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辛词派”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辛词派”之说,代有称述。宋·潘牥云:“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刘辰翁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几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潘、刘二人都指出苏、辛一脉相承,他们在词中言志抒怀,所作自别于“清切婉丽”的婉约词,而体现出向诗文靠拢的倾向。金源词人元好问也以为辛弃疾上承苏轼,他说:“乐府以来,东坡第一,以后便到稼轩。”明清两代以“苏辛”为词派之说更为明确。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中国古代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作家,他在诗、词、、赋、书法、绘画等各方面都卓有贡献。然而历代注苏诗蜂起,注苏词在宋人傅干《注坡词》之后,却鲜有传人。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开现代注苏词之先河,筚路蓝缕之功固不可没,惜其抄傅注而又骂傅注,增注部分其错处亦不在少数。20世纪后半期,苏词校注本不断涌现,先后有曹树铭《苏东坡词》,郑向恒《东坡乐府校订笺证》,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拙《东坡词编年笺证》,蔚然可观。邹同庆、王宗堂之《苏轼词编年校注》(以下简称《校注》),虽于2002年9月始出,却显其出蓝之胜。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中,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是以“味”论诗。以味论词,始于金代元好问。元氏在《遗山自题乐府》中举出黄庭坚的《渔夫词》和陈与义的两首《临江仙》,作为有味词的代表作。文章分析了这三首词后,认为元氏所谓“词味”,指的是含蓄委婉地包含在词中的深层意思。  相似文献   

4.
苏东坡究竟创作了多少首词?有哪一个专家学者、哪一部研究专著说清楚了?通过精细的考察,准确的辨析,笔者认定《竹枝歌》、《襄阳古乐府》、《黄泥坂词》等40首被打入另册的东坡词,大都为长短句,属“自度曲”,是东坡“为歌而作”、体现东坡个性的词。今天,我们应以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重新整理,让大量长期淹没在东坡诗文中的东坡词独立出来,回归正籍——《东坡乐府》词集,显现出东坡词的全面目和真面目。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被选入人教社高中课标本《语》必修4。 辛弃疾这首词的写作时间,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厘定于淳熙元年(1174年),理由是:词作“充满牢骚愤激之气,且有‘树犹如此’语,疑非首次官建康时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东坡乐府》。这首词是1082年(元丰五年)7月47岁的苏轼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稼轩长短句》,是1204年(嘉泰四年)秋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这两首词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在作品题材、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真是"同是怀古别样情"。相同之处有:  相似文献   

7.
金代后期,部分稼轩词作通过非公开途径传回北国,被元好问推举为北方词坛的新高标。元好问侧重继承稼轩以诗为词、借词留连光景、感慨时事等取向,于稼轩抗金报国情怀不予置评,于稼轩豪放词风亦少有继承。此后,白朴得遗山衣钵,耶律铸侧重借鉴稼轩词咏物、留连光景,失之片面,至王恽始能大力表彰其忠义大节,北方才有了完整意义上的稼轩词。  相似文献   

8.
元好问(遗山)为金词之大家,其词集曰《遗山乐府》,版本甚夥,有一卷本、二卷本、三卷本、四卷本、五卷本等多种,自明以降多次刊刻,版本颇复杂。因此对遗山词集之版本作一番爬梳、钩稽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节选自《辛弃疾词艺探胜》书稿第七章第五节。辛词“雄深雅健、温婉悲凉”的总体风格的形成,其根源有五:一为自身气质所决定,二为审美追求所导向,三为时代环境所造就,四为传境文化所影响,五寿社备氛围所熏染。稼轩体有三义:一指辛词风格个性,二指伤时忧国,志在有为之性情,三国以之入词、以论入词之形式。辛词总体风格形成之后,影响着当时与后世的词风,稼轩词派绵延百有馀年,稼轩体风行七百馀载,以至终古不衰。  相似文献   

10.
从宋金有关史料中可以发现,《宋史·辛弃疾传》所载稼轩师从金人蔡松年之事有一定的依据,不应受到怀疑和否定。由此出发,本文考察蔡松年的生平和创作、探讨蔡松年在宗尚东坡等方面对稼轩的启示意义和稼轩南渡后对他的继承、发展,认为蔡松年是苏、辛两大词人间的重要桥梁,是稼轩词学的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1.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散文和诗都是宋代开派的大家,然而最值得称道的,还应当说是他对于词的贡献。东坡词现存三百多首。比起他留下的近三千首诗来,数目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这些词的艺术成就异常出色,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想就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所收词粗略地论述一下东坡词在艺术方面所取得的一些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三境     
何涛 《现代语文》2006,(4):106-10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借论词而论到人生活动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在《学小言》中,他把这三种境界称为“三种阶级”,并言“未有未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学亦然。”此三种境界,是王国维对成功必经阶段的凝练概括,不仅适用于创作活动,也可看作是阅读活动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论遗山词的词史地位及其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词融会北宋词风的过程中,遗山以其在文坛上的领袖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词和北宋词的交融是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农业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的草原文化的交融,遗山以其极高的词创作成就而成为这两种文化交叉点上的佼佼者。遗山推崇苏、辛,词风豪放,对元词的发展走向很有影响。在沟通宋、金词以及在金、元词的延续上,遗山词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遗山还是在具体词学理论指导下进行词创作的金代最重要的词人,其词体制完备;词中尊杜,极善融化唐诗;其词又有明显的“史”意识影响的痕迹;金、元之际文人歌酒狎妓之风在其词中时有反映;清代词论对其词毁誉不一。凡此种种,都体现了遗山词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稼轩资书以为词,笔走龙蛇,纵横挥洒,历来论家对其见仁见智,多有评说。本文认为,稼轩词多用典故,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极大地拓宽了词的题材和表现疆域。在风格方面,稼轩词豪情激荡而又富于含蓄不尽的曲折风味,刚柔兼济,豪雄不废婉丽。就词体而言,继东坡之后,稼轩全力为词,惨淡经营,以自己的创作实际进一步促成了词体的雅化,有力地推尊词体。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1036~1101),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坛领袖。他一生两莅密州,第一次任密州知州,第二次赴登州任知州时路经密州。熙宁七年(1074年),苏东坡卸杭州通判任,诏命其以太常博士直史馆权知密州军州事,五月得“移知密州之命”,九月动身赴任。路上,苏东坡写下(沁国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东坡乐府笺》卷一)一词。词云:“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搞锦,朝露团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词选/于培杰、孙言诚注译产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1984.12《苏轼词选》前言/阵迩冬产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59评哎苏轼词达》/马茂元了光明日报,1959.11.15偏爱古人与批判接受一一对《苏软词选·前言》的意见/戴鸿森了光明日报,1960.6.26礴苏轼词选释》前言/叶柏村了浙江师大学报(社科版),1朋1.1东坡词论丛/苏轼研究会编I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9《东坡乐府笺》序/夏承寿,词学季刊(2卷),1935.1东坡乐府笺(:卷)/苏轼撰、龙沐励校笺了商务印书馆影印_,1936东坡乐府/苏轼了上海古典文学社影印,1957,东坡乐府/苏轼产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l…  相似文献   

17.
<正> 《十五》,属乐府旧题,古辞不传。黄节《魏文帝诗注》云:古曲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数篇,“《古今乐录》以为是古诗,朱乾《乐府正义》谓疑即此《十五》,而文帝拟之也。”其诗乃为曹丕游猎遇虎而作。朱乾《乐府正义》论之云:“《水经注》:魏文帝猎于大石山,虎超乘舆,孙礼拔剑投虎于是山,山在洛阳南。”黄节《魏文帝诗注》亦云:“乾所云《水经注》,似证此诗为当时所作,意盖可从。若其以‘雉(句隹)’、‘鸡鸣’,谓指丁仪、丁廙、杨修之伦,‘虎啸’,指曹植,则凿矣。”以为此诗为孙礼拔剑斫虎事而作。余冠英先生《三曹诗选》注引朱乾说,并云“所写或许就是当时情况”。然考《三国志·孙礼传》,则言“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和,天下少谷。礼固争,罢役,……帝猎于大石山,虎超乘舆,礼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诏令礼上马。明帝临崩之时,……拜礼大将军  相似文献   

18.
东坡的词学观“和东坡体”的独特体征,是我认识东坡新词的两把钥匙。再次通过考察和辨析,我认定:乐府是词,歌词是词,楚词是词,长短句是词这种观点自然有点绝对化,我不会采纳。但是,具体词人具体分析,东坡的乐府是词,东坡的歌词是词,东坡的楚词是词,东坡新词长短句也是词毫无疑义。东坡新词是诗也是词,是诗中的词“,诗化”的词。为此,我将与音乐藕断丝连的部分东坡诗,按着“史有表态,入乐可歌,又属长短句”的原则,从诗中分离出来,归入《东坡乐府》词集。我还将为东坡四十六首新词做笺证工作。是成是败,让历史评说。  相似文献   

19.
一、《敕勒歌》同斛律金无关(一)国内外学术界一致认为斛律金唱或作《敕勒歌》大约从宋代开始,人们无不认为千古绝唱《敕勒歌》同斛律金有关。区别只在于:盛认为仅仅是他所唱,或认为是他所作并所唱。今天国内持后一种看法的人已寥寥无几,但并末绝迹。台湾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就是证明。该《辞典》云: 【《敕勒歌》】东魏高欢使其将斛律金作《敕勒歌》,《古乐府》载其词……(着重点为笔者所加,下同)①持前一种看法的却大有人在。我国一九七九年版的大型综合性的权威辞书《辞海》可以作这种看法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薛泉 《海南教育》2013,(12):62-63
<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唐宋人选唐宋词》,对词学研究无疑是一重大贡献,也是词学界一大幸事。此书包括《云谣集杂曲子》、《花间集》、《尊前集》、《金奁集》、《梅苑》、《乐府雅词》、《草堂诗馀》、《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兴以来绝妙词选》、《阳春白雪》、《绝妙好词》10种,编纂体例仿效《唐人选唐人诗十种》。这10种词选"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在中国词学史上,创造了诸多‘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