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某原是北京知青,于一九六五年下乡插队,后在外省结婚生子.一九八九年其子按照当时知青子女的相关政策办理了户口回京手续.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当年的知青陆陆续续都回城了,李某也于一九九四年通过工作调动回到北京石景山区,并把女儿的户口也同时随迁到了石景山区.  相似文献   

2.
前言:2006年10月.大丰筹建一所“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致力于在黄海滩涂上给我国青年运动史留下一颗“琥珀”。纪念馆建立在海丰农场原元华分场场部,通过维修和利用现存的主建筑.再现当年四合院式知青宿舍区.四周依河建筑800米墙段式长廊,并依势造景,分设语录板报、露天电影、篮球场、主席塑像、知青群雕,再现当年知青广场氛围。博物馆内设八个展区.其中有“知青档案”,设置主题墙,全面登陆知青名录:“早期拓荒”,展示知青的原始实物,如老照片、通讯信函邮件、报纸刊物、布告告示、粮票、布票、生活用品等原物或原物残件。  相似文献   

3.
四、讲究宣传创意。不少出版社在图书宣传中努力跳出“王婆卖瓜,自吹自夸”的模式,淡化宣传味,讲究宣传创意,抓住特定的时机,借题发挥,为图书营造畅销的氛围。某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反映“老三届”知青今昔生活的图书,但征订数不多,该社编辑大胆创意,在报上刊登一则启事,称某日在新华书店举行向“老三届”知青赠书仪式,先到先赠,赠完为止,短短数语,勾起十几万“老三届”知青对往昔的回忆,百感交织,  相似文献   

4.
《上下都很平坦》是马原写于1987年1月到5月间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描写的是十几个十七八岁知青男女的下乡故事。十几年后,马原在其2001年的《再版自序》中说:“这也是我的一部带自传性的小说。”“我的这惟一的长篇并未给我带来所谓的知青作家的头街。”马原是个知青,马原在《再版自序》中说“我们那一代人许多都当过知青,现在它只是一个历史名词;这是一个只有生长于当时的人们才知晓确切含义的特殊称谓。知青。这是一段一代人都无法忘怀的日子。每个知青都在身心上留下烙印。”那么,这段日子在马原身心上留下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简讯     
北京宣武区档案馆开辟“安全查档快速通道”在“非典”肆虐的特殊时期,北京市宣武区档案馆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措施,开辟了安全查档快速通道。查档者可先通过查档专线(83976516)或电子信箱(xwda@sina.com)使工作人员了解其所查内容,工作人员先行查阅并出具好档案证明后,再通知查档者前来办理。对馆藏无所查内容的,答复其正确的办理途径,从而为查档者节省了大量时间。为确保档案馆所在地区机关大楼的安全,工作人员每天要往返走很多的路,将证明或资料送到大院门口的查档者手中。仅近十日内就接待查阅招工、知青和婚姻类档案141人次,在防控“…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以石泉县档案馆知青档案为例,全面梳理知青档案的背景缘起及内容特点,深入剖析当前知青档案的使用现状和现存困境,指明了知青档案在新时代所具有的综合服务、历史文化、社会发展等现实价值“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计和权益的保障问题,也考验着党和政府的群众服务能力。随着老一辈知青在工作及生活当中出现的各类现实问题,以及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这段历史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7.
薛青峰 《大观周刊》2012,(29):38-40
文章针对电视剧的情节及人物形象,写出了:个人的心灵体验,讨论了“知青”的蕊史背景,重点谈了“知青”中的严肃社会学问题,提出了有价值的思想问题,今天怎么看那段历甏,怎么评价“上山下乡”。这部电视剧告诉观众,民族“共同心理”在文革那样强制的时代并没有在民间形成。人们内心的冷漠变成了表面的奉承。在强权控制下。百姓无法掌握个人的命运。但“江山一片红”,个人崇拜的思维的确浸透在全民族心中,这是能摧毁一切的“共同心理”,在战争年代可以同仇敌忾,但在经济建设时期却是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8.
农场恋情     
我17岁就去了上海在皖南山区办的一家国营农场“上山下乡”,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初,农场里百分之九十都是上海知青,每年都有大批老职工上调回上海,又有更多的上海知青下放到农场.年轻人在这里有种地的,有养牛挤奶的,还有生产奶粉、麦乳精和搞基建、农机、副业的.尽管在那个红色的年代里,人们都讲斗私批修,但只要有年轻人的地方,“爱情”这点私事就无法灭绝,只不过大多成了“地下活动”.今天屈指一数将近40年过去了,当年再秘密的活动也都但说无妨了.  相似文献   

9.
董柏云 《新闻三昧》2003,(11):36-36
人们往往无法选择自己的“正业”,然而,他却可以在业余时间里完善曾经向往的“正业”,倘若乐此不疲,锲而不合,也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1972年12月,是我从农村“知青”到部队当兵的日子。刚到新兵连,连队要召开表决心大会。大伙说我是“知青”,有文化,就推荐我当代表,替大家写决心书。说来也巧,自  相似文献   

10.
国内     
《陕西档案》2021,(1):8-8
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生档案”力争打造“无证明城市”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涉及民生档案的公共服务领域形成突破,率先推出“人生一件事,一生一档案”改革,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人生一件事”改革将公民个人全生命周期划分为出生、上学、就业、结婚生育、置业、就医、退休养老、殡葬等8个阶段,公民在不同阶段办理的证明材料同步上传至系统,形成公民个人“人生档案”。在今后办事过程中,档案池已有的证件无需提交,实现一次办理终身享用,力争打造“无证明城市”。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18日,我们绥江县档案局馆正开会研究档案馆星级评审的有关工作,忽然有两位退休老师急匆匆地来到会议室说:“因单位工资信息采集,需要对工龄进行核实,请帮忙查找一下知青档案……”不到十分钟,接连来了十多位老同志,也是要求查阅知青档案的。我赶紧把他们带到接待室,开始为这些退休老师查找相关资料,一直忙碌了几个小时,共查找翻阅了十余卷档案,终于查找到了他们所需要的能证明他们工龄的档案,并为他们复印了二十多页。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2月15日刊载的《小店办得好拴住姑娘心》一文,表扬合肥市“海燕”知青服装商店赢得了顾客的好评。看后叫人啼笑皆非。原来,“海燕”知青服装店服务质量以前还好,后来渐差,以致发展到商店负责人和采购员在与顾客争吵时,踢人家的下身,命令人家  相似文献   

13.
一知青打电话通知展览之事,单位里耳尖的同事捕捉到了“天安门广场”“集合”等关键词,迅速报告了公安机关  相似文献   

14.
<正>赵志强,观音镇人,因已到退休年龄在办理其社保过程中需要提供其当知青时的相关证明,在村、社、乡镇等多处查询后均未找到相关证明。4月24日怀着焦急的心情到彭山区档案馆查询其知青档案,档案馆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他,并很快在县革委会找到了其知青档案,拿到档案的赵志强非常激动说:"想不到我四处查找的知青档案在档案馆几分钟解决了,我的工龄和社保问题解决了。"5月11日,已办完退休手续的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中,诞生了许多“知青革命歌曲”,《南京知青之歌》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 《南京知青之歌》里有这样的歌词: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啊,彩虹般的大桥,直上云霄,横断了长江,雄伟的钟山脚下是我可爱的家乡。  相似文献   

16.
<正>1969年1月,成都知青金萍下乡到仁寿县文宫区山峨乡当知青,1970年4月回城并分配在攀枝花市工作。临近退休前,她多次寻找证明自己下乡当知青的档案,但都没结果。今年3月底,她抱着再次试试的心情,走进攀枝花市档案馆查找档案仍无结果。后来,攀枝花市档案馆工作人员与仁寿县档案馆取得联系,仁寿县档案  相似文献   

17.
40年前,一场席卷全国一千多万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在狂热的政治氛围中揭开帷幕:30年前,一群西双版纳农场知青给邓小平的一封信.为一个时代的结束打开闸门。从那以后,成千上万的青年“带着空空的心”回到城市。几乎就在知青返城大潮的同期,知青文学也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知青们急迫地用文字表达他们的无悔、他们的反思、他们的愤懑、他们的无奈。  相似文献   

18.
近日,璧山县档案局切实为300余名老知青解了燃眉之急,查到了他们当年“下乡”的档案,为他们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提供了保障。 据悉,最近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对当年的“知青”回城一直没有安排工作的,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确保他们晚年生活过得更加舒适。对此,“知青”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涌向县档案局,查找他们“下乡”的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9.
知青,这个40多年前盛行的历史名词,已经逐渐封存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但对于亲身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们而言,有着难以忘却的纪念。为了共同纪念当年的岁月,近日,一群当年的广西知青在网上相聚,以征集“广西知青印象”照片的形式,共忆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相似文献   

20.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这促使中国的民主政治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公民可以查阅政府公文,涨价前要开听证会,结婚无须单位证明,婚检自愿,取消收容制度,等等。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