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16,(21)
在自然界中,土壤微生物和植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依赖着植物,而与此同时土壤微生物也有利于植物根系发育,促进植物生长。本文就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善于观察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先导和源泉。历史上有众多的发明创造是从观察引起、触发。例如:约瑟夫·莫尼埃发明钢筋混凝土,是在观察到被打坏的水泥花坛内的土壤由于被交叉成网状的植物根系抱成一团而不易破碎的现象之后;弗莱明发明新药"盘尼西林",是在观察到他培养的葡萄球菌被青霉素杀死的现象而开始的-...·在青少年当中,这种由观察而引起发明创造的例子同样不胜枚举:年仅10岁的王帆同学观察了绣工不停地翻动手脱的辛苦现象后,一心想改善绣花工人的劳动强度。有次看电视看见了渔民织网的梭子,心里一亮:梭子两头尖、网线穿在梭子中…  相似文献   

3.
刘福春 《科技通报》2019,35(5):48-51,60
植物根系以人工湿地为媒介通过化学及生物等共同作用达到净化污染物的目的,文中以沧州市人工湿地为背景,研究湿地植物根系土壤酶活性分布及对硝化-反硝化促进作用。实验选取常见湿地植物分别为蝴蝶姜、万寿竹、红艳蕉等6种,将上述植物作为研究对象,获得了不同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酶活性分布情况。实验结果显示:湿地植物根系对土壤酶产生影响,可描述为植物处于生长稳定期间时,植物根际酶活性高于非根际酶活性,其中以红艳蕉和蝴蝶姜表现较为明显;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酶影响存在差异,红艳蕉、野菖蒲及万寿竹的根际酶活性相近并高于其他湿地植物。为研究植物脱氮作用,选择种植蝴蝶花及芦苇的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以不同C:N比例配置溶液进行实验,检测硝化及反硝化强度。结果表明:添加5倍碳源反硝化强度最佳,脱氮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吐水是植物生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正常的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植物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取大量水分,并沿着体内庞大的木质部输水系统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叶片中去,再由叶片上的气孔向外排除多余的水分,形成一种正常的水分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5.
萌蘖植物在地上组织破坏后会进行迅速的再生生长。本文综述了已有研究对萌蘖植物再生生长机制取得的进展,提出了碳水化合物和氮的相对重要性,木质部水分传导,根系和土壤的互作,再生生长机制年际间的变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范海青  王凌文  王丹  殷操 《科技通报》2019,35(2):213-219
为了深入探索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系统中土壤、植物根系及砾石区域细菌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深度测序及PICRUSt基因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土壤、根系及砾石生物膜上细菌群落多样性、组成和功能各有不同,而植物根系群落结构的演变更有利于污水处理:根系细菌群落物种多样性(OTU系列总数和Shannon指数)和优势细菌种类均大于砾石或土壤;两种湿地植物(滴水观音和美人蕉)的根系细菌群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美人蕉根系中以产碱杆菌属(27%)、黄杆菌属(29%)、溶杆菌属(30%)和假单胞菌属(13%)为优势细菌,滴水观音根系以乳球菌属(28%)、黄杆菌属(20%)和假单胞菌属(34%)为优势细菌;KEGG结果表明根系代谢功能与土壤及砾石区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且KO基因预测证实根系代谢能力最大。COG功能预测显示美人蕉根系代谢强度高于滴水观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主要代谢酶基因,如双加氧酶、脱氢酶、磷酸盐脱氢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过氧化氢酶基因中脱氢酶基因的丰度最高,并且美人蕉根系的功能基因丰度值最大。这些结果为高效构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上-地下生物协同调控与养分高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养分利用率是协调粮食安全和环境安全的核心问题。地下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功能多样,包括植物根系、微生物和动物等。地下生物直接参与了养分的活化、转化、吸收和运输等过程,是地上植物生产力和养分利用率的重要驱动者。文章概括性地介绍了(1)土壤-根系-微生物对话的信号基础与养分转化,(2)土壤微生物组成多样性与养分转化,(3)根系与植物高效吸收养分,以及(4)微生物与根系高效摄取土壤养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将来应该加强研究土壤生物功能和区域分异规律、微生物介导的土壤养分转化过程与养分高效利用之间的关系、养分高效型作物的根系特征、生物制剂的研发等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机理的探明,地下生物"黑箱"将逐步被破解,有望研发出靶标明确、切实可行的地上-地下生物协同调控技术,实现养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植物的呼吸作用可以吸收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其根系还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多数重金属在植物组织中都有蓄积性,因此,可以利用植物组织中重金属的含量对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本文研究了硝酸,双氧水,高氯酸体系中溶解植物的最佳条件,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了样液中的铅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中铅的污染有差异,该法准确,适用于测定各种植物叶片中的微量铅含量,可以据此评价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9.
17世纪初期.比利时化学家范黑尔蒙特对植物生长最先做了科学研究。他把称过重量的土壤装在一只桶里,在里面栽下了一棵小树苗。小树逐渐长大了,可是发现土壤还是同以前一样重。大家都对此感到非常惊奇.因为人们一直想当然地认为植物是从土壤中得到它们长高所需要的物质的,不然它们是靠什么长高的呢?范黑尔蒙特断定.植物一定是用水制造了促进它们生长的物质,因为他经常给小树浇水。  相似文献   

10.
正天津大悲院大雄宝殿——当代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的典范之作在海河之滨,矗立着一座宏伟璀璨的大悲禅院,十方信众、国内外游客,聚集在此。大雄宝殿是大悲院扩建工程的重点项目,大殿金碧辉煌,展钟暮鼓,香烟缭绕。这座肃穆庄严的大殿是马炳坚和他的团队的智慧和劳动结晶。让结构设计紧密配合着建筑,严格遵从现代钢筋混凝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对流域尺度土壤侵蚀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发现植物根系通过影响土壤的抗蚀性,从而影响土壤流失量进而对林草措施的评价产生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是缺乏相应的研究数学模型,建议结合现有SWAT模型,通过定量分析根系形态指标,进而定量描述土壤可蚀性因子,完善SWAT模型在模拟流域径流过程中,缺乏的土壤可蚀性因子模拟程序,从而为正确评价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对保护流域、河流、农业、生态安全而服务。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废水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技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是通过植物根系移去、挥发或稳定水体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降低污染物申的重金属毒性,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我国粮食储备现代化,国家计委在我省投资兴建粮仓。我公司1998年承担了巴彦粮库8座30米内径钢筋混凝土筒仓的施工任务,为推广滑模施工技术,现介绍一下我们在30米直径筒仓滑模施工中的经验。一、工程概况巴彦粮库新建8座30米内径钢筋混凝土残圆仓,仓高16米,其屋盖为钢筋混凝土扇形盖,筒身厚30cm,C30混凝土。基础为92根干  相似文献   

14.
2004年,中国在拱桥建设开始采用悬臂浇筑法,随后采用这种方法建造了多座钢筋混凝土拱桥。目前,对其的深入研究仍在进行中。此文依据某座采用悬臂浇筑法施工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对其施工阶段和成桥状态的稳定性进行专门分析,同时对选用的稳定理论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同仁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矮嵩草草甸植被-土壤系统CO2释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土壤系统CO2释放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个处理(FC、FJ、FL)CO2释放速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日最大释放速率出现在13:00左右,最小释放速率在4:00前后,且白天的释放速率均大于夜间;CO2释放速率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植物生长期释放速率明显高于枯黄期,且均表现为正排放;在整个观测期间(6月30日~1月28日)CO2平均释放速率依次为FC>FJ>FL,矮嵩草草甸植物-土壤系统CO2释放速率为438.34±264.12mg/(m2·h)(FC),土壤呼吸速率为313.20±189.74 mg/(m2·h)(FJ),土壤微生物呼吸速率为230.34±145.46mg/(m2·h)(FL),植物根系呼吸占土壤呼吸的26.5%.植物、植物根系以及土壤微生物CO2释放速率与土壤5 cm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0.628和0.672(P<0.01).整个系统呼吸、土壤呼吸与土壤5 cm温度可拟和为一指数方程,方程为y=168.03e0.10x86x(R2=0.8783)和y=149.69e0.0745x(R2=0.8189).  相似文献   

16.
《内江科技》2016,(8):71-73
本文研究并探讨了垃圾填埋场场覆盖层上的面积、上覆植物根系对覆盖层控制渗液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耗散覆盖层土壤水库的水、库容以滞留降雨入渗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覆盖层的面积蒸发对土壤水分进行了有效调节,相比无植物覆盖,植物覆盖条件下在水势梯度作用下,水向上运动的能力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3种植物对重金属富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月燕  刘秀莲  洪丰 《科技通报》2008,24(2):266-271
以菖蒲(Acorus calamusLinn.)、金叶菖蒲(Acorus gramineus‘Ogon’)和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H.Wendl)为试验材料,将3种植物定植于人工配置的Cu、Zn、Cr和Pb复合型污染的土壤,研究不同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3种植物根部具有较强的吸收与富集作用,除Zn外,其他三种元素在根中的含量要大于茎叶中的含量,表明根系对Cu、Cr和Pb的滞留能力较强;3种植物对Zn的吸收量最大、吸收速率比较高,而对Pb的吸收量最少、吸收速率比较低,表明这3种植物对Zn污染的土壤净化效果最为明显,而对Pb污染土壤净化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8.
去年岁尾,我省又有三位专家光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就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朱兆良研究员。最近,记者慕名采访了他。朱兆良先生今年62岁,满面红光,精神矍铄,显然他还沉浸在刚当院士的喜庆之中。见到记者,他显得非常热情。朱先生是浙江奉化人,早年就读于山东大学农学系、化学系,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在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他先后从事土壤和植物中钾、钙、镁分析方法的研究;土壤微量元素的研究;水稻与小  相似文献   

19.
花坛是在种植床内对观赏花卉作规则式植物配置及其整个花卉群体的总称。主要阐述了花坛的作用、花坛配置设计的方法,以及城市园林花卉的花池与花台、花丛、立体花卉装饰等几种配置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梅山水库     
梅山水库建筑在淮河支流的史河上游,在安徽省大别山区金寨县境内(图1)。这座水库的拦河坝,最高有88.2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一座钢筋混凝土拱坝。它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便已经全部浇筑到顶。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标志着我国的水利建设正向着更高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兴建的目的史河流域,土壤肥沃,气候温和,一般年份的平均降雨量达1,100毫米左右。但是,雨量的分布很不均匀,平均有大约70%以上的雨量集中降在7-9月份,而且多是暴雨。如1954年7月有1天的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