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强纲领"坚持一种认识论的相对主义立场,这一立场受到学派外部的激烈批评。作为该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科林斯也认为,认识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是不能成立的。他尝试对这种相对主义进行修正,提出了"相对主义的经验纲领",主张一种方法论的相对主义。从康德认识论思想出发的考察表明,科林斯所主张的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
大卫·布鲁尔所提出的自然主义立场,本意是要在元科学研究中摒弃绝对主义视角下的规范性分析方式和目的论说明模式,从而经验性地反思科学的可信用性。然而,由于社会还原论和社会决定论的误导,强纲领并未能够彻底贯彻自然主义立场,从而一方面使得作为方法论策略的相对主义沦落为认识论层面的相对主义;另一方面方法论科学主义则使得强纲领误用其竞争对手逻辑实证主义的修辞——实证的研究方法和因果的分析方法,从而也并未能"深描"和"再现"活生生的科学实践流本身。最终,强纲领自然主义立场贯彻的不彻底性,使得其"反思科学"的初衷具有"反对科学"的现实效果。  相似文献   

3.
社会建构主义评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面对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策略” ,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哲学纲领 ,这就是社会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社会科学家阻止后现代主义潮流的理念 ,而共建就是建构主义达到这一目的的方法。”但是 ,学界往往把社会建构主义理解为某种新型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 (如“强纲领”)。本文认为 ,这种观点即使不是错误的 ,也是片面的。社会建构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建构性的辩证法 ,它具有“建构性”、“建构的社会性”和“社会建构的互动性”等三个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4.
"强纲领"作为支撑SSK学说的研究纲领,其所包含的四项原则对科学知识的成因进行了相对主义的说明.虽然SSK的相对主义立场遭到了-些批判,但其注重从社会维度考察人类的认知活动,凸显科学知识中的社会因素的做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主张,从强纲领到社会学有限主义构成了爱丁堡学派的一次理论转向。但是,强纲领和社会学有限主义的倡导者和评论者都从未说明或暗示存在那样一个理论转向,并且强纲领和有限主义的内容从逻辑上说也不可能构成简单的竞争或替代关系。正好相反,从强纲领到社会学有限主义是爱丁堡学派理论的一次深度拓展,对这一拓展的完整论述有赖于以相对主义为中介对爱丁堡学派理论论证的合理重建。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教育研究中的相对主义现象.相对主义主张,教育研究的观点或思想是基于个人立场的,不同的观点之间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普遍的理由判断真假.相对主义是知识论上“唯我论”者.这种“唯我论者”把思想、知识、真理也理解成私人的,从而造成教育研究的平面和平庸,造成理论思想的贫瘠,也造成教育实践的混乱.本文在反思相对主义的基础上,主张教育研究是一种基于普遍的理由而提出正确观点的认识过程,研究意味着客观、理性的认知,其目的是表达可辩护的论点,这是按照理据推论出有理由即合理的结论的过程.这意味着研究者要尽量排除个人立场、偏见、利益取向,基于普遍的理性、理由、理据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合理,并使自己的观点接受公共理性的检验.对于教育研究而言,超越相对主义是一个迫切的方法论任务.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布鲁尔、巴恩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总结概括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简称SSK)中的“强纲领”,确立了SSK的理论核心。在接下去的理性主义与SSK的交锋中,“强纲领”自然成为了这场争论的风暴中心。文章从“强纲领”所包含的四个信条(因果性、客观公正性、对称性和反身性)入手,分析了“强纲领”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和认识论主张的理论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夏佩尔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绝对主义和受历史主义影响的费耶阿本德、库恩的相对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的、系统的发展观。本文力图论述夏佩尔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判,并且剖析他对过程性的“理由”等一系列科学观念的理解,进而在如此的批判和剖析的过程中阐明夏佩尔所主张的科学哲学观。  相似文献   

9.
夏佩尔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绝对主义和受历史主义影响的费耶阿本德、库恩的相对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的、系统的发展观。本文力图论述夏佩尔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判,并且剖析他对过程性的“理由”等一系列科学观念的理解,进而在如此的批判和剖析的过程中阐明夏佩尔所主张的科学哲学观。  相似文献   

10.
相对主义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如何保证相对主义与科学之有效性的共存。认识论的相对主义(如社会建构主义)主张将科学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从而导致了相对主义与科学有效性的矛盾。"相对主义和科学的有效性"之争便是这一矛盾的直接体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1)用实践建构主义取代社会建构主义;(2)用本体论的相对主义取代认识论的相对主义;(3)用本体论化的科学取代作为认识论概念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科学争论如何终止?——柯林斯对实验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知识社会学以科学知识为探讨对象。科学知识社会学巴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柯林斯在对科学、技术争论进行案例分析时,提出“实验者回归”这一概念,指出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是互为因果的,实验证据不能作为终止一场科学争论的判定性标准;并用“经验相对主义纲领”对此加以解释,认为社会因素在终止科学争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结论是科学家协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哈丁以后殖民女性主义立场对客观性进行的探讨,是一种具有历史及多元化背景的认识论研究新语境。其主要方面为:以“新客观性问题”实现传统认识论的转换,论证现代科学是建立在欧洲化背景上的“地方性知识”,建立客观性的“强纲领”,以达到“强客观性”。而这一研究的目的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即实现平等的化话语权、知识话语权、科学话语权,消除科学与权力关系构建的话语霸权,在有益于科学发展的同时推进社会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13.
本首次明确肯定孙中山的“耕有其田”是与农民革命相结合的土地革命纲领;指明“平均地权”与“耕有其田”性质不同;前主张土地改良,后提倡土地革命;批评陈伯达否认“耕有其田”是土地革命主张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4.
爱丁堡学派是SSK的第一个学派,爱丁堡学派理论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晰,前期的论说核心是"强纲领",后期是"社会学有限主义",爱丁堡学派从强纲领到社会学有限主义的理论延伸,并没有使爱丁堡学派摆脱相对主义困境,反而加剧了这一困境,并最终导致爱丁堡学派的衰落。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强纲领科学知识社会学逐渐走向衰落,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纲领由强纲领主张转向社会学有限论。然而,社会学有限论和强纲领主张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一变革并未触及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实质性问题,因此难以解决自身存在的固有问题。科学知识社会学将会走向何方?以协调论作为解决方法,为科学知识社会学找到了一条可能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拉卡托斯有意把他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推广应用到他的拟经验的数学哲学中去,建立起“数学研究纲领法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赖以建立的两个前提是自然科学的经验性和可证伪性,那么对于数学,其是否也有与经验科学一样的完全的经验性质呢?数学能象经验科学一样被证伪吗?这是建立“数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正是围绕这一问题,对拉卡托斯后继者在这一方向上的数学哲学研究作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以期引起对“‘数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的深入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SSK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科学从逻辑实证主义的象牙塔中解放出来,使科学哲学的研究走向科学实践、从宏观的叙事走向经验案例的利益、地域文化与性别的分析。然而,强纲领SSK走向逻辑实证主义的另一个极端,否定了自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只强调社会因素的意义,从而导致对客观性的全面解构,走向了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8.
陈海飞 《现代企业教育》2006,23(22):195-197
当前理论界流行一种相对主义理解观,否定文本有自身独立的意义,主张理解的目的是为文本创造意义,主张各不相同的理解都具有合法性,认为把握文本意义是不可能的.这种相对主义理解观对人们实际的理解活动是十分有害的.理解的基本性质是相对性,同时人们的理解又具有绝对性,理解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辨证统一.前见、间距、语言、解释学循环、人类的理解实践以及改造世界的实践等都证明了理解的这一性质.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划界问题上,库恩用科学史的实例使人们认识到逻辑主义的科学划界的绝对标准之谬误;主张一个研究领域出现了范式是这个领域成为科学的充要条件,开创了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观。把这种相对主义推向极致,就导致费耶阿本德、劳丹、罗蒂等人的反对科学划界的标准消解观。相对标准观不能把占星术等从科学中排除出去,消解观和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都让伪科学有生存的借口。之后的多元标准观越来越复杂,但未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科学划界。本文把可证伪性、实质普遍性、一致性和超余内容性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出了一个规范性的对科学的定义。这个划界标准既是逻辑的、又是历史的,能够排除形而上学和伪科学,也能得出人们以为科学通常都具有的各种特性。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党史界有一利观点认为:党的“二大”纲领,不能称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理由是:第一,纲领虽然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的革命口号,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整个地主阶级,坚决实行土地革命的主张,这是在革命对象和任务上还没有完全彻底的表现。第二,纲领没有提出工人农民的政权要求,它所主张建立的“真正民主共和国”,实际上,不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而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性质。我认为,这些的确是“二大”的不足之处;但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