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马"是中国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诗经》中,出现马意象的篇章达41首之多,诗三百中再难找出复现率与之相匹的动物类意象。由此而降,历代诗人都对马意象表现出一种特殊的亲近感.马意象经营的鼎盛时期在唐代,对李、杜两大诗人的意象统计结果可证:杜甫诗集中,马意象的复现率高居兽类意象之榜首,计复现394次,比列在次位的龙意象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马是神骏之物,马意象是杜诗中常用的意象之一。大诗人杜甫在“骐骥-士不遇”和“宝马英雄”传统模式的映照下,通过对马独特的描绘与刻画,托物言志,表露出其自身积极进取的性格心理,尤其是诗人笔下的老马意象更具风采,体现了诗人豪情壮志不得舒展的郁闷心情。杜诗中的马意象对前代有所传承,有所创新,内涵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3.
近代台湾诗人丘逢甲诗歌中,最习惯使用的诗歌意象是“海”,最习惯使用的意象和弦是“山”“海”。丘诗的“山海”意象和弦寄托着诗人对台湾故居的思念,体现着诗人对中华化的认同;淡化了闲适隐逸的情怀,而强化了统一河山的意志和信念;象征着以海般宽阔的心胸接受时代新思想,又象征着以山般坚定的意念执着于祖国的振兴。丘诗“山海”意象和弦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着时代印记,也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的意象是唐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诗人善于描绘马的形象,显示其神骏,并且托物言志.本文重点分析了诗人不同时期的马诗在描写手法和思想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毕东海是河北省颇有产力的青年诗人,近年来在儿童诗的创作方面崭露头角,在爱情诗创作方面,也有不少收获。其爱情诗的意象美、语言美和情感美尤具艺术特色,可以肯定他是一位有个性有潜力的青年诗人。  相似文献   

6.
戴望舒是20世纪30-40年代蜚声文坛和杰出的天才诗人,他一生留下的诗作仅有90多首,但他却以独到的技艺,纤巧的笔触和诗中流露出的浓浓的幽怨之情在诗坛上独树一帜,成为现代诗派的代表。从其代表诗作《雨巷》,可以分析出诗人情感个性的几种具体的体现:孤独,幽怨,迷惘和执着的追求。与诗人独特的感情个性相一致,他的诗在形式上独具匠心:意象的选择受晚唐颓废诗派的影响,意象构成的独特性和语言运用的含蓄蕴藉,质朴自然。  相似文献   

7.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具体的物被诗人赋予生命色彩,产生了许多典型意象。在传统诗词中就有柳、水、马、石等许多意象被广泛运用,并有了特定的内涵。该文对古典诗词特别是唐诗宋词中的月意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意象艺术钟光贵艾青,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成就最大的诗人之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艾青也是我国意象论的倡导者之一,他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显示了意象论的生命力。以下以这首诗为例,对意象创造问题作一点探讨。全诗十三节,按内容...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诗的解读,是从意象开始的。为此,本通过对闻一多诗歌创作的全面考察,较全面具体地探讨了闻一多诗歌想象的审美特征。作认为:在诗人澎湃的激情、丰富的想象以及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闻一多诗中意象明显呈现出了新颖独特、“浓丽敏密”、包含童趣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解读古典诗歌应遵循其本身的风格选点切入,把词语和意象作为解读或欣赏的切入点。选择词语切入,体察其情境意义,把某一词语所传达的客观形象放到与之相联结的特定时空范围及与之联系的一切“关系形象”中去综合考察。选择意象切入,分析其表达方式的特点,结合古代诗人“神会于物”的特点,把会于物的神发掘出来。两点切入,纵深发掘,再现古典诗歌中的意、志、趣、艺。  相似文献   

11.
形象与意象     
中师新教材《新闻和写作》第二册的诗歌单元,编著引进了意象这个概念,并把它列为基础知识.但教材对意象阐述显得含糊、矛盾,课文分析和单元练习也多有不当.主要表现如下:解释与定义矛盾.对意象,教材是这样解释和下定义的:“比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所写的‘破旧的老水车’,‘破旧’、‘老’都带有诗人的感情因素,呈现诗人对祖国贫穷、落后的过去的感觉认识.这种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印象,就是诗的意象.”后一句是定义,但前一句的解释似是说“破旧的”、“老”就是诗人对水车的印象,就是意象了.相比之下,朱光潜先生的定义与解释就明确多了,他说:“意象是所知觉的事物在心中所印的影子.比如看见一匹马,心中就有一个马的模样,这就是马的意象.”分类与定义矛盾.教材把意象分为表达颜色、亮度、形态等的视觉意象;表达坚硬、潮湿、寒冷等经验的触觉意象;表达饥渴、恶心、或肌肉与关节的活动与紧张的内部感觉的感觉意象.照此分类,意象就是一种感觉了.诗人艾青倒是认为“意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但这种说法,是很有争议的,笔者也认为不妥,意象,总该是一种“象”,至于是怎么样的象,诗人可以凭借视觉、嗅  相似文献   

12.
晚唐著名诗人马戴,以娴熟的艺术技巧与独到的眼光,把日月河川、山石寺庙、风雨草木等自然意象嵌入诗行,寄情托意,不着雕痕。本文拟粗浅地探讨一下诗人是如何将这些意象或纯以白描,或显隐叠加,交相糅合出那无尽的爱恨情愁,并形成他那紧道生峭,恣远高古,又不乏沉著、飘逸、秀拔之格调的。  相似文献   

13.
海子是一个具有死亡意识和英雄主义倾向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过程实际是一个与死亡意识搏斗的过程,他的诗歌意象是生命意象与死亡意象的结合体。本通过对海子的诗歌意象的分析,试图解读海子的最后几首桃花诗。桃花意象是诗人的生命之火的最后闪亮,它反映了死亡对于诗人生命意识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4.
王锐 《语文知识》2006,(10):14-15
在我国古代,马经常出现在描写边塞和战争生活的诗篇中.诗人们留下了许多与“马”和“马蹄”有关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四蹄腾空,可显骏马奔跑时的飒爽英姿:跨沟越壕,跋山涉水,可显战马神威;马蹄声声,警报频传,可显军事紧张;马蹄撒欢,悠闲驰骋于青青原野,可显蓬勃气象。本文打算从四个方面谈谈古诗中的“马蹄”意象。  相似文献   

15.
林徽因的诗歌从内容上看侧重于对个人生活、个人情感的吟唱与描绘;在艺术表现方式上,注重于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诗人以其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现了诗作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农贝妮 《中学文科》2007,(10):127-128
白居易诗词中经常出现“花”的意象。诗人用花自比,用花进行讽喻,用花聊以借慰,在诗人眼中,花语亦是人语。所以,通过对白居易诗词中“花”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窥探诗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诗人的品格和心绪。  相似文献   

17.
诗歌审美创造中,诗人将自然的色彩形式赋予诗歌意象,使其构成色彩意象,就能更有力地表达情绪、情感,隐含或折射主体抒情意蕴。各种色彩形式与意象的组合所形成的色彩意象在诗歌中隐含或折射的意蕴也不尽相同,各呈异采。本主要计论诗人构筑的蓝色意象,以及黄色意象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抒情范式特征,以期达到从色彩意象抒情的角度认识诗歌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8.
意象,这种浸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在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意象的选择首先要立足于新,要服从于诗人的意旨。意象和象征的联姻,决定了它的弹性空间是极为广阔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意象、母题的主题史流变规律中,每当一个意象内蕴发展到了相当丰富的阶段,就会产生同主流形态较大差异的同族类型,千里马文学意象也有病马老马慢马意象家族作映衬,其往往更加别致地表现了文人的落魄而又不甘寂寞,以及对名驹快马价值的钦羡向往。这类咏叹揭示了马意象所暗示的文人功业情结——成就动机是马文化的精神基石。它在“骐骥人才”、“宝马英雄”等先在模式的映照下,虽显得较为黯淡,却是必要的补充参照,加以统观,可较全面地了解古代文人心态。  相似文献   

20.
杜甫诗歌中经常出现“花”的意象。借助“花”意象表情达意、烘托氛围、寓含象征、营造意境,显示出诗人运用意象的精妙。同时,诗人的主观情感以及审美情趣也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