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可以激发人探求的欲望和激情,传统的作训练模式,桎梏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兴趣,难有提高。作训练模式的改革,应做到以下几点:日常作不做任何限制,让学生自由发挥;放宽写作的时限;多鼓励、多表扬,给学生创造“发表”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看图作不难写,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它没意思,原因是什么呢?我想啊,这一定是:一、没有真正理解漫画的意思,二、没有充分发挥想像力。  相似文献   

3.
形状作文     
作文,单看这两个字就不难想到:作文,作文,无“作”不成“文”。这就体现了作文不真实的一面。所以这篇文章,读者不应完全相信。  相似文献   

4.
农村中学一些语教师时常喟叹:当语教师难;当农村语教师更难。究其缘由,一致认为是作教学拖其后腿,为此笔在全镇四所中学中对作现状进行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5.
这类作所提供的材料或是一则寓言,或是一幅漫画,或是一个故事等,但它们并不直接揭示观点,而是寓蕴深意。这是材料作中难度较大的一类。难就难在准确审题,抓准寓意,与其他类作相比,确切地说,它更难在阅读理解上。因此,教学中应着眼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的教学大纲中规定:“作要观点正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给中学生作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思维,新路子,新局面。突出人本,贴近生活,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已成为广大教师致力于作教改的共识。然而,在作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以是否有“创新”作为评判作高低的唯一标准,没有创新,就不是好章,从而导致学生走进了作创新的误区。其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7.
预科作教学研究是个新课题。本从预科作教学的实际出发,总结了多年的教学经验,深入分析了预科学生作难、难作产生的原因,着重探讨了解决预科作难的途径和方法:转变观念、培养写作兴趣、调动写作情感、开拓写作空间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遭遇作文难写的尴尬,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创新、无话可说、表达不清楚和不生动。在日常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以书本为中心,从文本中挖掘“泉水”,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灌溉学生写作这一块“麦田”。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一种独立性极强的思维实践活动,既要有较高的习作兴趣,又要有广泛的阅读知识和丰富的作文素材。很多学生由于习作兴趣不浓,阅读面不广,平时素材积累不多,一提到作文,就感到为难。怎样帮助学生解决作文难的问题呢?我的主要体会是:  相似文献   

10.
郭检生 《现代语文》2007,(3):112-112
正如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人的精神世界、对万事万物的感受、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初中生尽管年龄很小,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不甚深刻,以至于写出的作(尤其是议论性体的)显得很平淡、个性化缺失,然而,学生毕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换言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只要敢于放手,引导得当,初中学生是不难写出富于个l生化的章的。这既体现了《语课程标准》中能够写出“有创新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作的要求,又能使学生在考试(尤其是中考)中,达到写作的命题要求,从而避免因写作方面得分不高,影响考生整个语学科的成绩。因此,贯彻新课标,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作既重要又任重而道远。以下,是我对初中个性化作教学的一点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作最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十之八九的同学会回答:没啥可写。果真如此吗?人才学研究成果表明,一个人正确认识别人不容易,而正确认识自己,尤其难。大部分自己认可的作“差生”实质上只注意自己“差”的一面,而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优”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提到作,一些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作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每一个学生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大书。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与生活的关系。其实,每次写作只是取其中的一个章节,只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就行,而我们的学生不明白其中的奥妙。  相似文献   

13.
汪锋 《湖南教育》2002,(12):53-53
在话题作文辅导中,大多数老师都强调内容的创新,对文章形式上的创新却不太重视。我认为,话题作文的形式创新是很有必要的。形式和内容作为文本不可分的两个要素,它们本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形式不只是作为内容的附属,它应该有自己合适的位置。在训练学生作文内容的同时,我们可以考虑让学生以散文、夹叙夹议的记叙文、小小说、科幻作品、寓言、戏剧,甚至诗歌等形式进行写作。记叙文可以考虑加小标题。从这几年高考作文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被推荐的优秀作文都是在形式上作出了突破的。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一话题,很多优秀作…  相似文献   

14.
2005年高考作命题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格局,有命题作、给材料作、看图作、想象作、话题作等形式,既秉承传统。又发展创新。但话题作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预计这种命题走势在2006年的高考作命题中将会继续体现。话题作得到重视,是因为话题作的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为考生创设了自由的写作空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考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象的翅膀,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彰显自我。  相似文献   

15.
现在写作最时髦的词语便是“创新”了,似乎作不进行一番“创新”便无以作了,更要命的是形成了这样怪胎:很多学生都把创新之宝押在新奇的结构和另类体上,似乎“创新”最管用的便是在皮毛上做章了。因为有个靓丽的外表,容易吸引老师的眼球,获取高分的机会自然也多。  相似文献   

16.
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如人意,学生发愁,感到作文难写;教师更愁,叹息作文难教。但是,提高作文水平没有捷径可走。因此,只能是四个字:多读、多写。  相似文献   

17.
学习难,写作难上难!倒霉,又要写作了。是啊, 一到写作,我就常常咬着笔杆,托着下巴,可就是无从下手,作就是“榨”。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较高水平的文章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两点粗浅的认识:一、提高教师自身的作文水平部分语文教师总感叹作文教学“越教越难”。难在哪呢?笔者认为难就难在其自身缺乏写作“内功”,甚至不谙为文之道;难就难在作文教学思路狭窄,受制于条条框框;难就难在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眼光。还有些教师总埋怨学生不会观察生活,不会“用独特的语言表现独特的感受”,尤其对作文不感兴趣。但这些症结的由来,怎能与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没有关系呢?与其埋怨学生,不如从自身找找原因更客观些。教师要求学生多读书,而…  相似文献   

19.
王淑艳 《甘肃教育》2007,(3S):34-3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最好标尺。但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组合排列,都反映了一个问题——“难”。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  相似文献   

20.
吴美玲 《现代语文》2006,(5):110-1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教学,但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提高不上,有些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脑发胀。有人曾作了这样一副对联:“头也空,脚也空,肚子空空空对空;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作文。”为什么学生觉得作文难呢?我想,除了没有掌握好基本的写作方法外,最重要的是学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强化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