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林纾凭借翻译小说蜚声文坛,林译小说能在清末民初得到广泛传播,得益于商务印书馆的品牌塑造。文章以商务印书馆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商务印书馆在林纾与林译小说品牌、文化品牌、教育品牌的塑造等方面对林译小说的传播产生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并指出商务印书馆对版权的重视也进一步维护了林译小说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
商务印书馆的工作经历在陈云的一生中留下了重要印迹。第一,陈云在商务印书馆建立了共产主义信仰,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日后成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奠定基础。第二,陈云在商务印书馆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从参与五卅运动、领导商务印书馆罢工,到协助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相关工作,上海到处都留下了他播撒革命火种的足迹。第三,商务印书馆的经历提升了陈云的文化素养,积淀了经济管理的经验,锻炼了他的能力和品格。商务印书馆是陈云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在商务印书馆的历练也对他之后的人生和革命生涯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26日,在深职院20周年校庆之际,商务印书馆(深圳)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学校知行园A座举行。这是商务印书馆与高校合作的首家分支机构。新成立的深圳分公司将在文化产品策划、设计、出版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协同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出版产业的全新融合,培育中国出版新业态,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提升。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殿利,商务印书馆(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苑容宏,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范坤,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洪一,党委副书记陈小波,副校长张效民,深圳公司董事李建求,深圳市普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曙等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这项协同创新之举,必将促进文化出版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与出版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是多种文化相撞击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在20世纪的发生发展与清末民初刚刚兴起的近现代出版业相辅相成,与商务印书馆一部分文人有意识地扶持和推动当时的各种文化思潮休戚相关;在那个新、旧文化激烈撞击的特殊历史时期,商务编译所应时捕捉文化新动向,并对其堪编的刊物《小说月报》等杂志积极推陈出新;商务印书馆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发展起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谢洪赉是最早接受基督教信仰和协助外国传教士从事书籍翻译和文化传播的中国人之一,因与商务印书馆创办人的姻亲和相同的基督教信仰,使他成为商务印书馆最早的合作人和编写人.他为商务印书馆早期编写编译了面向中国人的大量英文词典和教材、中小学教科书,为商务印书馆奠基和早期创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出版事业的近代转型和中国人开拓近代出版领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极重要的文化运动.作为当时重要文化机关之一的商务印书馆,不可避免地置身其中.在此过程中,商务印书馆从初始的消极被动,到顺应参与,反差甚大.这既是历史潮流大势所趋,也与张元济等商务领导人及其人脉圈对时局的判断有关,更与商务本身的经济状况紧密相连.前期选择与张元济及其他领导人自身与逊清态度以及日本政商渊源密不可分;后来参与则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及商务印书馆的商业利益考量的结果.商务印书馆通过这一碰撞调整,既获得了商业利益上的巨大成功,也在学术界乃至政界赢得了很高声誉,开辟了企业梦寐以求的义利双赢的局面,在自身乃至近代文化出版史上,达到了一个难以超越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重要的文化机构。1932年1月28日,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商务成为轰炸目标之一,几乎毁于一旦。在此情况下,时任总经理的王云五采用了一系列措施,使商务在半年内复业,并在20世纪30年代创造了商务印书馆的又一个辉煌。商务的复业措施不仅仅是权宜之计,而是在此契机上的资源重组,这些措施对商务印书馆的现代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侯琦妍 《考试周刊》2014,(78):15-16
作为历史悠久、最负盛名的民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一直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商务印书馆的创立和发展背景出发,探讨近代商务印书馆产生的深远影响和历史地位。文章将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史同福建近代史相结合,着重论述活跃于出版工作一线的福建人对商务印书馆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商务印书馆对福建教育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这篇论文,将商务印书馆与福建的渊源作梳理。  相似文献   

9.
林纾与商务印书馆之间的关系,至少在20世纪10年代到40年代这一时期内,是一种在文化与商业市场双重意义上相辅相成的共生共存关系.这种关系既见证成就了林纾以及“林译小说”在现代翻译史和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亦成就了商务印书馆以一个作者为中心、通过若干既有商业市场包装促销之意又不失文化水平与行为品格的推销策略而造就一个知名出版品牌的传奇.通过对商务印书馆“图书汇报”以及相关文献的分析考察,不仅可以清晰地把握上述两者之间关系的基本历史面貌,亦可对这种关系的历史文化内涵,产生更为深切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作为翻译家的林纾及“林译小说”在近现代语境中地位之变动,与现代知识的传播、现代文学的发展、现代学术体系的生成以及现代图书分类体系的建立,在一个阶段的同步之后,逐渐呈现出反向的互动关系.此类文学与文化现象,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系列“图书汇报”中,不仅有现象式的呈现,而且亦能与林纾及“林译小说”这一时期的现实遭际彼此互证.  相似文献   

10.
5月14日下午,深职院创意中心分会场“文化创意与协同育人”论坛在留仙洞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作为文博会深职院创意中心分会场的重要专题活动之一,本次论坛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张效民,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杨农,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副总经理李平,广东省创意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方诚,深圳市越众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康延,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作为旧中国最大的民营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科书曾影响了几代国人,潜移默化直至今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语)与历史教科书,以其创新和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立足,以名人名家参与编撰而树其质量精品,而与时俱进的努力又使它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汲取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彰显新的进步的价值观取向,向国民灌输崭新的国民意识,这使它在近代教科书出版市场常胜不衰。商务教科书所创立的出版原则、出版思想,包括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对我们今天的教科书编辑与出版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而在屡遭劫难的近代中国,商务印书馆以民营出版家们的艰辛奋斗,努力为国人提供精神滋养,这样的精神也将对后人产生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华谚语志》是台湾商务印书馆于1989年出版的一本关于谚语的百科全书,由朱介凡编纂。地域性是这部巨著的主要特色。《中华谚语志》谚语的地域性特色主要体现在地理风物、地方风俗、地方人文社会背景及方言环境几个方面,这些谚语为地域文化特征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极高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略论商务印书馆对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务印书馆作为近代最负盛名的民营书局,其出版的《最新教科书》使“教科书之形式方备”。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出版中注意不断创新,领导着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潮流,并长期处于教科书出版市场的“执牛耳”地位。同时,商务印书馆还为其他书局培养了大批教科书出版人才,为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堪称近代中国教科书出版的“母机”。  相似文献   

14.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家现代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自1957年出版《新华字典》新1版以来,已经和《新华字典》携手走过了s5年的时间,出版了12个版次。2011年,商务印书馆推出《新华字典》修订第11版。商务印书馆在编辑出版《新华字典》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史料。  相似文献   

15.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最大的教科书出版商。回顾其教科书的编撰和出版史,高度重视教科书的研究过程无疑是其成功的一大要点。商务印书馆的学者们所经历过的思维过程集中体现在编制首部启蒙国文教科书、顺应国语运动、回应社会教育思潮、寻求教科书编制的理论依据等一系列行为中。通过翔实的史料分析,能够得到或者再次印证这样几点启示:教科书研究是要具有前瞻性的;教科书研究的手段是丰富多样、不拘一格的;教科书研究是教科书创新和质量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中国语文》《方言》《语言学论丛》《中国语言学报》等语言学刊物,这些刊物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语言学界的品牌产品.在学术期刊编办日益艰难的今天,商务印书馆以自身的品牌优势为依托,不断提升影响力,开拓语言学期刊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商务印书馆早年名声鹊起,效益奇丰。除教科书广为发行外,严复的汉译名著和林纾的翻译小说的出版,尤其是后者所带来的大规模品种,在商务印书馆的产业化运作下,获得了极大的收益。十几年间,在商务印书馆教科书之外的业务撑起了半边天,为商务印书馆品牌串红起到了功不可没之效。作为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奠基人、最后的古文家,林纾依托商务印书馆,在张元济的推动下,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18.
庄俞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编辑。他生于困顿的晚清社会,深刻认识到教育救国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倡导和践行新教育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庄俞提倡培养尚公的新国民,力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创办职业教育补习学校以解决民生问题。庄俞对民国教育的更大贡献在于参与编纂新式教科书.他将传统国学精华和现代西学知识有机结合,和其他商务名家一起编写出了科学的现代教科书,奠定了商务印书馆在社会文化界的龙头地位,推动了民国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