行金属长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并处于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2T,导轨上面横放着两条金属细杆,构成矩形回路,每条金属细杆的电阻为r=0.25Ω,回路中其余部分的电阻可不计。已知两金属细杆在平行于导轨的拉力的作用下沿导轨朝相反方向匀速平移,速度大小都是v=5.0m/s,如图所示。不计导轨上的摩擦。(1)求作用于每条金属细杆的拉力的大小。(2)求两金属细杆在间距增加0.40m的滑动过程中共产生的热量。(1995年全国高考题)这类“导电滑轨”问题,要涉及到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金属杆…  相似文献   

16.
通过终身教育的内涵意义及标志,就学校体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兴趣和能力作一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17.
广为社会关注的2000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初看上去平淡无奇,但细细观之,却有许多值得沉思之处.  相似文献   

18.
屠旭滨 《物理教师》2004,25(5):1-54
高考试卷中几乎每年出现“拓展性”实验题,它们是以高中物理课本实验为基础,命题者通过改变课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器材、要求、情景等手段,对课本实验进行拓展翻新后设计的新的实验问题.这类试题不但考查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而且特别注重考查实验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9.
20.
1知识网络建构高中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力和运动的关系,联结物体受力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基本规律是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知识网络建构如下:处理力和运动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是:(1)领会问题的情景,在问题给出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建构出正确的物理模型;(2)合理选择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4)正确建立坐标系;(5)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有关的规律列式求解。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要善于捕捉隐含条件,要重视对临界状态的分析。要重视作图,养成画物理示意图的习惯。通过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