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德增 《武当》2007,(11):20-21
太极拳是依据道家哲学和易理建立起来的拳种,将道家传统信仰、精神、理论融合于拳技之中,是既满足武技,又兼悟道、内练、养生、怡情的道家文化流派,所以外国人称太极拳是"哲学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文化体系结合的产物。由于太极拳  相似文献   

2.
浅谈太极拳的养生保健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伟 《体育世界》2007,(11):80-83
起源于道家的太极拳,运用道家的哲学、养生理念,经过六百余年的实践,对养生、健身有着丰富的经验,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科学健身的典范。太极拳是中国的"国粹",它以"道家自然无为为思想基础,集佛家之舍己宽容,儒家之中庸之道,兼具有经济学说,吐纳导引,蓄发提放,奇正虚实,周易之阴阳变化,物理之力学原理"等众多学科融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高度浓缩的文明成果,也是最能体现中华民族性格和智慧的养生体系。通过演练太极拳,学习太极拳的理论,领悟太极拳的内涵,品味中华文化的真谛,从而育养自己的心性和品质。本文从太极拳的拳理和运动特点等方面,阐述了太极拳对人体的健身作用,认为太极拳对人体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此来增进人们对太极拳的进一步认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武当》2008,(11):48-49
太极拳是中华优秀拳种,它根植于传统文化丰厚土壤,生长、盛行于民众之中。从太极拳的取名、拳理构思以及它内功的锻炼方式等方面考察,它与道家哲学思想以至后来道教的一些养生修炼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受道家老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是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瑰宝。它集健身、防身、修身养性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论是从提高高校师范类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提升其道德修养,还是从弘扬民族精神、继承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角度来看,在高校师范类学生中普及太极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依据道家哲学和易理建立起来的拳种.将道家传统信仰、精神、理论融合于拳技之中,是既满足武技,又兼悟道、内练、养生、怡情的道家文化流派.所以外同人称太极拳是"哲学拳".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文化体系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易林 《体育博览》2011,(7X):218-218
太极拳是历代武术家在传统武术的基础上吸取道家思想的精华,使武术运动符合"道"的原理而创新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因此,老子所阐述的"道家学说"对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以及功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我们在教授太极拳的动作中结合"道家学说"能使学生由练拳而悟道,从中体会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孙建国  张威 《精武》2009,(7):34-35
太极拳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内容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又融合了中国的周易学说、中医学说、道家学说、兵家学说等,被现代人称为“哲学拳”或“文化拳”、“文人拳”。  相似文献   

8.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11):F0002-F0002
太极拳养生思想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孕育的结果,太极拳思想受到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详推用意终何在,延年益寿不老春”,明确提出了太极拳养生的价值取向。陈鑫将意、气、经络等理论融入太极拳之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太极拳养生理论。在道家思想、儒家文化以及传统中医理论的影响作用下,太极养生思想逐步完善了养生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养生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9.
王锐 《体育世界》2013,(3):74-75
在当今世界,太极拳已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国家,而不再仅仅是中国人的修身养性的活动了。但无论太极拳发扬到哪里,它的根仍然会在,并且永远都在中国。因为太极拳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产生并得以发扬光大的。中国有着五千多的历史,其传统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不难想象,。本文就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思想,儒家、道家、佛教、兵家文化来探索太极拳与它们的渊源。  相似文献   

10.
王志恩 《武当》2006,(2):14-16
“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人文概念,也是养生修炼中的重要要求,道家追求“延年益寿”,讲求“顺则生,逆则亡”,用“顺”来运用于身法、行气、拳式、推手、散手, 也即太极拳之秘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剖析太极拳文化渊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古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理是对中国人处世智慧的形象写照;太极拳理中处下、不争的道家智慧,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儒家思想,舍己随人、外圆内方的辩证思维,都是经世致用、为人处世的智慧之学。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的全球化传播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开启了新的窗口。不同流派的太极拳,都是前人经验积累的结晶,要继承与弘扬太极文化,必须充分了解传统文化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文章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核心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力图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能够较充分展示太极拳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我们应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太极拳发展的重要性,使这一中华武术奇葩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谢远基 《武当》2014,(9):41-44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综合了历代各家拳法,结合了古代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了古典哲学和传统的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内外兼练,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人们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健身术、养生术和具有极强技击性的武术气功。一、我国太极拳运动的发展现状太极拳起源于我国古代道家武术,相传由张三丰创立。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著名拳师陈王廷创建了陈式太极拳。经过数百年发展,演变出有代表性的杨、吴、武、孙等一系列流派。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相关传统太极拳与文化学的相关资料和文献,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和创新的理念的指导下,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基础都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实现飞跃。传统太极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理论博大精深,主要源于古代哲学思想、传统养生学、中医学等其基础理论。传统太极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定慧等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传统太极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沉淀的反映,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一个缩影而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对立统一,形神兼备,修身养性等众多思想也正是中国炎黄子孙所长期追求与寻找的传统文化思想。然而,传统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深受专家学者和普通百姓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练习太极拳,它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5.
牛胜先 《武当》2010,(3):19-2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历史悠久,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为深远。太极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是道家思想的产物。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剑,古称武当派,又称内家拳。与此相对应,少林拳等武术属于佛教思想的产物,古称少林派,又称外家拳。在研究太极拳的著述中,由于《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详细刊载了关于太极拳的一系列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具有浓厚民族传统体育色彩的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集拳术、导引和吐纳术于一体,对老年人的健身、修心、养身具有独特的功效。文章根据30名老年人六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前、后部分测试指标的比较与分析,进行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机理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学术,皆以儒、道并举。道学是中国古文化的精华所在,亦是太极文化的主体文化。道家主长生,讲炼心养命、冲和虚静、浑圆一气、藏道度人,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在儒释道兵医五大传统文化支柱中,从主体上孕育、成就并引领了太极拳为哲学拳和文化拳的是道家的《老子》。  相似文献   

18.
刘嗣传 《武当》2010,(2):19-20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丰富的道德思想,其“中庸”、“中和”、“中正”的“中道”思想是儒道两家的核心。儒家从“天道与人道一体”观念出发,注重血缘人伦关系和宗法制度,以“性善论”为主线,强调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具有道德性和类群性,提出“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道德理念。道家从“道法自然”的思想出发,遵从“人性自然”,强调“道大,天大,地大,  相似文献   

19.
北京 《武当》2009,(11):16-18
真正的太极拳是“阳春白雪”,不下些狠功夫是根本得不到其真谛的,不出些血本也休想进入它的殿堂。太极拳是道家养生文化和道家武术文化的产物。从历史溯源来看,太极拳经老子、尹喜、麻衣道人李和、陈抟、火龙真人郑思远、张三丰等历代祖师逐渐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20.
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传统体育色彩的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集拳术、导引和吐纳术于一体,对现代人的健身、修心养性以及社会适应力等具有独特的养生效果。文章从太极拳对练习者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三方面的影响阐述其在现代养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