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冯道传(节录) 冯道。于后唐、后晋任宰相。栋梁之材也。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白道始也。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五代枢密直学士的出身、转迁和职权等问题进行了考察。其出身基本都是文士,并且大都是皇帝在藩或枢密使担任节度使时的幕僚。其转迁主要在中央文官系统中进行,其中翰林学士和端明殿学士被视为正途和首要之选。其主要职权则经历了从“承领文书,参掌庶务”到“升殿侍立,以备顾问”,进而又到“宿于禁中”、“主谋议”的过程。它反映了枢密直学士职权的不断加重以及与皇帝关系的不断密切。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枢密使的权力,发展到宋代,枢密直学士往往签书枢密院事,成为枢密院的实际长官。  相似文献   

3.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宋神宗天圣九年(1031年),十九岁蔡襄登甲科进士,名动京师。他历任漳州军事判官,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直史馆、福建转运使等,先后授龙图阁直学士,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并知开封、泉州、福州、杭州等地。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卒,谥“忠惠”,民间称蔡学士。 蔡襄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他从登进士入仕到逝世止,毕生从  相似文献   

4.
蔡襄(1012—1067年),字君谟,福建仙游人。仁宗天圣八年登甲科进士,历官漳州军事判官、西京留守推官、著作佐郎、知谏院、知州、知府、转运使、三司使、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卒谥“忠惠”,著有《蔡忠惠公文集》等。蔡襄自十九岁中进士后,毕生从事政治活动,曾仕仁宗、英宗二朝。这时正是北宋王朝的统治危机日趋严重的时期,一方面农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熙宁三年(1070)九月癸丑(26)日,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到熙宁四年(1071)四月癸酉(18)日,判西京(今洛阳)留司御史台,前后有八个月时间做永兴军兵马都总管安抚使。永兴军一路,领有京兆、河中二府及陕州、同州、华州、耀州、邠州、解州、虢州、清平军,即包括今陕西  相似文献   

6.
历时半个多世纪的五代社会生活,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乱,”而其实质却在“变”。这场社会巨变是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枢政治制度的变革又是这场社会巨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现在于宰相职权的削弱、枢密院、翰林(或端明殿)学士地位的提高。五代中枢政治的变化体现了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发展变化的规律,即加强和削弱皇权以及争夺皇权的斗争,贯穿于封建中央政府权力斗争的始终。  相似文献   

7.
唐开元时形成"一台三院制",使得御史制度臻于完备。三院制下的各院御史职权分配明确,既有分工亦有协作。殿院僚属殿中侍御史一职,初置于曹魏,沿革至唐开元,始隶属于殿院。殿中侍御史的职掌与迁转,反映其特殊地位,与台院、察院御史之间的关系,以及唐代御史升迁之特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宋代京城开封府直辖的县,赤畿县政的运作与治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安危。为了保证赤畿县的发展与稳定,朝廷严格县官的选拔程序,以县主簿的选拔为例,朝廷对构成赤畿县主簿任职资格的人选出身、官阶资序、历任治绩等做了明确规定。同时,在具体选拔中,十分强调入选者的从政经历与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赤畿县主簿选任的务实性。赤畿县主簿的迁转途径呈多元化特征,任满后除少数人继续留任京畿地区外,大部分迁为外官,且多数人获得了超迁或优迁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三十七岁在荆州。《风流子》(“枫林凋晚叶”)词,为将去荆南之作。《虞美人》(“帘纤小雨”)词,为去荆别欢之什。《玉楼春》(“大堤花艳”)词,为别荆留别之篇。三词均作于深秋。是年,陕西、甘肃兰州等地发生地震。十月,夏人入寇环州。是年,苏轼在颍州,与赵令畤同治西湖;九月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寻迁礼部尚书、端明殿侍读学士。  相似文献   

10.
东晋时期的尚书郎多出身于高门和中低等士族,以品级较低的清流官起家,以后在清流官体系里迁转,所任最高官职一般超过寒门庶族任职的极限"五品"。因此,东晋尚书郎与西晋相比,只是官资略减而已,仍是高门和中低等士族乐意接受的官职。究其性质,无疑属于清流官的范畴。  相似文献   

11.
近年在南京东郊钟山南麓勘察发掘的明东陵,将成为这个市第一座帝王陵遗址公园。 明东陵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长子朱标的陵寝。去年4月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明孝陵以东相继勘探发现明东陵前门基址、排水设施以及门殿月台基址等多处遗址。为妥善保护600多年前的这一帝王陵寝,中山陵园管理局决定在此兴建明东陵遗址公园。 据介绍,明东陵遗址公园的建设工程主要是对神道、陵门、享殿前门、丹墀、享殿、寝园、排水设施、宝顶等珍贵文物遗存进行保护。目前,神道、陵门和享殿前门的环境整治工程已完成并对外开放,其它遗存的保护工程正在…  相似文献   

12.
尹思贞传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也。弱冠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竞论杀之,远近称庆,刻石以记其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善政闻。三迁殿中少监,检校尉铭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思贞善于绥抚,境内独无惊扰,(武)则天降玺书褒美之。  相似文献   

13.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七岁能属文,十四岁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累官至枢密使,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仁宗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  相似文献   

14.
明初,明政府为了恢复被战乱破坏的社会经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迁民就是其中的一项。明政府在洪武永乐时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迁民,并对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概括起来,明初的迁民可分为三大类型,即一般的民人迁徙、富民迁徙和罪囚迁徙,而不同类型的迁民的分布、安置与管理都不相同,本文试图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许将 《增注》第一卷第308页《许将小传》结尾说:许将“……徽宗时,以资政殿学士知河南府。卒谥文定。”这样介绍不完整,给人以许将卒于知河南府的错觉。据《宋史·许将传》、《宋大臣年表》及《北宋经抚年表》等,许将于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是因被御史攻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的,御史继续攻击,又降为资政殿学士知颖昌府,改调大名府。6年后,稍升奉国军节度使。正和元年(1111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定。可见他“知河南府”后,还任过多种职务,最后是死在“奉国军节度使”任上的。 时彦 第一卷第393页《时彦小传…  相似文献   

16.
于邵生平考     
孟祥娟 《天中学刊》2013,28(1):96-99
于邵是唐代宗、德宗时期比较著名的文人.经考证可知,于邵约生于717年,卒于797年;天宝十四年进士及第,同年又入书判超绝科,授崇文馆校书郎.自757年起,累历使府,先后为卫尉许卿、崔光远幕僚.约763年入朝,任通直郎殿中侍御史内供奉.765年转起居郎,后转比部郎中,769年,仍在朝中.约772年,授道州刺史,因故罢任,此后滞留池州,佐幕汴州.775年,时任巴州刺史,又迁梓州刺史,此间到过绵州.约于778年入朝,历谏议大夫、知制诰、礼部侍郎、史馆修撰等职,直至建中二年四月,贬为桂州长史.约贞元三年回朝,先除原王傅,后改太子宾客.  相似文献   

17.
泉州的梁氏家族,自古以来对潮州的感情特别深厚。之所以如此,乃源于南宋丞相梁克家之游学揭阳,留下了一个广为梁氏家族世代传颂的千古佳话。 梁克家字叔子,号毅斋,生于北宋靖康二年(1127)。自“幼聪明绝人,书过目成涌”。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状元及第,乾道三年(1167)迁给事中,乾道五年(1169)拜端明殿学士,进枢密院参知政事,八年(1172)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淳熙八  相似文献   

18.
选任资格与任命方式是教育厅长选任过程中两个基本环节.考察北京政府时期教育厅长的选任,就选任资格而言,虽无明文规定,但从任职者实际情况看,“学识”和“经验”是两个重要维度;教育厅长的任命方式则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过程;在教育总长频繁更迭、地方军阀势力膨胀、民间学界力量不断壮大等多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教育厅长的选任至为复杂.  相似文献   

19.
县尉是北宋县级政权中专司治安的重要佐官之一,由于其肩负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任,故虽然地位卑微,却备受关注,尤其是直接负责京城地区社会治安的赤畿县尉,更是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赤畿县尉的选拔过程中,一方面朝廷对入选者的官场出身、行政资历及业务能力等做了严格规定,以确保京畿地区的长治久安;另一方面作为近便优阙的赤畿尉也是权贵子弟竞逐的主要目标,大量不符合条件的贵游子弟充斥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赤畿尉的整体素质。在迁转方面,与普通县尉相比,赤畿尉具有明显的优势,身为选人的他们往往能够获得直迁京官或越次提拔的优遇。  相似文献   

20.
唐代主要使府都有数量不等的幕府人员。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支使、参谋、推官、巡官等为幕职正职,衙推、随军、要籍、驱使、随机、逐要、孔目官等为低级幕职。幕职均各有职掌。幕职迁转主要有两种形式:一为幕府系统内的迁转,一般遵循由低到高,由下佐升上佐的循序迁转原则;二为由幕府迁出任官,一种情况是入朝为官,另一种情况是出任地方官。幕职迁转有一定的考课制度和时间规定,但考转年限有逐步缩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