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出版参考》2013,(18):7
《光明日报》报道:文化企业上市"热"遇"寒流",据统计,从去年至今申请上市的104家广义文化类企业中,至少已经有31家文化创意企业撤回上市材料。"撤回上市材料并不意味着对文化企业的否定,但要求文化企业要有所转变,要有新的融资方法,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中国传媒大学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对文化企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从文化企业的特点来看,其销  相似文献   

2.
郭彧 《青年记者》2012,(16):9-10
上市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也不能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全部问题。最近,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持续盘整、欧债金融危机尚未平息、我国实施稳增长政策的背景下,我国文化传媒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取得了积极进展,在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及信贷融资等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从传统文化产业到新兴文化业态,从国有文化企业到民间文化资本,文化传媒企业在快速发展中愈加彰显资本扩张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我国文化自信自强。文化传媒企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然而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融资约束困境。基于此背景,文章以我国A股2011—2021年文化传媒上市企业为样本,从文化传媒上市企业融资约束困境为出发点,探索数字金融发展对文化传媒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非国有控股、低股权集中度以及小规模文化传媒企业往往面临着更高的融资约束,而数字金融发展显著缓解了文化传媒企业的融资约束。为促使文化传媒企业健康发展,应加大数字金融发展力度,完善文化传媒产业数字金融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并提高文化传媒企业法制观念。  相似文献   

4.
《传媒观察》2008,(3):64
重庆出版集团日前获批筹备上市,成为中央文改办和新闻出版总署首批推荐上市的全国13家文化企业之一。据介绍,该集团将全力打造成集图书报刊、数字多媒体等为一体,有较强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的综合出版传媒产业集团。  相似文献   

5.
文化企业上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文化产业近年取得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仍处低水平阶段。作为产业扩张的融资方式之一,文化企业的上市受到属地化管理、采编经营两分开、企业本身实力弱小等因素限制。为此,需要解决好政策、土地、采编与经营的关系等诸多现实问题,官方也须提供政策、资金等多种支持。  相似文献   

6.
《青年记者》2010,(8):55-55
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的文化企业改制上市工作会议最近在上海举行。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在会上表示,上交所将采取具体措施支持文化企业上市。目前上交所将针对10家比较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全程服务,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报送监管层。刘啸东表示,上市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融资,更是对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郭全中 《青年记者》2012,(16):14-15
前段时间,知音传媒上市的消息一出,网上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低俗"等道德审判的大棒四处挥舞,这一切与当年网游类企业上市的情况多么相似!从这些争论和喧嚣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传媒企业上市的关注,对于企业上市标准的认识模糊.那么,传媒企业上市到底要符合什么样的标准呢?对于传媒企业上市我们更应该关注什么?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的文化企业改制上市工作会议最近在上海举行。上交所副总经理刘啸东在会上表示,上交所将采取具体措施支持文化企业上市。目前上交所将针对10家比较符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印刷业成为了新闻出版业中最先开放的领域。境内的印刷企业通过改组改造,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其中一部分在境内外上市,吸纳社会资本,以图做大做强。1993年7月16日,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时间远比2000年1月2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报业第一股——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早了六年多。据笔者调查统计,截至2012年10月底,境内印刷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的有14家。它们分别是: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自始至终,我都认为王亚非不是一个张扬的人,无论是针砭时弊的谏言、操盘资本的魄力、股权上市的胆识、跨区域发展的谋略,还是文化关怀、企业关爱的胸襟,他在运筹帷幄的企业掌舵中,看似的张扬,恰恰是一位怀着梦想的真正文化商人的真情实感。如果称呼他为现代文化企业的领袖,不为过。掌舵安徽出版集团后,王亚非曾用五年的时间赚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编辑》2011,(6):4-12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办联合人民网举办了"新闻出版改革发展与未来展望"大型系列访谈节目。本刊第5期介绍了几个大型出版集团负责人对转企改制、集团发展的战略思考和经验、做法。本期刊登几个股改上市获得成功的出版企业的经验、做法和体会,希望通过交流,拓宽视野,坚定信心,明确股改上市的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路径,创造新的业绩。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两个领域的重大改革——资本市场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于是,这两个领域的交集——报业上市再次成为热点。按照相应的政策。我国报业企业只能通过剥离报业的经营性资产组建而成,内容的编辑出版一块继续按事业性质管理,不能进入企业,报业企业不能整体上市,于是出现大量的关联交易。但是,目前把报业的资产分为采编、经营两个部分,只允许经营性资产上市。并不是一个好办法,这只导致人为地割裂了报业生产的产品链。为此,可借鉴黄金股或A、B股,管理股和普通股等制度,解开报业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的死结。  相似文献   

13.
传媒融资路     
《青年记者》2012,(16):8
当前,传媒企业上市融资方兴未艾,更因其文化行业精神产品的特殊性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是,上市不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也不是一种荣誉,它只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并非传媒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唯一通道。其实,传媒企业有不少融资工具可供选择,如银行贷款、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票据等。与其千军万马挤上市这座独木桥,不如结合自身实际,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学会运用多种融资工具,为自身的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4.
邵正刚 《视听界》2014,(5):74-76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共有17家影视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并广受资本市场热捧。本文以这17家影视企业为分析对象,从主营业务、募资规模、上市方式、公司类型等方面分析了境内上市影视企业的特点,提出公开上市对影视企业具有双刃剑效应,给予拟在境内上市的影视企业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融资已形成一股新的浪潮。本文在分析分拆上市与整体上市路径利弊的基础上,结合政策导向的调整变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对我国新闻出版企业上市方式的发展方向作了探讨,认为我国新闻出版企业的上市方式将由分拆上市逐步转为整体上市。  相似文献   

16.
时超 《青年记者》2012,(16):20-21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国内仅实现上市的涉报企业就有9家,分别为博瑞传播、赛迪传媒、北青传媒、华闻传媒、新华传媒、粤传媒、新华悦动、中南传媒和浙报传媒;另外,还有多家报业集团正积极筹备上市.此前上市的传媒企业更倾向于将经营业务与采编业务分拆上市,即将经营业务注入集团旗下子公司,再运作此公司IPO.然而,此类模式将报业的价值链人为割裂、资产完整性存在瑕疵、后期发展受到制约,特别是在如今传媒业IPO热潮下,中宣部等主管部门以及证监会自然要"优中选优",传媒上市审核正在趋严.笔者发现,资产上市整体性较强的方案将更受青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传媒企业性质和整体上市的运作模式特点研究,总结了中国传媒企业整体上市过程中存在的特殊性问题,讨论整体上市对中国传媒企业的影响,以及本轮传媒企业整体上市浪潮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传媒企业整体上市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天永 《青年记者》2012,(16):18-19
文化传媒企业上市过程中以及上市后,控制并规划好企业的税务成本是文化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常见的企业税务风险表现为: (一)没有或没有充分利用国家及地方财税优惠政策,导致成本增加; (二)因会计核算不准、会计账簿不健全导致税务机关以较高税率核定征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前,集团化、数字化、资本化、国际化运营已经成为出版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新一轮出版传媒股热潮方兴未艾。毋庸置疑,上市是出版行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但上市对出版产业的文化责任、主业挺拔、多元发展、内部治  相似文献   

20.
2009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积极支持条件成熟的出版传媒企业,特别是跨地区的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由此出版企业上市热潮不断升温,有关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息过。确实,企业上市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必须正确认识、理性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