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民本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近代以来政治现代化的历程来看,始终存在着民本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中国传统的民本文化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为专制政治服务的臣民文化;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企图超越民本文化的历史局限性;近代从西方传入的民主文化对民本文化提出了挑战;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本质上是实现政治民主化,而民主化又不能脱离民族化,因此在政治文化建设中必然把民主文化与民本文化融合起来,才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考展望】就中国而言,近代以来的政治民主化,是指政治生活及其结构从传统的君主专制集权形态向现代化的民主形态转换、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过程,其基本目标是政治制度与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简而言之,就是中国人破专制、求民主的过程。近现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建设是《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之一,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训华 《沧州师专学报》2005,21(4):57-58,61
在中国近代的历史上,产生过许许多多的先进思想家,其中郭嵩焘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驻外公使,他对西方的亲身考察和了解对于当时国人而言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政治思想更是使中国的思想开始注入了一种新的血液."君民维系"思想的提出标志着当时的知识分子开始真正接触到近代西方的民主观念,从而也就揭开了中国近代走向民主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政治是政治生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传统专制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区别之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治生活民主化建设的进程,必然伴随着普遍的社会动  相似文献   

5.
人类发展的历程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文明演进的历程,政治民主化是和人对民主与自由的追求联系在一起的。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民主化是和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结合在一起的,西方的民主与法制的发展过程基本贯穿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政治文明发展的历程。而中国民众对民主与法制的追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基石,传统民本思想作为统治阶级的治国理念,仅仅强调的是国民的义务,而梁启超提出的民权思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实为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重要基础.梁启超在对民本思想的“淬炼”与民主思想的融合下,提出了其民权理论.启迪和培养了近代中国国民的权利意识,从而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初年的中国思想论坛上,政治民主化是革命派和立宪派共同探讨的课题,梁启超在探讨这一课题时,提出了“开明专制”思想。梁启超重视过渡时代里中国的实际情况,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重视民主政治的内在条件,又不忘政治民主化的外部因素,主张从教育着手,从提高民智开始,对人民进行民主启蒙,“开明专制”思想是对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起步的可贵探索,弥补了革命派民主共和理想之不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和价值。对它的合理成分,应加以肯定。  相似文献   

8.
一、陶行知教育民主化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一)陶行知教育民主化思想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他的教育民主化思想是对孔子“有教无类”、“来者不拒”民主教学思想及“仁者爱人”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二)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对陶行知教育民主化思想的产生有直接影响。(三)陶行知教育民主化思想吸取了近现代西方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总之,陶行知教育民主化思想是在近代中国中西文化冲突中而形成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9.
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的政体形式,我国在发展民主政治的过程中,也要从传统民族文化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本文选择民主、自由、人权三个较有普遍意义的现代民主政治基本概念来考察儒学与现代民主的关系,以促进我国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重点点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史。它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其目标是推翻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活。主要内容有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推翻君主专  相似文献   

11.
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忠”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一直是规范一切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但自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经由政治价值的渗透,“忠”的内涵被人为地阉割和缩小,成为“臣事君”的专一政治道德。经过近代进步思想家们的拯救和改造,“忠”的原始意义才得以复归和发展。在现代中国,“忠”的内涵因自觉地注入了时代的新鲜血液,因而包含了更多理性化和民主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主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就是不断地寻求合理的民主化路径、民主化策略和民主化过程。近代中国民主化的建设和探索对于中国民族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中国近代民主化的产生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这也使得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及其思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结构与学习价值(一)知识范围与结构近代中外的民主政治,涉及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两个专题的内容。前一个专题着眼于政治体制的建设,后一个专题着眼于政治革命的发生,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者在追求民族国家民主化的进程中,认为按中国的国情,中国不宜马上实行像西方那样的民主宪政,而必须有一个过渡阶段,就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主义者所热切颂扬的“开明专制”阶段。可是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史证明,“开明专制”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反使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遭受严重的挫折。  相似文献   

16.
《中学文科》2007,(1):18-27
【重点点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史。它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历史时期,其目标是推翻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实行民主的政治生插。主要内容有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打倒北洋军阀政府的国民大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民主革命。后三次革命使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出现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17.
在融入构建现代民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后发民主化国家面对民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的挑战,一些论者在表示服膺民主政治价值的同时,往往会降低民主政治的门槛.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最低限度”民主政治论,正是论者为推进中国的现代民主国家建构而做出的适应性阐释.他们之所以强调对于民主政治不可“陈义”太高,为的是打消对于目标高远、理论深奥的宪政民主的恐惧感,以坚定人们对于民主政治的信念;之所以强调中国的民主政治成功与否说到底“尽其在我”,其旨既在督促和批评执政者,也在教育和动员民众.他们相信事在人为,只要朝野上下都将民主政治的精神实质贯穿于自己的言行之中,中国就是在朝着建构现代民主国家的方向前进.“最低限度”民主论虽然不免带有长于“能行”而疏于“应行”的弊端,但不可否认,正是这种近乎无门槛的民主政治,才有望解决构建现代民主国家的有效性难题.  相似文献   

18.
论胡适的民主思想徐希军近代中国虽然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但民主思想对于多数人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口号、一个抽象的名词而已。在近代启蒙学者中,胡适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民主的概念、政治民主化的条件以及实现民主政治的途径等问题。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  相似文献   

19.
政治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民主,民主是现代国家所追求的目标。在民主化道路过程中,各个国家建构了不同的民主模式,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民主化会带有自身特点。其中,纵向民主提供了一种探析中国民主发展的新视角,它以社会和谐与秩序为价值理念,以信任为连接纽带,以自上而下的政治领导和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为结构特征。通过对纵向民主理论的阐释,试图说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特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20.
民权的概念是中国近代思想家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过程中承接中国传统的民本观念的同时,吸收西方究政文化中民主与人权的因素而创造出来的.中国近代民权观念经历从君民共主到君主立宪,从民主共和到民主人权,直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演变过程,民权观具有工具性、集体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内涵又不甚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