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是《新闻与写作》杂志的老读者和订户。我在阅读《新闻与写作》中深切感到“来稿评析”专栏办得好。这个专栏主题鲜明,既有评析作者的精辟评析,又附有被评析的稿件作者原稿和编辑后见报稿样,读者看了原稿后看编辑见报稿,再细读评析,尤如上了一堂生动实际新闻刊授课。评析作者入情入理、恰如其分的评析就像一个大夫给病人把脉一样,号到了原稿的“病源”,开方恰当,切中要害,使人折服,读者看了的确受益匪浅。“来稿评析”不仅对广大通讯员起到了最好的业务指导作用,给通讯员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帮助极大,对专业新闻记者、编辑也有很…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声     
黑龙江省萝北县江滨农场修造厂林世彩:《新闻与写作》之所以受全国各地新闻爱好者欢迎,首先是栏目的设置贴近实际,文章通俗易懂。像“新闻来稿评析”栏目。每期都刊登一篇作者来稿和编辑后的稿,作者还详细地分析原稿不足的原因及为何改稿,初学者很容易理解、接受。“地市县报经验谈”和“当好通讯员浅谈”把编辑、记者、通讯员的写作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使人学有榜样。这三个栏目办出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第二,《新闻与写作》的内容既广而实。我是一名播音爱好者,因此我更喜欢看“视听之友”栏目中的文章。它具体介绍了“怎样播”,“播音员在话筒前的姿势”等等,  相似文献   

3.
读者之声     
四川省峨眉冶金机械厂宣传部薛梅:我厂宣传部多年来坚持订阅《新闻与写作》。今年又将《新闻与写作》作为奖品奖给我厂15位优秀通讯员,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现在1—4期已发至他们手中,通讯员们纷纷称赞该刊办得好,尤其是“新闻来稿评析”及“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两个栏目,密切联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声     
湖北黄石市大冶有色冶炼厂宣传部彭建华:我原是一名普通工人,多年来酷爱《新闻与写作》,对我有帮助。尤其是“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写作方法谈”、“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诲人至深,百读不厌。通过学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介用稿1000多篇,连续10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标兵通讯员,并被聘为黄石市中心报道组成员。  相似文献   

5.
读者之声     
《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连续两年自费订阅了这个刊物。我认为它的文风朴实,内容实而广,对业余通讯员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特别是“新闻来稿评析”、“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现场短新闻漫谈”等栏目我最喜欢读,受益非浅。即有好稿评介,又有教训之谈。我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成美副教授在《新闻  相似文献   

6.
读者之声     
华北冶金设备制造厂宣传科任泽时:全厂的通讯员让我代表他们写封信,对贵刊表示谢意。 我上属公司宣传部办有《中国华冶报》,本厂办有线广播站。可是各基层党支部对完成报道任务十分头痛,叫苦不迭。从1990年,为每个支部订一本《新闻与写作》,刊物内容丰富、新颖,内容吸引了广大通讯员。特别是“采写丛谈”“新闻来稿评析”“新  相似文献   

7.
冯定华同志在今年第一期《新闻业务》“通讯员之声”专栏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一些报纸编辑,对农村通讯员另眼相看,总是盯着大机关单位的通讯员;用稿凭关系,凭熟人。”对此我想谈点管见。我也是一位在农村工作的业余通讯员,从八三年开始从事通讯报道工作。我的第一篇文章是在内部刊物《湖北农村金融研究》上发表的。说起这篇文章,我至今还感到对不起该刊编辑。因为稿件是  相似文献   

8.
我沒有进过什么新闻专门学校,也没有迈过任何新闻培训班之类的门槛。我之所以能够连续三年被《华北石油地质报》社评为优秀通讯员和记者;能够在1990年“石海记者站”通联工作会上连中三元(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篇消息和一幅图片分获二等奖);竟然也能够登上了《河南日报》和《中国地质矿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甘肃省成县广播站高志峰:1987年县广播站订了《新闻与写作》。每期一到,釆编人员就组织业务学习。其中“新闻来稿评析”、“新闻写作的语言·技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专栏是必学内容。由于我站连续5年订阅《新闻与写作》,采编人员写作水平明显提高。5年来,本站有7篇稿获地区  相似文献   

10.
尽管过去我们在《南充日报通讯》上和新闻工作会上,多次强调通讯员来稿应坚持做到“字迹恭正,署名准确,加盖公章,不寄个人”。可是迄今仍有不少通讯员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造成稿件失误,影响了来稿的利用率。   比如有些通讯员的来稿,字迹非常潦草,好似“乱草丛生”,几个编辑传阅都认不得,有些人名、地名署名不清,闹出一些人名字与“贬意词语”相像的字或地名“张冠李戴”的笑话。我们每年都有不少稿酬汇款单退了回来,其原因就是作者把人名、地址写得太潦草。   有些来稿主题与内容均好,可以及时编用,但未盖公章,编辑又没那…  相似文献   

11.
漫步新闻书林,谈论新闻写作的书籍不少。新华出版社最近出版的《应该怎样写作——对78篇新闻稿的评析》,却别树一帜。书中每篇评析文章都另附有“作者原稿”和“编辑后的见报稿”。作者原稿大多是记者采写,也有记者与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或通讯员采写的。这些稿件经过编辑修改、加工后,均见诸报端。评析文章是按照新闻写作的规律和要求,分析原稿的优缺点,着重谈不足之处和编辑修改的理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在单位搞文字工作。1969年上山下乡期间,我边参加生产劳动,边搞业余通讯报道。由于新闻写作水平低,稿子采用率也很低。1979年招工回城后,继续业余搞新闻报道。有一次,我到市广播站送稿件,发现编辑桌上有一本《新闻与写作》,我信手翻阅,竟被刊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此,1985年我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刊物中的“通讯讲座”、“散文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深深吸引着我,对我帮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     
山东省平度市档案局刘保国:1993年,我用12元续聘了新闻辅导老师——《新闻与写作》。我订阅《新闻与写作》刚两年多,但已十分喜爱她。她一年为我辅导12次“课程”;她设有我特别喜欢的“讲座”如:“新闻采访系列谈”、“新闻来稿评析”、“新闻标题写作”、“视听之友”、“当好通讯员浅  相似文献   

14.
在编辑近期读者来信时,有一封信引起了我的兴趣,信的题目是“我最爱从后面往前看《新闻与写作》”,写信者讲了阅读《新闻与写作》的方法和收获,可谓别具一格。信里是这样说的: “我是北京市建筑材料供应公司办公室秘书,叫崔万忠。写新闻通讯是我的业余爱好。为提高写作水平和增强新闻意识,便拜《新闻与写作》为师。每期一到,我都一页不落地由头至尾细读一遍。后来,发现每期阅读由最后面往前面看收获大,为什么呢?由后至前看,就是先看作品专页,征文选登,通讯员浅谈,从优秀范文中欣赏学习别人的妙笔如何生花,构思体会;再看写作杂谈,地市县报经验谈,新闻采访笔记,新闻作品评析,这是从理论上方法上得以进一步提高;从由浅至深,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中受益非浅,稿件采用率不断提高,仅1988年被建设报、北京电台、亚运会工程通讯采用稿件70多篇,被市建工总公司、亚运会工程通讯评为优秀通讯员。”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声     
湖北省随州市柳林镇官垭学校朱龙渊:去年10月,在订1993年的报刊时,我从众多的新闻写作刊物中选择了《新闻与写作》,是这个刊名吸引我订的。收到第一期一看,正合我意。如饥似渴地捧读,最爱读“刊林漫步”、“当好通讯员浅谈”、“新闻标题写作”、“语法讲座”、“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丛谈”栏目。以前,我觉得没有好多题材写,读了贵刊觉得周围四面八方都有题材可写;以前,我写的标题总是干巴巴的,读了“新闻标题写作”后,我拟的标题也生  相似文献   

16.
读者之声     
广西贵港市湛江镇二中刘涛:我是一仕初中语文教师。平时喜欢写新闻报道。去年,我到当地邮电所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的栏目,像磁石吸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我尤其爱读“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当好通讯员浅谈”这三个栏目。由于有《新闻与写作》这位良师月月指导,我的新闻采编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去年,我在地市一级广播电台播出稿件32篇,在《贵港市报》发表文  相似文献   

17.
教育系统通讯员绝大多数是人民教师,他们的字功底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严密,写作水平比较高,写议论、通讯没有问题,但要写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写好报纸常用的消息,并非易事。我作为黄冈日报《科教周刊》的编辑,每天都收到大量的通讯员来稿,觉得教育系统通讯员来稿最为突出的是教育新闻不够新,消息中没有导语和时间,没有交待新闻背景材料。如何让教育新闻出彩呢?  相似文献   

18.
教育系统的通讯员绝大多数是人民教师,可以说他们的文字功底比较强,逻辑思维比较严密,写作水平比较高,写议论文、写通讯没有问题,但要写好新闻报道特别是写好报纸常用的消息,并非易事。我担任《黄冈日报&;#183;科教周刊》的编辑,每天都收到大量的通讯员来稿,发现我们教育界通讯员来稿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教育新闻不够新,新闻消息稿件中没有导语和时间,没有支持新闻背景的材料,如何让《科教周刊》出彩呢?  相似文献   

19.
读者之声     
石家庄市华北制药厂李应军:我非常喜爱清新、淡雅的《新闻与写作》,并连续三年订阅这本杂志。每到年底,我都把十二期《新闻与写作》装订成册,便于反复阅读。我感觉:“散文赏析”、“新闻写作方法谈”、“新闻来稿评析”、“写作杂谈”栏目办得很好。细细品读后,收益匪浅。几年来,我把《新闻与写作》做为良师益友,做为提高理论修养的必读刊物,先后在省、市、厂级报纸上发表近200篇新闻稿件,连续三年被评为厂级优秀通讯员。我所写的文章,从谋篇布局、语言运用,深化主题等方面,都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20.
读者之声     
陕西省洋县广播电视局刘志敏: 作为一名基层新闻单位的编辑,我是喜爱《新闻与写作》这个刊物的。每当新的一期送到,我是爱不释手,可以说《新闻与写作》是我的老师和朋友,对我所从事的新闻采编业务很有指导意义,我从中受益匪浅。总的来说,我比较喜爱“新闻来稿评析”、“优秀作品评介”等栏目。在众多的新闻刊物中,《新闻与写作》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