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先进性是指政党这样一种政治集团与其它政治集团和群体组织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特征,是党在组织上的内在结构和本质,特别是动员民众、管理社会、执掌政权等方面体现出的一种基本性质、性能和性状。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具体表现为“三个代表”。党执政能力的加强和提高依赖于“两个基础”的增强与扩大,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则是其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并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部署。党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不仅体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先进性,更是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再度彰显了我们党在思想、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从辩证性、生存性、基础性等方面指出政权政治的认同,由民生发展到建设,再由建设发展到民生,进而指出从民生到改革再到民生这一过程是和谐政治的认同。从民生、革命、建设的实践历程看,政治、经济、和谐政治将民生样态体现出来,从中可以看出,政治认同发展的主题是民生,这是党一直追求的目标。政治认同的发展和进步将民生的时代性体现出来,将不同时期合法性新要求体现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在民生领域探讨政治认同,既是延续理论逻辑的过程,也是当代政治实践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4.
抗日民主政权的政治体制实行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原则.这一体制既保证了党的正确领导又体现了民主政治的精神,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对于今天如何搞好政治体制改革和改善加强党的领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教学中智谋主要体面在哪几个方面呢?1.体现在政治上智谋。一定意义上讲,一部中国政治发展史,就是各种政治智慧与谋略应用的历史,从秦吞并六国所采用的"远交近攻"政策,到后来历代王朝所采取的一些较为开明的、先进的政治、经济等政策,都体现了一定的政治智慧与谋略。而每一项政治智慧与谋略的应用,又都带有一定政治方面的目的。如:北宋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后来又采取  相似文献   

6.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也是它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有着丰富的内容,体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层面。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一个政权执政的绩效、社会意识、政治统治的有效性及三者的良性互动是政权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由于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面临新的考验,党维护执政地位丛须巩固经济基础、拓展政治基础,夯实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基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夯实了有效性基础;"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巩固了意识形态基础;"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吹响了法理基础的建设号角.因此,只要党以及党领导下的政权体系真正实践和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政治体系面临的潜在的合法性威胁必将自然消解.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三三制”政权原则,是为了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政权中切实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团结更多更广的力量,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政权,战胜敌伪顽夹击造成的严重困难;同时也是为了反对国民党顽固派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用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推动全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此外,纠正和克服党内在政权建设问题上存在的“左”、右错误倾向,改善和加强党对根据地政权的领导也是这一原则提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三三制”政权原则的提出和成功实践,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政治合法性理论为理论工具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以解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是从执政绩效角度对党的政治合法性的自觉认识,又体现了对于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先进性建设的自觉认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从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角度对党的政治合法性提出的自觉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应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工作;"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党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拓展了"人民"所涵盖的范围,奠定了党的政治合法性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三三制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具体实现形式,是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集中体现.是敌后的抗日斗争、政权建设合乎规律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局部地区执政的一次成功实践.对于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有着全国的普遍意义".其丰富的经验,为党后来执掌全国政权,以及当前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建国之初,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在一个落后的新生"大国"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的紧迫任务,急需把游离于政治之外的农村社会和农民纳入到新生的国家政权体系之中。由此,党通过各种运动,摧毁了传统的统治秩序,同时集聚起了拥护者。在"政党下乡"的过程中,培养、吸纳了农村党员,将党的组织在农村普遍建立,使国家政治权力渗入到农村基层社会。建国初期的"政党下乡"带动了农村基层政权模式的发展。党的权力越渗入农村社会,对农村社会的控制越深入,农村基层政权也越完整。  相似文献   

13.
水西政权是指水西彝族君长在蜀汉建兴三年正式受封为罗甸王建立方国,到元代改任土司,直到清康熙三十七年改土归流结束1474年统治的方国、土司政权。水西政权是彝族地方政权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体现出了超凡的政治智慧,涌现出了不少爱国历史人物,勾画出了彝族历史的主线,创造了独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形成了独有的水西文化,在彝族历史上拥有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三三制是新民主主义政权的具体实现形式,是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集中体现。是敌后的抗日斗争、政权建设合乎规律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在局部地区执政的一次成功实践。对于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有着全国的普遍意义”。其丰富的经验,为党后来执掌全国政权,以及当前党的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以政治合法性理论为理论工具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以解读,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既是从执政绩效角度对党的政治合法性的自觉认识,又体现了对于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先进性建设的自觉认识;“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从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角度对党的政治合法性提出的自觉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应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工作;“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强调党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拓展了“人民”所涵盖的范围,奠定了党的政治合法性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过程中如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了一系列的阐述,如在民主政治斗争中保证党对政权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开展整风运动,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等,不仅对当时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政权的巩固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于当今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党的先进性表现在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党的先进性又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体现了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对自己执政使命认识的深化。和谐社会也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和现阶段最低纲领的统一。提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党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成为在全国执掌政权的党。中共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高度重视党内思想教育,切实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整顿党风,从严治党,在自身思想、政治、组织建设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为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了很多可资借鉴的经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新形势新任务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正是我们党始终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11周年的纪念日子,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政治氛围中,重温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人民服务本质上要求廉洁政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生命线”;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讲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正因为如此,所以,《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