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田之章 《军事记者》2006,(11):54-55
刚接手编辑《集思广益》专栏时,经常有一些认识和不认识的同志问我,怎样给这个栏目写稿。所提的问题归结到一起,就两句话:写什么、怎么写。我的回答也是两句话:多看看、多想想。这个回答显然不能使提问者满意。一些熟悉的朋友反问:多年的厨师难道煮粥不会?当然,这是把我看高了,把这个栏目看小了。不会煮粥的厨子有的是。经过几个月学习摸索,放水多少,添米几许,火候大小,总算摸到一点门道。我把我的体会说出来,算是对我回答的一个补充吧!知道“写什么”,先得搞清“是什么”。这就要从栏目的特点说起。《集思广益》是军报一版一个新闻性的言论…  相似文献   

2.
白净 《青年记者》2016,(22):64-65
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我所在的汕头大学,每年会从毕业生中选择一位同学,授予“汕大奖章”.进入最后面试的8位同学,都是各个学院的尖子生.面试的时候,评委会问一个问题:“你今后打算做什么?”今年,工学院的学生回答:“我要做一名工程师!”理学院的学生回答:“我要做一名科学工作者.”医学院的学生回答:“我要做一名医生.”文学院的学生回答:“我要做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后,轮到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回答,她说:“我要做一名传播学者.”  相似文献   

3.
十几年前,我在一所高等院校里任教文学课程的时候.记得有个同学问我:“写文章有诀窍吗?”我当时因为想起鲁迅关于作文“并无秘诀”的话,便回答说:“没有”。那位同学又问:“那么文章怎么才能写好呢?”我又想到了鲁迅的话:“文章应当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所以,便回答说:“要多看勤练”。我当时还大约做了一些说明、解释,不过现在也记不起来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我的回答也竟然招惹了一点不快和烦恼。  相似文献   

4.
去一个单位采访。正谈时,对方忽然问:“你写这稿子要钱不要?”问得我一愣。脑子转过圈以后,忙回答:“不要钱”。对方好心地说:“如果要钱,俺给钱。”我一再解释:“不要钱。我写的是新闻报道,不是做广告。”  相似文献   

5.
这两年,我因为做夜编工作,没有机会出去采访,但是也写过报道。稿件见报后,就会有同志问:“怎么,你最近出去啦?”我总是回答说:“不,没有,是碰上的!”两年之中我碰上的值得报道的事情有三件。两个报道是我自己完成的,第三个是我让别人完成的,因此就姑且称之为“碰上的两个半新闻”吧。  相似文献   

6.
母校老师给我出了一道难题:一名新记者,怎样才能迅速上路,胜任起报道工作?我现在还回答不好,但有一点体会,就是写,写,不停地写!多实践,多思考,入门就快,上路就快! 我们系统地学习过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等课程,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学了这些,并不等于熟悉了新闻  相似文献   

7.
宋万林 《青年记者》2012,(24):54-55
常有年轻记者和新闻专业学生问我做新闻①之道:怎样才能把新闻做好?怎样才能成为优秀记者?怎样才能发现、抓到好新闻?怎样才能使新闻报道客观、公正……也有当了多年记者的"老记"们对上述问题仍感困惑,不知道如何做新闻。我也常常这样回答:沉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哲学中的辩证  相似文献   

8.
有位编辑同仁问我:要是叫你去打仗,你是希望做个快枪手好呢,还是做个准枪手?我问:何谓快枪手?何谓准枪手?他便解释说,就像打敌人,快枪手是指不经瞄准,“啪”就打出去,不管是死是活,反正敌人是被打着了;而准枪手呢,则指经瞄准,“啪”一枪打中要害,敌人便被打死了。我略一迟疑,说:当然要做快枪手啦,一枪一个多痛快。“那么,比如我们写新闻作品又如何?”我说:同理。话虽这样说,但过后仔细一考虑,这样回答未免有失偏颇。我们  相似文献   

9.
父:小明,你的作文怎么得了个“○”分? 子:老师说我写的尽是假话。父:谁教你那样写? 子:爸爸,就是你呀! 父:胡说! 子:你忘啦,上个月你在报上发表的马书记退礼品不就是假的吗? 父:哎呀,你,你,你这孩子……! “白字佬”训娃父:宝宝,用“贪梦”这个词造个句听听。子:爸爸,不是“贪梦”,是“贪婪”。  相似文献   

10.
转轨的体会     
“怎样才能写好通讯”?下乡采访,通讯员常常这样问我。这问题太大。我没有向通讯员“贩卖”《通讯写作》一书的内容,我知道类似的书,他们大都看  相似文献   

11.
一位通讯员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信中说:“平时,我很喜欢写广播杂谈,但是写起来总有个毛病,通篇文字干巴巴的,往往连自己都不能满意。”信中问:一篇广播杂谈稿,怎样才能写得有文采有感情呢?作为一个编辑,我很愿意同通  相似文献   

12.
脾在哪里?这恰如问幸福在哪里,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你可能马上就会反问:这脾脏不就在左肋下吗?客观存在,一清二楚,有什么不容易回答呢?真的很不容易!真的!因为你说的是西医的“脾脏”,我问的却是中医的“脾”。按习惯,对于我们正说到的“这一个”,西医称它为“脾脏”,中医称它为“脾”。推而广之,凡五脏,不加个  相似文献   

13.
传媒小幽默     
《今传媒》2004,(5)
奇妙的汉文有位美国人访问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报纸上登的‘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不是剽窃“你写的长篇文章,我好像在哪里见过。是不是剽窃别人的?”“这怎么可能呢?”“肯定一样,我可以把那篇文章给你找出来。”“不用找了,署名就不一样嘛!”商人赴宴一位商人的朋友应邀赴一位教授家的晚宴。席间,一位当记者的客人问他是否喜欢莎士比亚。他回答:“喜欢。但我更喜欢威士忌。”众人哑然。回家的路上,他的朋友说他:“你真蠢!干吗提威士忌?谁都知道,莎士比亚不是酒,而是一种奶酪。”独家新闻一个记者抢先向报社发回一条关于煤矿事故的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上帝看到这幅惨景,他落泪了。”编辑回电:“不要去管什么矿井了。立刻采访上帝。”买书架甲:“啊!你的书架多漂亮呀!只可惜上面一本书也没有。”乙:“以前我倒是有很多书的。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全卖了。” 惊人的发现两位朋友在一起聊天。他们谈论小说、诗歌。其中一位说他发现俄国小说家和诗人有一个共同点,这共同点在每篇作品中都体现出来了。“哪是什么呀?”另一位问。“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在一家爵士乐俱乐部,女招待给我们推荐了蟹肉饼。我们尝了一口,发现难吃极了。女招待走过来问我们味道怎么样,我告诉她我不太喜欢。 她问:“是什么问题?”这时,丈夫一边盯着餐桌,一边回答:“不太新鲜。”女招待没好气的说:“是冰冻的!  相似文献   

15.
有的通讯员问我:怎样才能做到深入采访?采访需要把握哪些重点和要领?我根据自己的体验作以下回答:要把稿件写得充实、生动,关键得有丰富的材料,而丰富的材料哪里来呢?这就要通讯员到发生新闻的单位、地方去了解,有计划、有目标地去进行材料的收集,这就是采访。“先搜集材料,越多越好。”(作家老舍语)。日本一位著名的记者也说过:“要写一百行的报道,就要积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04,(1):45-45
你坐下来写广告正文的时候,不妨假设你是在晚宴上和坐在你右手边的那位妇女交谈。她问你:“我考虑买一部新车,您推荐哪种牌子?”你呢,就好像在回答这个问题那样写你的广告文案。  相似文献   

17.
一天,10年前的一位同事从省城某机关打来长途电话,问我为啥子还没有提升?我无可奈何地回答:“我不知道。”因为,这样的问题,只有我的领导,我领导的领导,还有人事部门那些有资格代表“组织”的人,才有权回答这个  相似文献   

18.
有些初学写作的青年朋友问我:“如何写新闻报道?”若要回答,可谓一言难尽。因为不论写新闻报道,还是写文艺作品,正如我国金代著名学者王若虚所说:“定体则无,大体则有。”由此,不禁使我想起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他在回答如何制作杰出的雕像时说:“砍  相似文献   

19.
有位朋友看了这个标题后,摇摇头说:“太浅薄了吧?”我却觉得这是办报当中应该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且请看事实: 有位同志花了好多业余时间,写了篇稿子寄给某报社。文章登出后四个月不见寄稿费来。托人问是否邮寄有误?亲手处理此稿的负责人却说:“什么稿子呀?查查看吧!”又过了半年,仍杳无音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熟悉的一些老通讯员,不常见面了。偶尔碰到一起免不了聊聊天:“老兄,怎么报上见不到你的大作了?”“改行了,没功夫搞那些啦!”这才知道,他们是升“官”了.那时,我的脑海里曾闪过这样的问号:难道当了“官”就不能再搞报道吗? 在“官”的岗位上,我有意识地探索解决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号.经过不断实践摸索,对这个问号回答是:当官改行后,可以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坚持搞好报道。今年以来,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先后为人民日报、北京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晚报等新闻单位写了很多稿件,采用的有25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