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以及东京旅日华人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留学生与中外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天津和徐州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日本以及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约百余名学与会,并提交论88篇。这次学术盛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由徐州师范大学发起并主办的首届“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3年 10月 31日至 11月 3日在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江苏、辽宁等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茅家琦、李喜所、董守义、陈辽、周棉、吴霓、朱国亮、范大灿、韩耀成、蒋广学、李良玉、马振犊、马启民、池子华、安宇等 4 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对中国留学运动的发生和发展、留学生与中国的近代化、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和当代中国的留学教育等问题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一、关于留学史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刘一兵  徐吉 《神州学人》2003,(12):19-23
由徐州师范大学发起主办的首届“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10月31日至11月3日在古城江苏徐州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江苏、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等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讨论,对中国留学运动的发生、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的互动影响、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和当代中国的留学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充分肯定了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以及钱学森等为代表的留学生群体对中国的社会进步所作出的贡献,高度评价了邓小平25…  相似文献   

4.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关系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96年。其具体研究方向为中国留学史、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是徐州师范大学的特色研究课题,在省内外学术界也有广泛的影响。该课题酝酿于1980年代初。当时,青年教师周棉有感于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有感于近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壮举和长期蒙受的不公正待遇,萌生了研究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关系的念头。在长期、艰苦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徐州师范大学大力开展留学生课题的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周棉教授组织和指导下 ,在校内外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 ,该校已逐渐形成了一个留学生研究群体 ,出版了《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学》、《李大钊与中国的学术》等论著和大型工具书《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等。发表了《近 15 0年来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评价及趋势之展望》等论文近百篇。获得“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留学生与 2 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留学生与近代以…  相似文献   

6.
由南开大学社会史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的“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8月22-23日在南开大学召开。此次会议受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与教育部“211工程”项目“中国社会历史”的资助,来自大陆、香港、台湾等地的高校、科研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的代表以及日本、美国、韩国的学者共64人出席了会议,共提交学术论文46篇。借助国际会议这个平台,中外学者围绕着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这一主题及相关的热点、重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7.
由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和东京旅日华人史学会共同主办的"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6日-19日在天津和徐州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出席会议。其中包括美国圣约翰大学终身教授李又宁博士、法  相似文献   

8.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 :欣闻全国“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彭城召开 ,特写信表示祝贺 !中国的留学运动 ,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产物。早在一百五十年前 ,著名的先进思想家魏源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由此引发了一场改变中国面貌的洋务运动 ,留学热潮正是这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留学运动不断展现新的内容。研究百余年来的中国历史就可发现 :广大留学生对于中西方学术交流 ,特别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改造和建设现代化的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国今天在政…  相似文献   

9.
一本有历史和现实双重意义的学术论著——《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序茅家琦(南京大学,南京,210093)近几年来,由周棉同志负责主持的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围绕中国近代留学生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著作《留学...  相似文献   

10.
晚清以来,中国的留学生超过百万人,在中国的社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相关的研究,却远远不够。新时期到来后,徐州师范大学以周棉教授为主要带头人的一些学者,异军突起,专门研究留学生问题,优秀成果迭出:《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一)》、《江苏留学史》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2年5月4日,由江苏师范大学(原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周棉教授为首席专家的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第二批)"民国时期留学史料整理与研究"开题报告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江苏师范大学举行,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  相似文献   

12.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传统教育的空疏无用愈益暴露,改革科举制度,加试实用学科,“以夷治夷”逐渐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普遍要求。派遣留学生的设想与实施,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由官方派遣留学生,进而拉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序幕。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作以回顾,以正确认识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第二阶段是向欧洲英法等国派遣留学生;第三阶段是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这三个阶段只有性质上的区别,并没有截然的时间分期。留美教育侧重于…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 在邓小平同志发表大批派遣留学生重要讲话30周年之际,2008年5月10日至11日,由欧美同学会、珠海市人民政府、澳门基金会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留学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珠海市隆重召开.为了反映此次会议的盛况,推动留学运动的研究,从本期开始,本刊在常设栏目"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下刊载会议的论文等.本期首先发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等领导、专家的贺词、讲话和论文,其中贺词、讲话的题目为编者所加,顺序为会议开幕时的自然顺序.欢迎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4.
2006年3月4日,由日本文部省科学研究费基础研究B(一般)项目“东亚的(学)之连锁”主办的“中国留学生与中日战争”研讨会,在日本横滨市神奈川大学举行。来自日本神奈川大学、东京大学、北海道大学、爱知大学、日本大学、庆应大学、中国研究所、日中友协神奈川县联合会和中国南开大学、(台湾)“国史馆”、徐州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大里浩秋、孙安石、并木赖寿、祁建民、川岛真、三好章、小岛淑男、川崎真美、高濑和夫、王雪萍和刘晓琴、周棉、安宇、林清芬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从1979年至1997年的近二十年间,我国大陆去外国的留学生总数在三十万人左右。去外国“留学”是好事还是坏事?从整体上看,留学生对中国起了何种作用?今后应对留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徐州师范大学的周棉先生,积十年之功,“以留学生与中国的现代化为中心”,...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一词归根溯源还是日本人的发明创造。汉唐灿烂繁盛的中华文化不但吸引了来自日本的“遣唐使”,而且还有许多“留学生”、“还学生”到中国留居学习,但中国自己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自觉的留学运动却是近代以后的事了。令人感叹的是,中国近代留学的开端,竟是得益于当时马礼逊学堂的美国老师赛缪尔’勃朗先生的因病归国。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10日至11日,由欧美同学会、珠海市人民政府、澳门基金会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留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珠海隆重召开。来自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国务院侨办、欧美同学会、澳门基金会、美同圣约翰大学、南开大学、徐州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香港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8.
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拉开留学运动的帷幕,随后留学生的队伍不断地壮大。到了民国末年,留学生群体基本完成了近代化转型,这是留学生自我构建的结果。除了通过“留学”这一基本途径外,留学生群体还通过参与社会建设、搭建发展平台来实现自我构建。  相似文献   

19.
陈小牧 《海外求学》2004,(23):40-42
1872年曾国藩提出“留学西洋”开辟了中国近代留学之先河。1978年小平同志提出“向国外大量派留学生”的思想,拉开了中国当代留学波澜壮阔的序幕。经历了百余年沧桑,留学对于普通百姓,从当初的盲目崇洋到现在的理性选择。“留学”一词时下早成为一个极其普通的词。对留学的评判亦可谓褒贬不一,一言难尽。  相似文献   

20.
《留学生》2003,(2)
前不久,全国各地四十多所高校参加的,由中国教育留学部服务中心与韩、日联合举办的第二次中国留学说明会规模空前、场面宏大。亚洲其他国家的学生已将中国视为了留学国度的首选,“学习汉语,留学中国”在亚洲逐渐成为了一股潮流。资料显示:1997年来华留学的有43712人,到2000年有52150人,在短短的几年间,外国留学生就增长了近1万人,这充分说明了留学中国所呈现的增长趋势。其中,韩国留学生占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