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晚年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结晶。列宁从当时苏俄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把苏俄的经济建设转上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轨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贵探索,新经济政策对推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后,开始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又改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是认识到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不能从资本主义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而必须采用全国性的特殊的过渡办法;新经济政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一个阶段的政策,而不是建设社会主义全过程都要采取的政策,更不是建成社会主义以后还要采用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进行的重大探索,二者原则相反,方向不同,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4.
林桂平 《历史学习》2007,(10):24-25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十月革命以后,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先后采取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新经济政策经历了从战时共产主义的过渡和转变,对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实践上与理论上的意义进行思考分析,今天看来,仍对我们具有启迪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历史性决议。今天,认真研究苏俄这次经济政策的转变,对于我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一次伟大尝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该政策是列宁对落后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探索,尤其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进行总结、是对教训进行反思而提出的。该政策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搞清楚何为社会主义,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入手,论述并评价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过程,分析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列宁思想的嬗变。指出,在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和“直接过渡”的痛苦摸索之后,列宁毅然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改变了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政策是苏联在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之后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国内经济政策,它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新经济政策却在1929年被废除了,这其中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将从列宁对待新经济政策的产物"耐普曼"的态度去更深层次的探讨列宁心目中的理想的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从而分析一下新经济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苏两党过渡时期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考察,我们认为,我党以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为主要内容的过渡时期理论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相似,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则是逐渐地向以“战时共产主义”为背景内容的斯大林过渡理论靠拢。当然,我党过渡时期理论又在许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前列宁认识到俄国生产力不发达,以农民为主体,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新经济政策理论形成的思想基础,列宁早期对市场经济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他后来以发展商品货币关系为核心,逐步深化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寻取政权初期列宁关于谨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和政策,是新经济政策理论的重要来源,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经验由浅入深的总结,是新经济政策理论不断发展的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12.
一次到石家庄市的一所学校听课,一位老师讲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课,主要内容是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都很下了一番工夫,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其间的一个小插曲让我回味:教师讲到战后苏俄坚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13.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决议,实现了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今天,我们重新研究这次经济政策的转变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苏维埃俄国从“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战略转变,具有其历史必然性。从“战的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直接导因于当时苏维埃俄国面临的严重的  相似文献   

14.
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渊源于十月革命前列宁对俄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道路的认识,列宁早期的市场经济思想,夺取政权初期谨慎过渡的尝试,对战时共产主义经验的总结四个方面。搞清其思想渊源,对把握其新经济政策理论的精神实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革命力量在推翻旧势力统治的同时,客观上也会引起反动力量的反扑、报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革命的初期,雅各宾派和苏俄政府都采取了一些"战时政策",即雅各宾派的经济恐怖、政治恐怖和全民皆兵政策,苏俄的义务兵役制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些"战时政策"在对革命起到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热月政变和克琅施塔得海军基地兵变的负面影响。二者进行比较,对我们今天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方针,制定和执行符合阶级主体利益的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在追求人类的社会化变革、适应世界的整体化进程、探索新型的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以及科学发展方式等方面,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的特点,是20世纪人类探索美好前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清楚地诠释了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十月革命行动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更充分地说明了新经济政策的时代贡献与价值所在,尤其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运动对当代人类进步事业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列宁找到了无产阶级国家与千百万小农之间联系的纽带;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商品货币关系,把商业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列宁高度重视国家资本主义的作用,认为国家资本主义可以作为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桥梁。总之,列宁探索到一条在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1921年3月,苏维埃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被迫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改行“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的实践中,列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地通过新经济政策在苏维埃俄国进行了市场经济的探索,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首先从实践方面肯定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机制的结合。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市场化探索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实践建设史上的一次极其重要的路线转变,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它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后,列宁根据当时国内的具体实际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被迫采取的“退却”的政策。因此,新经济政策与列宁的“退却”思想密切相关,是“退却”政策的结果。同时,新经济政策也标志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20.
对于俄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深刻地总结了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