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以来,中国文献学的研究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先后有《文献学讲义》、《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国文献学概要》、《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目录学概论》、《广校雠略》、《校雠广义》、《中国古籍版本学》、《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乃至《中国藏书通史》等通论性著作的结撰问世,但汇编清代以来文献家事迹于一编;却是长期以来文献学界的一个空白。日前,中华书局又出版了郑伟章先生撰著的《文献家通考》三大册,该书在一个极高的学术水准上填补了这个令人遗憾的空白,对于全面总结清以来文献家对中国学术文化所…  相似文献   

2.
李兆洛是清代中期的著名学者,又是一位文献家。嘉庆十三年至十九年,李兆洛任安徽凤台知县。为政之暇,考兆洛积极从事文献活动,纂修《凤台县志》十二卷,编辑《淮南方孩未先生全集》十六卷、《小山嗣音》四卷。论文就这些活动作一述论,以期对李兆洛文献学及凤台、寿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考查冯从吾《元儒考略》的史料来源及其取舍标准有助于纠正清代以来对其文献学价值认识上的不足或偏差。通过探讨冯从吾《元儒考略》的史学思想,有助于更为全面地研究冯从吾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原本《玉篇》引《诗》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文献学价值。本文通过例证指出,在版本方面,这些引《诗》可以考证汉至唐前的《诗经》著述体制。在校勘方面,因原本《玉篇》为目前较早引用《诗经》的文本,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辑佚方面,可以作清代三家《诗》辑佚的重要补充。在提供异文方面,可以为重新考察清代辑佚三家《诗》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考。同时指出,原本《玉篇》所引《诗》之经、传、笺文字与今传《毛诗》不同,除了有钞胥手误外,也存在顾野王为《玉篇》体例而故意改易传、笺文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居易录谈》《居易续谈》最早见于《学海类编》“集余游览”类,为《学海类编》编者删削王士禛《居易录》《香祖笔记》内容后改易别名而成。《居易录》《香祖笔记》卷帙浩繁,《居易录谈》《居易续谈》对王士禛笔记作品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内容残缺不全、名称易致混淆、文字校勘不精等问题,对王士禛及清代笔记进行研究,应以《居易录》《香祖笔记》为依据。  相似文献   

6.
《雨村曲话》与《剧话》是清代学者李调元戏曲研究成就的集中体现。文章通过对《雨村曲话》与《剧话》内容的梳理和评介,从理论、史料以及学术思想贡献等方面探讨了二书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李灵年和杨忠主编的《清人别集总目》、柯愈春编著的《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著录广泛,版本多样,因此两部书目的出版为清代文学、文献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便利条件。限于各种客观条件,当时所收书目种类和数量难言详尽。本文在认真考察天津图书馆馆藏清人别集种类和版本情况的基础上,尝试对《清人别集总目》和《清人诗文集总目》做一些补遗性工作。  相似文献   

8.
《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但也存在一些疏误之处。本文仅就笔者所见,略作考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运用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方法对《水经注》作了综合性考订,代表了清代《水经注》研究的最高水平。目前影印出版的《水经注疏》抄本有二:一是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影印本的底本,二是台北中华书局1971年影印本的底本。北京影印本和台湾影印本是同一时期的不同抄本,文字上互有差异。排印本有二:一是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校点本,由段熙仲据北京本点校,陈桥驿以台湾本复校。二是湖北人民出版社与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杨守敬集》本《水经注疏》,由谢承仁、侯英贤等以北京本为底本点校而成,并将台湾本与北京本…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2010,(3):39-51,157-158
日本现存的两种《传奇汇考》抄本,是值得重视的文献。它们对于研究清代以来戏曲文献的流传,对于研究现在的《曲海总目提要》的形成,对于探讨近代中日两国戏曲研究的相互关系,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本文对这两种抄本进行了文献学的研究,对认为《传奇汇考》、《乐府考略》和黄文旸的《曲海目》没有关系的看法提出了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11.
《文献学导论》一书反映了我国文献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该书作者站在历史高度,充分吸收和借鉴已有文献滂的研究成果;紧跟时代,倾心关注文献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放眼未来,指点文献学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12.
《汉代文献学研究》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文献学专著。文章对《汉代文献学研究》一书在著作体例、写作内容、研究方法和范式以及资料运用等诸方面的创新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清秘述闻三种》是清代科举史专题资料汇编,其中有清代乡、会试的部分试题。根据此书的记载,《尚书》在清代乡、会试的试题中,主要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直接以《尚书》语句入题;二是以其他文献语句加上其所征引《尚书》语句入题;三是以其他关于《尚书》的评论入题。试题中的试帖诗和《四书》文用《尚书》文句入题集中反映了清代科举对经学文献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陈功文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140-148
清代是《仪礼》学研究的高峰期,《仪礼》文献数量繁富,占整个古代《仪礼》学文献总数的45%。清代《仪礼》学文献研究独具特色:一、践履《礼》学思想,适应朴学思潮;二、自上而下对《仪礼》学研究的重视;三、《仪礼》学研究成果超轶前代。  相似文献   

15.
张潮系清初徽州著名的藏书家、学者,在清代享有盛誉,影响颇大,学界对其颇为关注.刘和文所著《张潮研究》为研究张潮的力作,全书从生平与思想,交游与著术,《虞初新志》研究,《幽梦影》研究,诗作、诗学理论与曲学理论辑考,文献学贡献与影响等方面对张潮进行了系统研究,援引精当,考订翔实;视角多元,独辟蹊径;由点及面,填补了张潮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文献学导论》一书有三个特色 :集古典文献学与现代文献学知识于一体 ;文献学基础理论与文献实用知识相结合 ;文献学研究的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罗伟国 《中国索引》2005,3(1):53-54
宋、金、元三刻《道藏》,但都没有流传下来。清代没有刻过全藏。因此,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就是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道藏》全书的惟一传本。  相似文献   

18.
永乐三《大全》作为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和行为规范,沿用近五个世纪,为传承儒家经典哲学思想和丛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本文运用文献学、考据学和引文分析等研究方法,就《大全》对后世文献编纂的影响进行剖析,可为研究和学习儒家哲学著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考察历史上《共产党宣言》中译文各版本的特征和传布情况,从文献学角度研究《共产党宣言》的伟大思想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文说明了三家注对《古史考》的引用在甄别、补充《史记》的某些史实,理解《史记》的历史观以及对地望、典制的考证等方面均有益处,籍以窥见《史记》三家注在历史文献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