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近年来探讨课堂提问的文章不少,但一般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介绍提问方式、提问技巧等,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来探讨。而教师认为最适当的提问时机、最巧妙的提问方式、最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有可能是相反的。在这里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带了小孩子去商店买玩具,在玩具架前母亲一连问了孩子几种玩具要不要,孩子总是摇头,母亲感到很奇怪,忽然母亲好象觉得发现了什么问题,于是蹲下来,这时母亲与孩子处于几乎同等的高度,当母亲再用与儿子同等视觉的眼睛去看玩具架时,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原来从孩子的角度根本就看不到母亲先前看中的几种玩具的样子,母亲站着看到的是玩具架上层的玩具,而小孩子能看到的只是下层的玩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观念去要求学生,而是应该时常“蹲”下来,从学生的生理、认知、情感等角度击看一看“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2.
两件小事     
一个朋友在开发区软件园里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卖些糖果和小玩具之类。软件园里住着许多外国人,一天一个外国小孩在杂货店里偷了个小玩具,回到家里玩时被母亲发现了。母亲问他从哪弄来的这个玩具,孩子答不出,只好坦白。母亲没有打骂孩子,甚至连批评的话都没说一句,她只是要孩子带他到那个小卖店去。到得店里,母亲要孩子把玩具拿出来,老老实...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多么重要。众所周知,提问是活跃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相似文献   

4.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目前课堂教学状况而言,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并不多见,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总是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提问来学习,学生疲于回答教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成了教师问题的奴隶。因此,教师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为围绕着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把提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较多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其实,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经历一个由不会提问到会提问再到爱提问的过程。下面就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提问存在的误区,来有效的改进教师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于是,课堂提问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既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6.
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角度来看,提问是其中非 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最直接方 式。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质量与学生理解和接受数 学知识的效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 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巧 妙设置问题,选择正确的提问方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 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本文就提升小学数学课堂 提问有效性的途径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提问是活跃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怎样才能在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在现阶段,可以把学生提问——敢于提问、学会提问、善于提  相似文献   

8.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就是课堂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去设计任务,引导着学生完成一个个小任务,通过这个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提问。那么,如何运用课堂提问来提高教学效果是本篇文章探讨的内容。从课文提问的处理和提问的方式等方面对课堂提问做出了探讨,并相应地提出了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会说话时起,就开始提出问题,从天空到地面,直到家里的一切事物,都会成为他们追问的对象。但是,我从多次听课中发现,当前小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并不多见,这无疑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利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使小学生主动提问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培养小学生敢问的勇气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大胆思考,使他们做到敢想、敢问。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其问题质量如何,教师对其行为都应给予鼓励;学生提错了问题,教师应引导其从另外的思路去思考,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  相似文献   

10.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去思维、去探索、去发现。一个好的问题有时可以“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在争议中更好地掌握知识。新课改实施的今天,课堂提问的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启动,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改进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沟通教师、学生、教材之间联系的桥梁。那怎样进行课堂提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语文教学论著也都涉及这一领域的问题。可见 ,课堂提问大有心理学的探讨价值。一、课堂提问的心理学意义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的常规武器 ,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的能“吹皱一池春水。”然而 ,一些语文教师对这种常规武器的运用却不甚自如 ,除了运用提问技巧不够熟练以外 ,未能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去把握提问的内容、方式等也是一个原因。从心理学的角度 ,我们认为课堂提问的意义在于创设情境、催化思考、调控进程。1 .创设情境语文教学的情境其实…  相似文献   

12.
舒莉萍不久前,我给我的学生出了一个写篇断的题目:《比谁的妈妈更细心》。目的有二:一、锻炼学生写人的细节的能力;二、唤起孩子对母亲应有的尊敬和爱心。许多学生都认真做了作业。在批文的时候,我常常被孩子们所写的母亲们所感动。说真的,平时,我们当教师的只知道从父母身上去了解孩子,却从未考虑从孩子身上去了解父母,所以很难做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通过这次作文的写作,我发现凡是写母亲写得较好的或较细的均是平时学习较好的学生,由此可见,母爱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有直接的至关重要的影响。下面,我选出了四位学生写的篇断,对家长孩子的培养和评价。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忠心希望母亲们能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吧!  相似文献   

13.
镜头一 :中班活动室区域时间开始了 ,一个男孩拿起自己的名卡 ,插放到自己想进入的区域内。他从玩具架中取出想玩的材料 ,操作完后将材料放回架中 ,又换了一套材料继续操作。镜头二 :托班活动室孩子们的情绪还没稳定下来。一个男孩啼哭着走进活动室 ,教师把他抱过来 ,从橱里拿出一筐玩具 ,“宝宝 ,我们一起玩玩具吧。”男孩仍然哭泣 ,过了许久才和教师一起玩起来。其他孩子陆续来了 ,教师不停地起身接待孩子 ,哭泣声此起彼伏。教师感觉顾此失彼 ,力不从心。区域活动后 ,活动室地上都是玩具 ,一片狼藉。显然 ,托班孩子与中班幼儿在区域操作水…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是作为教师一项基本的教学能力。经过教师认真设计、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可以从多个维度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想要提高对学生课堂提问的教学能力,就要以备教材,熟悉学生为基础,以教授新知时把握重点为关键,以提问时注重形式多样为方式,对每一个课堂问题都要细细揣摩,这样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够得到体认,孩子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得到养成,课堂的教学效率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杂志上曾看到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有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从父母放钱的抽屉里偷拿了100元钱去,买玩具,母亲发现少了钱便盘问孩子,得到的回答是:“我怎么会拿?”母亲便以为是自己搞错了。以后,家中多次“丢”钱,母亲也没再怀疑儿子,直到老师发现了问题前来家访,家长才惊悟过来。但家长很纳闷:“我们并没教孩子撒谎啊,他怎么会欺骗我们呢?”后来,还是孩子的话为我们解开了  相似文献   

16.
张国之 《辅导员》2010,(10):22-22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商店,商店里面都是琳琅满目的玩具和吸引人的商品,但是四岁的儿子却是大哭大闹不止,母亲感觉不解?难道这满目的玩具和商品真的不足以吸引孩子的眼球吗?母亲蹲了下来,当她的视线和孩子的视线平视的时候,她发现孩子哭的原因了,原来在孩子的眼里,满目都是人腿,基本上属于"腿来腿往"了。母亲赶忙抱起了孩子,孩子看到满目的商品后,马上就止住了哭声,变得兴奋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 ,寻找创新教育在教学实践中的着力点 ,将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去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在问题上下功夫 ,给创新提供支点一节语文课包含许许多多的问题 ,课堂教学的创新同样是以问题为载体的。问题的呈现无非有两种方式 :一是教师提问 ,二是学生质疑。这二者同等重要 ,特别是教师提问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核心因素。1.教师的问题首先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 ,这就决定问题一定要有思维价值 ,而不是为提问而提问堆砌。教师的问题没有思维价值是造成学生主体…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技能。课堂提问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培养和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过程。本文从教师设置问题的角度对课堂提问作一力所能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忌难易不当。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学记》关于提问有段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教师提问应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思维规律。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也就是有些同志提出的要有“提问坡度”。有些问题,从这个角度,以这种方式提出,学生可能迷惑不解;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提出,学生则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20.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习惯:在上课提问时,会先随意提问某一个学生,在得不到正确答案的情况下,会再随意提问几个学生,而答案仍不令教师满意,最后教师就会让其“得意门生”来最后回答同样的问题,结果是教师会相当满意,并接着会与该生进一步展开讨论,其他的学生却不能参与其中。从表面上看,每一个学生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师生之间展开讨论,互动性好,实际上,从接受教育对话权利均等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都与谁对话?调动了谁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