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58):194-196
云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是当今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纳西族文化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独特的纳西族文化以深厚的精神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相貌,描绘了整个纳西族的人文历史和纳西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本文从云南纳西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对丽江纳西族文化如何与时俱进的应用与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思索与探究。  相似文献   

2.
《文山学院学报》2014,(2):47-55
方国瑜先生是纳西历史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自1933年冬开始实地调查,到1979年《纳西族的渊源、迁徙与分布》的发表,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方先生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历史地理问题、纳西历史文化框架体系、民族史研究的理论、民族文献的运用、民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都作出开创性贡献,为纳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方先生的上述贡献对研究中国民族史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七星披肩是纳西族最具特色的服饰,蕴含着纳西族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造型艺术、功能范畴以及文化内涵等角度对七星披肩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进行探讨,不仅能够加深对纳西族文化的理解,而且对民族服饰的设计再创新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晚年的金克木把笔触深入到文化的层面,通过对历史与现今文化的回顾、比较及分析,对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进行挖掘与展望。金克木喜欢对历史人物重新进行议论,而他的评价与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定位往往不同,而且有的人物还是我们所不熟悉的,金克木对他们的评价总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那就是文化意义。因为金克木的写作目的很明确,为时下的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把脉。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黑白色彩崇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西族的色彩崇拜主要包括黑色崇拜、白色崇拜。其中黑色崇拜在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 ,在早期处于纳西文化的主体地位 ,是纳西文化胚胎———祭天影响的产物 ,纳西族的自称也源于此。白色崇拜是唐宋后期才出现的 ,是受到白族、藏族白色崇拜影响的产物。纳西族的色彩崇拜既是自身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结果 ,也是与周边民族文化融合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对丽江纳西族的典型饮食文化“三叠水”宴席进行阐释.以对“三叠水”宴席的文化内涵、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分析为基础,提出将纳西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提升纳西族的文化,促进纳西旅游业和纳西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也为传播纳西文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文化变迁是人类学研究和探讨的永恒话题,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变迁往往首先是表现在语言变迁的基础之上。语言变迁的原因主要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通过在丽江大研镇一个月的纳西语流失现状田野调查,对丽江大研镇的纳西族语言流失现状及成因作简要分析,进而对纳西语及纳西文化的传承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历史悠远,人文荟萃。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丰富多彩且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纳西族的非物质是其生生不息的有形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财富,是纳西族人民繁衍发展的根脉。她是纳西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精神需求;是民族精神的发生器,纳西族文明的起点;她滋养了纳西族多元的传统文化,是纳西文明不竭的源泉。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美的享受,而且是纳西族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保存于纳西族中一种多神的宗教——东巴教而得名.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内容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载体,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层次和侧面来认识东巴文化.本文试图从纳西族文化中的灵魂观念这一方面对东巴文化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族群身份重构是在社会文化变迁、历史记忆重构、族群认同等多种历史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明清以来,多元一体的国家格局的深化,促进了内地移民与丽江纳西族之间的文化互动与融合,推动了族群身份的重构与地方文化多样性发展,对纳西族的文化变迁及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族群认同、身份建构与国家认同之间不是彼此消长、二元对立关系,而是彼此互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实现一个民族内在的政治文化与外来政治经济之间的最佳组合,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政治文化是以各种要素相关联的复合体系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由特定的政治关系所决定。生活在政治生活中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治文化,它是客观政治过程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积累、沉淀的反映,作为一个民族特有的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和政治选择,它是客观社会政治环境和主观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历史因素、地理环境、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等社会环境各层面的因素和政治主体的心态或心理背景都对一个民族的政治文化产生影响和制约。 纳西族从可追溯的历史时代至今,都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基本生活在同一地域。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虽然和汉、白、藏、彝等几个民族有着婚姻关系,但都没有因征服和被征服引起种族变化,也没有大规模、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将四川汉语方言盐源话的语音系统同纳西语(特别是东部方言)的汉语借词的语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些汉语借词的特点,而且可以发现盐源话与纳西语的历史联系和盐源话对纳西语的影响。全文包括:一、四川的纳西族;二、四川方言与纳西语;三、结语。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概念,有着隐态和显态之分。隐态文化是文化的精神,显态文化是文化的表象。本文试图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纳西民族文化精神和文化表象进行考察,客观认识纳西文化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以进一步提高丽江民族文化的整体水平,使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翻译的编码与解码会由于文化传统、人文历史、民族心理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对码的不同理解。《溪山琴况》是古代文人对古琴音乐文化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美学思想、宗教哲学等各个方面。当我们用英文对这一著作进行翻译时,会碰到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同一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编码与解码,二是跨文化的编码与解码。本文从这两个层面的问题入手,系统地论述了对《溪山琴况》进行英文意解时所遇到的跨文化编码与解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一个。作为一个民族,它有其特有的文化和特征,由此而产生许多纳西族特色词。在翻译纳西族相关资料文献时遇到较多纳西族特色词语,笔者尝试运用和合翻译学说、归化和异化等翻译策略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40集民族史诗大剧《木府风云》在讲述丽江木府土司家族内部争权夺势和爱恨情仇的同时,也向观众全面展现了丽江纳西族的民族风情与文化,包括政治与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和殉情文化等等,同时该剧也提出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化如何发展这样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话题。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的纳西族世代以盐业为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盐井纳西族文化几乎完全融入了当地的藏族文化中。但是纳西族内心中对自身东巴教信仰的坚持,使得下盐井村虽然在天主教和藏传佛教的包围中仍然保持着社区的认同。盐井纳西族宗教信仰的变迁成了本民族在建构社区认同中的一种鲜明的符号。  相似文献   

18.
纳西东巴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纳西东巴文化研究数据库的数据为依据 ,以大量统计数据 ,归纳分析了纳西东巴文化研究文献的各种分布情况、文献构成的不同层面 ,指出纳西东巴文化研究文献具有独特性、完整性、多层性、研究的广泛性和纳西族作者的主体性等特点。分析归纳的目的在于为纳西东巴文化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依据和积累资料 ,为研究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喻晓 《高中生》2012,(34):35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中国以其博大精深、底蕴深厚的文化被称为文化大国,但当我们环顾世界时,不得不承认,我们还只是文化大国,而非文化强国。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文化必须有载体,文化强国就必须有自己的载体---文化航母,有文化航母才能走出去,才能走得远。中国文化更多地停留在历史层面、思想层面,被奉为珍宝,被束之高阁,就连身为国人的我们都会深切地感觉到我们的文  相似文献   

20.
东巴文化     
历史靠文化衔接,民族靠文化凝聚,文明靠文化推动、愚昧靠文化驱赶。民族与民族的区别在于文化,城市与城市的区别在于文化。丽江无穷无尽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文化——东巴之化。东巴文化泛指纳西族传统文化,它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记录方式,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历史发展逐步形成和演化,至今仍在发展的文化。东巴是纳西族的“智慧”,其衣钵世袭相传,不脱离生产生活,是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的民间文化的重要传承者。1400多个东巴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