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论点击     
战争与传媒,谁塑造了谁?董岩、杨楠撰文指出,首先,战争“塑造”了现代传媒的传播制度与理论:战争的需要促成了新闻制度的产生,西方“国家干预、政府控制”的新闻政策被逐步强化;而战争也给予了传媒学者新启发,催生了新概念,如一战后学者对宣传的研究分析被视为大众传播效果的最初理论,二战中“宣传”的概念变形为“心理战”,随后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心理战”扩展为全方位的“信息媒介战”等。不断出现的战场,一方面塑造着不断变化的传媒,一方面也给传媒的研究带来新课题。其次,在信息社会,随着大众传播形态的变化发展,新闻舆论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苏联当前关于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和宣传工具”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从中可以了解到苏联这方面研究的基本情况、所达到的水平和一些基本的观点及概念。从本文的中心内容可以了解到,苏联是把广播电视和报纸杂志结合为一个系统进行理论研究的。而这就是西方的“大众传播媒介”系统,其理论基础是传播学。苏联在引进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作了改造,形成其“大众传播和宣传工具”的概念,并将这一已确立的概念写入苏共党章。苏联引进并改造西方“大众传播媒介”理论的理由是,西方的这个概念不提传播的主要方面——内容,而正是内容方面有一定的方针目的,必须成为列宁所说的“集体的宣传者、鼓动者和组织者。”故应加宣传,更为正确。本文作者维·瓦·叶果罗夫是苏联历史学博士、教授、苏联国家奖金和苏新闻工作者协会奖金获得者,现任苏中央电视台文学戏剧总编辑部主编,著有多种关于广播电视理论和实践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于把新闻称为“宣传工具”、“宣传手段”,至今也常常把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叫作“新闻宣传”。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传播学,开始把新闻视为“大众传播媒介”,又常常冠以新的称谓:“新闻传播”。宣传和传播不是同一概念,新闻宣传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教育灌输作用,新闻传播则侧重于主体对客体的告知交流作用。那么,新闻到底是“宣传工具”还是“传播媒介”?新闻的主要功能究竟是“宣传群众”还是“传播信息”?新闻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还是“大众传播工作”?对于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1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力丹 《新闻界》2002,(2):8-12
2001年是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平稳发展的一年,较明显的热门话题有以下四个:媒介经济、网络传播、广播电视、新闻法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大众传播业的全面铺开,以及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业的冲击,研究的重心明显地朝向“媒介经济”这个话题,涉及的具体问题颇多;其次,由于网络传播受到全球网络经济泡沫的影响,人们反而更为关注它,因而“网络传播”依然是这年的重点话题。随着广播电视业的集团化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其的研究势头依然高涨;新闻业务的急遽扩张,在新闻侵权与诉讼方面出现了较多涉及法治和新闻职业道德的问…  相似文献   

5.
随着学科研究的繁盛,“大众媒介”和“大众传播”这两个一度颇受冷落、令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字眼,现已时常在报章杂志上“亮相”,日渐为人们所熟悉。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将作为正式的条目而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中去。“大众媒介”和“大众传播”究竟是什么意思? 本文拟略加疏释。什么叫“大众媒介”? 概括地说,就是传播机构向人数众多的人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报社是一种传播机构,它通过报纸这个工具把新闻、言论、娱乐、广告等传递给大量的读者,而广大读者则可以借助报纸这一  相似文献   

6.
一、竭力推销资产阶级新闻理论西方国家明白,报刊、广播和电视在年轻的独立国家中是宣传和教育群众的重要工具,因此,它们不遗余力地控制这些国家的新闻界,让它听命于自己。在西方国家,有许多院校和机构研究发展中国家新闻学中所发生的变化。它们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是大众传播工具在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在这方面,它们出版了许多著作,其中有斯拉姆的《大众传播工具与国家发展》、索默拉德的《发展中国家的报刊》、巴尔顿的《非洲报刊》、施勒的《传播与文化统治》、卡特茨和韦德尔的《第三世界的广播事业》等等。这些著作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竭力贬低发展中国家大众传播工具的意义,同时大力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所谓正确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广播电视是以电子音象技木为手段,具有以新闻为生,包括教育、文艺、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大众传播工具。“新闻为主”四个字要不要?有的同志说,不能要,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中一项综合性很强,功能复杂多样的大众传播事业,  相似文献   

8.
试论网络传播中专业新闻机构的舆论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彭兰 《当代传播》2000,(1):44-47
长期以来,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等理论或假说,都试图揭示出大众传播媒介在形成或引导舆论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舆论的形成机制。但是,当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介进入人们的生活时,人们却发现,网络传播的兴起,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冲击,也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当越来越多的个人、组织、团体等上网成为传播者时,传播者成分的多元化是否会动摇专业新闻机构的地位,在网络时代,专业新闻机构是否还能发挥它在传统大众传播时代在舆论…  相似文献   

9.
呼唤中国的大众传播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鹏 《新闻大学》2001,(1):30-32
大众传播史不同于新闻史和媒介专史 这里所说的“大众传播史”与“新闻史”的不同,在于“大众传播”与“新闻事业”的不同。大众传媒既包括一些新闻活动,又包括一些非新闻活动,而新闻事业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新闻活动。以往的新闻史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主体是报纸新闻部分,近年来兼顾到广播电视新闻。虽然或多或少也涉及到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最近,青年传播学小组举行了“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问题”学术讨论会。会上,小组的新老成员就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在国外兴起的背景,研究的现状,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的关系,传播媒介对观念现代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认真的讨论。此外,会议还听取了钟梦白同志关于“我国南方新闻传播面临的挑战与抉择及传播学研究的现状”的调研报告以及朱国圣同志关于“港台报纸对大陆报道内容分析”调查的介绍。部分因外出调研未参加会议的成员也寄来了书面发言。下面是小组讨论会的部分发言的摘要。  相似文献   

11.
今年3月12日,日本庆应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伊藤阳一先生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访问,就日本大众传播及研究现状等问题,与部分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座谈。伊藤先生介绍了日本大众传播的情况,并回答了研究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关于研究机构,伊藤先生介绍说,“日本目前有三个大众传播研究机构。最早的是成立于五十年代的新闻学会,有会员700余人。另一个大众传播研究机构是传播学会,它是从事微观研究的,以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为基础学科来对大众传播进行研究,有会员200多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揭露了洛氏财团怎样通过它控制的“对外关系协会”统治美国主要新闻工具的情况。它的资料可供参考。作者对于一些新闻工具政治立场的论断则应加分析批判。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年多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发展平稳,较明显的热门活题有以下四个:媒介经济、网络传播、广电改革、新闻法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大众传播业的全面铺开,以及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业的冲击,研究的重心明显地朝向“媒介经济”这个话题,涉及的具体问题颇多;其次,由于网络传播  相似文献   

14.
梵蒂冈拥有庞大的、伸向世界各地的宣传系统。梵蒂冈控制下的天主教理论家们对大众传播工具理论很注意研究。时代变化了,追求唯物主义思想的人越来越多,天主教会也由于自己内部的深重危机而变得不像以前那样铁板一块。因而,在大众传播工具领域里,教会必须对实践中所出现的广泛问题作理论的解释,必须从教理出发确定新闻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其作用和目的;教会也需要提出用这种教理武装天主教新闻工作者的任务。历史证明,教会是最残酷的书刊检查机构。直到十九世纪未,梵蒂冈关于报刊的立场才发生了某些变化。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天主教会在新闻方面的活动表现特别积极。罗马教  相似文献   

15.
每一条电视新闻都是通过屏幕传播给观众的,它的传播效果亦即每条新闻和整个新闻节目所体现的电视特色以及对观众的吸引力如何,直接影响着新闻节目收视率的高低,影响着记者通过新闻事件所表达的意图的实现.传报效果问题始终是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麦奎尔在《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中指出:“大众传播研究的最初动机是由社会对报刊政治影响的关切,后来又由对电影和广播等媒介的后果的关心所激发起来的.总的说来,传播研究的最初动机是要检验并提高教育、宣传、电信、广告、公共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电视是…  相似文献   

16.
传播的把关人理论在1950年被学者怀特引入新闻研究领域.并明确提出了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Gatekeeper)模式。怀特主要观点是针对新闻报道的控制力量而青的。这个理论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播媒介也不能使每一个事件都能够做到及时、准确、详尽的报道,其中有很多的新闻事实.在某些媒体看来是不适合于报道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新闻”?日本《广辞苑》的解释一是广义的,指新的见闻、消息;二是狭义的,指的就是报纸,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日本各大报纸,都称以“新闻”。所谓“新闻学”,就是将“以报纸为中心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是关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过程的学问”。由于日文中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工具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博客、播客的一夜成名使得新闻传播的主体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满足了人们喜欢个性表达的嗜好,也让传统新闻传播的地位变得尴尬起来。在网络媒介发展日趋成熟的大背景下,本文以博客、播客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双客” (博客和播客的简称,以下同)对“把关人”理论的冲击,进一步来看“把关人”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变迁,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新见解。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一种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它同报纸、电视一起,被人们统称作“新闻工具”或“宣传工具”。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比较重视广播与报纸的共性,却忽略了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媒介这一事实。吴冷西同志就任广播电视部部长以后,旗帜鲜明地提出“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口号,标志着广播的个性复归。广播作为独立的新闻载体,开始有了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广阔天地。这些年在广播宣传中,有自己特点的东西比过去多了,主要是“有声有情,声情并茂”。但毋庸讳言,有广播特点的东西还是太少。特别是在新闻性广播中,有的应该比报纸更快的消息却慢腾腾的,有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闻的定义,众说纷纭。西方新闻学研究分两大派:一是理论派,一是实用派。他们关于“什么是新闻”的说法有很大差距。理论派大都是学者、教授,他们在著述中对新闻定义的表述一般比较严谨。如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与我国新闻界多数人公认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相近。理论派的其他说法主要有: “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美国威斯康辛新闻学院教授布莱尔(又译白来耶) “新闻是任何及时的事实、意念或意见,它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