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莫逼子女当“神童”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沸沸扬扬逼迫子女当"神童"的现象。有些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基础以及自身的条件,逼迫孩子做些难以做到的事。希望孩子成为少年画家、书法家、乐坛"神童"。逼迫子女当"神童"的作法是不科学的。有关专家指出,从幼儿的生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不少年轻父母都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最出色的人才,因此,越来越重视对于子女的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然而,由于家长们缺乏早期教育和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所以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致使有些家庭的早期教育步入了误区——有些家长迷信什么“快速培养”、“神童方案”、“成才秘诀”等不科学的教育观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成了某些无知父母的家教誓言。于是,各种“育子秘方”“神童经验”也大行其道,甚至令家长们趋之若鹜。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对于儿童的早期教育,家长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家教指南》2004,(9):32-32
现在许多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是个电脑神童,但又怕孩子过早接触电脑会损害健康。以下这些原则值得家长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意识增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欲望也与时俱增。媒体对各类神童的宣传,也在不断刺激着家长对孩子早教育、早培养的意识。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早就把孩子从游戏中拉到各类兴趣班、特长班中,或学琴像书画,或学英语奥数……希望借此来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养,当然,也有的家长还希望能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有些家长让孩子一两岁就开始认字背诗、学这学那,有些家长甚至同时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可是效果怎么样,那就很难讲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摘     
所谓儿童观,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总看法和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现代社会新的儿童观主要包含: 一、正确的“孩子所属观”。从血缘关系看,孩子当然属于父母,但单纯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则不妥,只有树立“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观念,父母才会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要求孩子产。二、正确的“儿童角色观”。许多父母在考虑家庭关系时,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变孩子为家长。”因此往往以教训的语气去命令,要求孩子服从。如果父母能从“父母和子女都是家庭和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孟彩云不少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往往重视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遗余力地增加对子女的智力投入,希望自己的宝贝成为“神童”。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也仅仅...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孩子家长也希望他们能够把成绩提高,从而考入较好的中学;还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具备专长,所谓“艺多不压身”。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无法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下,父母们就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学习知识提高成绩和培养技能。  相似文献   

8.
先前,一谈起家庭教育,人们便把目光全都朝向孩子,总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家长总盯着孩子的不足之处,家长的精力大多用在教训孩子、想方设法纠正孩子的过错上。这样的认识,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其实,家庭教育是提高家庭全体成员素质的教育,包括子女也包括父母,而且父母教育比子女教育更重要。父母是子女的教师,是子女的监护人。子女社会化所需的许多知识经验,要靠父母引导他们去学去体验。父母当然应比子女懂得多一点,才能教好孩子。同时,父母又是子女与生俱来的最早的模仿对象,重视学习的家长,才会成为…  相似文献   

9.
过去,家里孩子都比较多,孩子将来究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一般不大考虑,也没有考虑的“闲情逸致”。家长每天都要为孩子的衣食住行、生存问题奔忙,能养活就算不错了,哪还有为孩子的未来进行精心设计的工夫和闲心。现在有条件了,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许多做父母的都想为这“不可多得”的一个孩子“设计”美好的未来,希望孩子成为父母所“期望”的人。其实,决定孩子未来的“变数”是很多的,也就是说,孩子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并不是某一个因素起决定的作用,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家长的设计究竟有多大的意义,有没有意义,这…  相似文献   

10.
暑假期间,城里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逼着他们的小孩上各种补习班、培训班,总想趁暑假这两个来月,为儿女预制辉煌前程。农村的孩子,大多成为父母田间地头的“跟班”。还有的家长因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已经放假的子女,又怕他们外出滋事,就将孩子反锁在家中,让他们整天面对着电视电脑电扇……这个暑假,你过得潇洒吗?  相似文献   

11.
如何使子女成才 ,这是天下每一个父母和教师都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在我国绝大多数年轻父母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 ,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而在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的今天 ,让自己的子女将来成为一个科学家就更是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梦想。为了使这个梦想成真 ,不免产生了许多误区。其一是许多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只有让孩子从小就多学知识 ,学得越多越早越好 ,因此就不断给孩子加码 ,上各种提高班 ,培优班 ,请家教 ,听辅导 ,把孩子们忙得晕头转向 ,但往往事与愿违。其二是认为科学家都是些从小天赋极高的神童 ,于是不惜过早开发孩子的智力。还…  相似文献   

12.
家教文萃     
电脑时代宝宝轻松“触电”现在许多父母希望自己孩子是个电脑神童,但又怕孩子过早接触电脑会损害健康。以下这些原则值得家长们借鉴。由浅入深孩子学电脑和学钢琴、学外语、学画图一样,也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要为孩子制定“硬指标”,期望他几天就学会。激发兴趣孩子抽象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对枯燥乏味的“电脑语言”会感到兴趣索然。应选择那些寓教于乐的软件,亲自演示一下,同时也可多征求孩子的意见。组织比赛父母可常把孩子的小伙伴请来,有意识地组织—些小型比赛,以增加孩子学电脑的兴趣。这样做还可以让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孩子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普遍心理,“高学历、好工作”是每一个父母希望孩子达到的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大多数父母都对于孩子抱有较高的期望。由于父母们对于孩子期望值较高,导致了以下情况的发生:成绩好一点的孩子家长希望他们能够考进外国语学校、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14.
现在许多家长都给我来信,问我相同的一个问题,即孩子在学习时,是否需要父母的“全陪”?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美欣姐姐每个家长朋友都希望自己家庭幸福美满,孩子聪明大方,学有所成。而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是单单靠钱能解决问题的,而主要是靠家长的陪伴和用心。现在有很多的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在小学阶段,有的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读书比较专心,而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学习的专注程度就不够。也就是说同样是花钱让孩子去补习,而有的孩子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家长朋友们,不要把孩子交给…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一辈子甘愿为儿女付出,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是许多家长都有的感受。然而,许多做子女的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能是歌星、影星或政界、商界的巨头,而很少是父母。在一些调查中,孩子们对为他们“操碎了心”的父母不但不领情,反而还有颇多抱怨。于是,许多家长都这样感叹:“好心没有好报啊!”  相似文献   

16.
张永 《成才之路》2010,(26):8-9
中华民族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随着家庭中子女的减少,孩子更加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可是有的家长为了使孩子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满足,真可谓是“捧在手里怕摔了,揣在兜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融了”。也正是这一点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形成了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受不了挫折等心理,形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给学校教育和孩子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幼儿是父母的希望,是社会的后继者。特别是当今社会,独生子女遍布每一个角落,对这些掌上明珠,应该怎样教育,使他们成材,是每一位父母、也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笔者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两个误区。(一)家庭幼儿教育超前化。俗话说:“望子成龙”。谁不想自己的独苗成材?孩子是一块“宝贝”,是一轮“太阳”,是每一个家庭的小皇帝。为了使孩子能出人头地,家长们对培养天才、神童的早期教育趋之若骛,他们为了让孩子早成才、快成才,很早就为孩子制订了详细的培…  相似文献   

18.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喜欢读书的人,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 一、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父母应以身作则。时常在子女面前阅读,让子女觉得阅读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地自然和必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重新开始重视教育。但过度的重视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并希望把自己的孩子都培养成众人跟中的“神童”。于是各种所谓的神童教育机构应运而生。针对这种情况,文章提出了“伪神童”教育模式的概念,并对这一模式的危害,产生原因进行了社会学分析。  相似文献   

20.
常听一些家长抱怨 :为子女付出了这么多 ,可子女还不能理解。现在 ,一对夫妇也就一个孩子 ,谁又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呢?但要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首先应该具有正确的教育方法 ,不要强行“牵着子女的鼻子”走 ,而要把“拐棍”交给子女 ,让其自己走 ,父母则在一边进行助推 ,这样的速度也许要慢些 ,但每走出一步 ,孩子都能体味到一份收获的喜悦。多鼓励,少批评。咱们中国人爱说这样一句话“人有脸 ,树有皮” ,说的是人都有自尊心 ,其实 ,孩子也和大人一样 ,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自尊。再则 ,在孩子的心中 ,父母是强大的 ,是能够给他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